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黄河流域55个地市为例
1
作者 付景昊 张智舵 +1 位作者 郑兵兵 许秀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55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ESTDA)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上,2012—2021年,研究区新质生产力... 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55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ESTDA)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上,2012—2021年,研究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均值位于0.4~0.6,位于中度协调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水平由流域上游向中游、下游递增,多数地市耦合协调度水平逐年上升,但地市之间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大。②时空动态分析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但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地区间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时空跃迁矩阵表明,研究期耦合协调度时空流动概率较低,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跃迁惰性,短期内各地市间的局域协作格局较为固定。③障碍因子分析表明,研究期内科技创新能力、农村经济收入与乡村绿化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的因素。为此,需要采取措施补齐地区发展短板,实现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交联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对甲苯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晴 王家兴 +1 位作者 付景昊 赵祯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2-658,共7页
为了探索一种富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甲苯蒸汽处理工艺,以苯、吡咯和噻吩为单体,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将其超交联形成的三种表面基团不同的超交联聚合物;并以该三种聚合物为碳源,以KOH为活化剂对超交联聚合物碳化热解,形成具有大比表面... 为了探索一种富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甲苯蒸汽处理工艺,以苯、吡咯和噻吩为单体,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将其超交联形成的三种表面基团不同的超交联聚合物;并以该三种聚合物为碳源,以KOH为活化剂对超交联聚合物碳化热解,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超交联多孔碳(HPC-B、HPC-P、HPC-T),并考察了不同元素掺杂所得到的多孔碳对甲苯蒸汽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对材料的表观形貌、表面基团、比表面积及孔道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三种材料对甲苯和水蒸气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以苯、吡咯和噻吩为碳源所制备的三种超交联多孔碳(HPC-B、HPC-P、HPC-T)均为BET比表面积超过2000 m 2/g微孔超交联多孔碳;在298 K下,HPC-B、HPC-P、HPC-T对甲苯的吸附量分别为7.6、5.2、4.7 mmol/g。三种材料均表现出对甲苯优异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交联多孔碳 甲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