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公交系统中途站点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付晶燕 杨晓光 俞洁 《城市交通》 2007年第3期76-80,共5页
快速公交(BRT)站点是整个系统的瓶颈,决定了BRT的运营能力。因此,BRT站点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出行者、营运单位、城市交通系统三赢为目标,分析了BRT站点的车辆停靠功能和乘客服务功能,对BR... 快速公交(BRT)站点是整个系统的瓶颈,决定了BRT的运营能力。因此,BRT站点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特征,以实现出行者、营运单位、城市交通系统三赢为目标,分析了BRT站点的车辆停靠功能和乘客服务功能,对BRT站点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量化计算,总结了BRT站点换乘衔接设计要素以及行人过街设施设计要求,从而达到为乘客提供高品质客运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公交系统 站点 优化设计 换乘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技术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付晶燕 赵一新 张国华 《城市交通》 2012年第6期28-35,57,共9页
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满足居民和游客双重出行需求,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从管理体制、规划方案、规划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三亚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旅游主导性和服务水平低的现状特征。针对旅游... 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满足居民和游客双重出行需求,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从管理体制、规划方案、规划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三亚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旅游主导性和服务水平低的现状特征。针对旅游交通主导的特点,规划引入当量人口的概念,提出将旅游人口折算成当量城市人口。然后,充分考虑旅游人口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额外负荷,提出"票运分离、游运整合、运力整合、站运分离、网络整合"的规划对策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同时,还提出了旅游集散中心、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等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规划 一体化 旅游城市 当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建筑物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晶燕 贾凤娇 +1 位作者 杨秀英 赵一新 《交通与运输》 2014年第A01期60-64,共5页
现行苏州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为2004年修订,指标值以当时的停车需求为基础制定。经过近10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指标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小汽车的停车需求,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指标修订。选取苏州市典型建筑物类型,对配建停车场进行... 现行苏州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为2004年修订,指标值以当时的停车需求为基础制定。经过近10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指标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小汽车的停车需求,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指标修订。选取苏州市典型建筑物类型,对配建停车场进行机动车连续停车调查,并就供给率、需求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现有配建指标运行情况,为科学制定新一轮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 停车调查 停车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州首期快速公交走廊优化研究
4
作者 付晶燕 虞航峰 汤宇轩 《公路与汽运》 2021年第4期26-30,共5页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中心城区用地拓展加速引起的居民出行机动化趋势明显,但公共交通缺乏竞争力,城市交通拥堵时有显现。亚洲银行贷款项目快速公交系统工程的实施,有望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文中基于已有赣东大道和玉茗大道2条走...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中心城区用地拓展加速引起的居民出行机动化趋势明显,但公共交通缺乏竞争力,城市交通拥堵时有显现。亚洲银行贷款项目快速公交系统工程的实施,有望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文中基于已有赣东大道和玉茗大道2条走廊展开首期快速公交走廊比选和论证,通过对比二者道路断面条件、沿线人口用地、公交客流需求,提出弓形走廊优化方案;通过分析评价,该优化走廊的预期客流效益更好,财务经济上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为2019年正式通车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BRT(快速公交) 公交走廊 公交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城市空间的交通解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一新 马清 +2 位作者 付晶燕 徐泽州 蔡润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基于交通特征中出行时耗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国外文献和国内实证的方法,从交通的角度解构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带状城市的中心有效辐射距离研究,提出了15公里是空间拓展瓶颈的结论。多中心布局城市对于中心之间... 基于交通特征中出行时耗稳定性的分析,通过国外文献和国内实证的方法,从交通的角度解构青岛的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带状城市的中心有效辐射距离研究,提出了15公里是空间拓展瓶颈的结论。多中心布局城市对于中心之间距离的控制应该以15公里为重要衡量指标,并基于此对青岛的多中心空间结构进行了重新的优化和完善,为空间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出行时耗的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出行时间60分钟作为控制指标,选取适合青岛未来空间拓展的交通方式。交通和空间之间的良好互动为青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时耗 时空约束 空间拓展 青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岳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发展对策
6
作者 付晶燕 《交通与运输》 2021年第3期98-101,共4页
为了实现岳阳预规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改善港口受制约、陆路交通瓶颈、机场缺乏竞争力以及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基于其资源本底和机遇挑战,提出借力省会实现长岳一体,打造长江中游重... 为了实现岳阳预规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改善港口受制约、陆路交通瓶颈、机场缺乏竞争力以及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基于其资源本底和机遇挑战,提出借力省会实现长岳一体,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中心和区域协作的航空货运枢纽;强化陆路交通设施,支撑一轴三带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规划市域快轨提升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支持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优化道路、公交、停车等布局要求,打造主城品质交通,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等不同层次的交通发展对策,为长江中游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对策 长江中游 中心城市 区位 交通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及站台布设模式选择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洋 赵一新 付晶燕 《城市交通》 2009年第3期27-34,共8页
专用车道和站台是快速公交系统(BRT)重要的设施要素,对其布设模式进行了研究。从3种典型的布设模式入手,即中央专用车道+岛式站台、中央专用车道+侧式站台、路侧专用车道+侧式站台,分析其规划设计要点、模式优缺点、适用性等。总结快速... 专用车道和站台是快速公交系统(BRT)重要的设施要素,对其布设模式进行了研究。从3种典型的布设模式入手,即中央专用车道+岛式站台、中央专用车道+侧式站台、路侧专用车道+侧式站台,分析其规划设计要点、模式优缺点、适用性等。总结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过程中影响专用车道及站台布设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BRT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道路条件、交通量等方面。以南宁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中专用车道及站台的规划设计为例,对其布设模式选择、专用车道及站台的布设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计 快速公交系统 专用车道 站台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贾凤娇 付晶燕 《交通与运输》 2015年第A01期129-132,共4页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慢行通道等级、道路断面要求和过街设施3个方面提出慢行通道的规划要求,指导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规划其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提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交通 中小城市 规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大尺度海湾型空间结构的交通方式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泽洲 赵一新 +2 位作者 马清 付晶燕 蔡润林 《城市交通》 2012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 为支撑青岛市多中心、海湾型大都市空间框架,必须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拉近各个城市组团的时间距离。首先,分析了不同城市规模下出行距离、出行时耗的相对稳定性和各种交通方式适宜的城市空间尺度。然后,按照空间圈层发展特点和交通特征的差异性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交通圈层,分析各交通圈层空间与出行时耗的关系。最后,基于时空约束提出各圈层交通方式的需求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快线 大尺度空间 海湾城市 交通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让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煜 韩印 付晶燕 《交通运输研究》 2019年第6期85-91,共7页
为探究道路交通条件对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让行的影响,通过无人机视频调查,采集了20处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通行过程数据,在对logistic模型应用条件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让行概率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分... 为探究道路交通条件对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让行的影响,通过无人机视频调查,采集了20处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通行过程数据,在对logistic模型应用条件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路段人行横道机动车让行概率模型,并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安全间距、车速、监控、车道数、行人数量和行人位置对让行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增设监控和行人中央驻足区可分别提高让行率为原来的3.700倍和4.339倍,当车道数大于4时,即使采取监控措施让行率仍将小于30%,应采用信号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机动车让行概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道路交通设施 路段人行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群灿 马晓旦 付晶燕 《中国水运》 2021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拥堵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难题。交叉口作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成为阻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本文以宁波的柳汀街与镇明路交叉口为...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拥堵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难题。交叉口作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节点,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成为阻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本文以宁波的柳汀街与镇明路交叉口为例,在经过实地调查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对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使用仿真软件VISSIM对其进行交通仿真,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达到规避违规行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保障道路交通系统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 交通仿真 组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公交专用道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范磊 付晶燕 赵靖 《中国水运》 2021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本文对交叉口处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对信号控制建立多目标优化配时模型,在优化配时的基础上使用vissim仿真软件输出不同类型车辆的延误数据,对不同流量水平和转向比例下设置交叉口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取交... 本文对交叉口处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对信号控制建立多目标优化配时模型,在优化配时的基础上使用vissim仿真软件输出不同类型车辆的延误数据,对不同流量水平和转向比例下设置交叉口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取交叉口进口总流量以及转向比例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进口道总流量1600pcu/h时交叉口公交专用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相比常规交叉口渠化对于不同的转向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公交专用道 多目标优化 仿真分析 信号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排放特征研究
13
作者 俞汪洋 付晶燕 +1 位作者 汪涛 赵靖 《物流技术》 2021年第11期59-65,共7页
为了探究快速路合流区域的排放特点,采用东南大学UAV团队提取的南京市双门桥合流区域的车辆轨迹数据,从车辆换道过程的VSP和车速分布特点以及车辆在不同区域的排放差异等方面,研究了快速路合流区的排放特点。进而从运动学角度、空间位... 为了探究快速路合流区域的排放特点,采用东南大学UAV团队提取的南京市双门桥合流区域的车辆轨迹数据,从车辆换道过程的VSP和车速分布特点以及车辆在不同区域的排放差异等方面,研究了快速路合流区的排放特点。进而从运动学角度、空间位置、交通流特性三个角度,采用梯度提升树分析了车辆的排放因子与8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在匝道合流区域行驶时,车辆在到达导流线终点前的速度要大于其它区域;车辆在合流区域换道的VSP均值要大于正常行驶的车辆;车辆在通过合流区域的平均排放因子为3.06mg/s;对于车辆通过整个合流区域排放因子贡献比较大的分别是平均加速度、平均速度、平均占有率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合流区 交通排放 VSP 梯度提升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计曲线的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
14
作者 殷宇婷 陈凯佳 +1 位作者 付晶燕 赵靖 《中国水运》 2022年第1期152-154,共3页
为了准确评价出口道左转交叉口服务水平,为优化设计提供通行效率评价的依据,对其机动车延误计算进行了研究。基于车流累计到达曲线对不同工况下的延误进行准确描述,建立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左转车辆延误计算模型。并利用VISSIM仿真对模型... 为了准确评价出口道左转交叉口服务水平,为优化设计提供通行效率评价的依据,对其机动车延误计算进行了研究。基于车流累计到达曲线对不同工况下的延误进行准确描述,建立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左转车辆延误计算模型。并利用VISSIM仿真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各种流量水平下误差均小于2秒。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左转延误受主预信号配时方案、综合功能区长度和左转车流到达率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道左转交叉口 延误 累计曲线 非常规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