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娇娇 彭织云 +3 位作者 刘海泉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47,356,共5页
肠道微生物是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酸性电解水(AEW)作为新型环保消毒剂,因其高效广谱杀菌的特点,已逐渐被应用于水产品安全控制方面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经自来水(TW)与酸性... 肠道微生物是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酸性电解水(AEW)作为新型环保消毒剂,因其高效广谱杀菌的特点,已逐渐被应用于水产品安全控制方面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经自来水(TW)与酸性电解水分别处理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wei)于0、4、25℃贮藏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样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在贮藏过程中有所减少。因此,酸性电解水能明显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为其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酸性电解水 肠道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娇娇 王旭 +4 位作者 刘海泉 孙晓红 谢晶 潘迎捷 赵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初步研究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0、2.5、5、10、20 g/dL)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其次探究乳酸钠对其生物被膜结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膜内... 为初步研究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0、2.5、5、10、20 g/dL)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其次探究乳酸钠对其生物被膜结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其生物被膜相关基因motB、mogR、degU、flgE、dnaK、prfA及sig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乳酸钠浓度的增高(2.5%~20%),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p<0.05),抑制率分别为8.34%、32.2%、46.6%、55.2%。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5 g/dL乳酸钠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结构明显变稀疏,厚度减少;同时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的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该质量浓度下的乳酸钠可抑制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抑制新生物被膜的形成;实时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为乳酸钠可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教育时代台湾地区大学开放模式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娇娇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第8期40-47,共8页
自2002年颁布《终身学习法》以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全面参与的推展,我国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简要回顾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从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需求、多元化学习需求、"少子化"产生的招生... 自2002年颁布《终身学习法》以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全面参与的推展,我国台湾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简要回顾台湾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脉络,从社区总体营造运动的需求、多元化学习需求、"少子化"产生的招生供过于求、"老龄化"产生的老年教育需求等方面梳理终身教育时代台湾地区大学面临的挑战。面对诸多的挑战,台湾地区的大学纷纷以拆除围墙的开放姿态应对。着重选取台湾大学作为公立大学和综合类大学的代表,选取元智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的代表,详细分析它们在台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向社会开放的模式和特点。通过探析终身教育时代台湾地区大学的社会开放模式,得出几点值得大陆地区大学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大学开放需要统一的理念支撑、需要规范的组织管理、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台湾地区 大学开放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支撑结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芬 陈嘉辉 +1 位作者 杨宇 付娇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基于波流水槽开展的模型试验,设计了风机支撑结构受到水流、循环荷载、无水和静水环境条件等工况,获得了单向流作用、循环荷载作用以及单向流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等不同荷载组合下风机支撑结构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风机支... 基于波流水槽开展的模型试验,设计了风机支撑结构受到水流、循环荷载、无水和静水环境条件等工况,获得了单向流作用、循环荷载作用以及单向流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等不同荷载组合下风机支撑结构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风机支撑结构在无水条件下的产生的累积位移是静水条件下的46.12%,单向流和循环荷载共同作用时,支撑结构累积位移较单独荷载作用效果叠加时增加了60.84%.在有水的环境和多种荷载共同作用下,风机支撑结构承载性能有明显降低,因此,在海上风机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时应考虑多种荷载共同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支撑结构 模型试验 循环荷载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和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爱静 付娇娇 +3 位作者 宋雪迎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下(25,37℃)明显强于低温条件(4~15℃),25℃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最适温度。对比3种常见的接触材料,VP在玻璃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聚苯乙烯表面次之,不锈钢表面最弱。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可知,温度对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接触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致病性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非致病性菌株(p<0.05)。研究表明:致病性与非致病性VP在不同温度及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建议今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控温或改换接触材料,进而有效控制VP生物被膜导致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温度 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种方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 被引量:1
6
作者 蓝英 郭卓然 +2 位作者 付娇娇 潘迎捷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3-185,190,共4页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Vp8有大量生物被膜形成,而Vp32几乎没有生物被膜形成。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中,各种观察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或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荧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能力为导向的美国研究生助教团队模式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娇娇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6期11-18,共8页
助教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助教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助教制度长期以来秉持“助困”“助学”的传统定位,助教能力培养意识不强,影响了助教活动的实效性。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教育系在... 助教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实践和研究表明,助教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助教制度长期以来秉持“助困”“助学”的传统定位,助教能力培养意识不强,影响了助教活动的实效性。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程教育系在工科新生计划中推行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组成的助教团队模式,建立了全方位、贯穿式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助教制度。通过分析其助教团队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得出对完善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六点启示:加强助教制度认识,完善助教制度顶层设计;规范助教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明确选聘标准和流程,严把助教入口关;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丰富助教工作内涵;完善监督考核体系,细化目标综合评价;提升助教薪酬福利,吸引更多优秀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导向 研究生助教 助教团队 助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赵无极绘画的中华艺术精神
8
作者 付娇娇 苏梦熙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赵无极享誉中西艺术画坛,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派"的代表,其抒情的表达正是建立在中华艺术精神的基础之上。赵无极从水墨形式出发,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方式描绘空间的虚实。其作品色彩与水墨肌理相互碰撞,恣意的笔触增加... 赵无极享誉中西艺术画坛,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派"的代表,其抒情的表达正是建立在中华艺术精神的基础之上。赵无极从水墨形式出发,用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方式描绘空间的虚实。其作品色彩与水墨肌理相互碰撞,恣意的笔触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感,使绘画艺术回归中华传统艺术精神。赵无极的绘画表现出天人合一的东方宇宙观、气韵生动的绘画风格以及注重意境美这三个方面的中华审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无极 绘画 抽象 中华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