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电解水处理后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娇娇 彭织云 +3 位作者 刘海泉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47,356,共5页
肠道微生物是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酸性电解水(AEW)作为新型环保消毒剂,因其高效广谱杀菌的特点,已逐渐被应用于水产品安全控制方面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经自来水(TW)与酸性... 肠道微生物是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酸性电解水(AEW)作为新型环保消毒剂,因其高效广谱杀菌的特点,已逐渐被应用于水产品安全控制方面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经自来水(TW)与酸性电解水分别处理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wei)于0、4、25℃贮藏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样品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在贮藏过程中有所减少。因此,酸性电解水能明显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为其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酸性电解水 肠道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土壤水分对脂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娇娇 王庆成 +1 位作者 张娇 朱凯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7,40,共5页
在帽儿山地区引种栽培的12年生脂松试验林中,设立上、中、下坡位3种常规尺度立地类型及设立凹地、凸地、伐桩附近、平缓坡地(对照)4种微立地类型,研究立地、微立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对脂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地、微立地对... 在帽儿山地区引种栽培的12年生脂松试验林中,设立上、中、下坡位3种常规尺度立地类型及设立凹地、凸地、伐桩附近、平缓坡地(对照)4种微立地类型,研究立地、微立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对脂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地、微立地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凹地、伐桩、对照、凸地。2上坡位脂松生长最好,胸径(5.7 cm)分别比中、下坡位高11.8%(p<0.05)和29.6%(p<0.05);树高(4.3 m)分别比中、下坡位高3.1%(p>0.05)和14.5%(p<0.05)。3与对照相比,凸地有利于脂松生长,凹地和伐桩对脂松生长产生负影响。凸型微立地上,脂松胸径、树高略高于对照(p>0.05);而凹型微立地上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低40.5%(p<0.05)和24.9%(p<0.05);伐桩附近微立地上,脂松胸径、树高略低于对照(p>0.05)。含水量过高不利于脂松的生长,脂松造林应选择排水良好的上、中坡位;种植点的配置上,应避开容易产生季节性积水的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Pinus resinosa Ait.) 脂松人工林 立地类型 微立地类型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娇娇 王旭 +4 位作者 刘海泉 孙晓红 谢晶 潘迎捷 赵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5,共9页
为初步研究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0、2.5、5、10、20 g/dL)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其次探究乳酸钠对其生物被膜结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膜内... 为初步研究乳酸钠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首先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0、2.5、5、10、20 g/dL)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其次探究乳酸钠对其生物被膜结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其生物被膜相关基因motB、mogR、degU、flgE、dnaK、prfA及sig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乳酸钠浓度的增高(2.5%~20%),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p<0.05),抑制率分别为8.34%、32.2%、46.6%、55.2%。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5 g/dL乳酸钠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结构明显变稀疏,厚度减少;同时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的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该质量浓度下的乳酸钠可抑制膜内细菌细胞活性及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抑制新生物被膜的形成;实时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为乳酸钠可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娇 郝龙飞 +2 位作者 王庆成 付娇娇 朱凯月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604,共9页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中,连续2年(2013~2014年)施加NH_4NO_3模拟氮沉降试验((对照(CK,0 g·m^(-2)·a^(-1)N)、低氮(N1,5 g·m^(-2)·a^(-1)N)、中氮(N2,10 g·m^(-2)·a^(-1)N)、高...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中,连续2年(2013~2014年)施加NH_4NO_3模拟氮沉降试验((对照(CK,0 g·m^(-2)·a^(-1)N)、低氮(N1,5 g·m^(-2)·a^(-1)N)、中氮(N2,10 g·m^(-2)·a^(-1)N)、高氮(N3,15 g·m^(-2)·a^(-1)N)),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3年模拟氮沉降处理均促进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P<0.05);(2)2014年中氮和高氮处理抑制年平均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P<0.05),低氮处理促进年均土壤呼吸速率(P<0.05),对异养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低氮处理下显著提高(P<0.05),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4)土壤呼吸速率与5和10 cm土壤温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相比对照,各土层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均在低氮处理下增加,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则降低。不同水平的模拟氮沉降改变了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表明短期内低水平氮沉降可加快土壤碳排放过程,相对较高水平氮沉降则减缓土壤碳排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Larix olgensis) 人工林 氮沉降 土壤呼吸 根呼吸 异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和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爱静 付娇娇 +3 位作者 宋雪迎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4,共8页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了致病性(22株)与非致病性(17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在不同温度(4,10,15,25,37℃)及不同接触材料(聚苯乙烯、玻璃和不锈钢)表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高温条件下(25,37℃)明显强于低温条件(4~15℃),25℃是生物被膜形成的最适温度。对比3种常见的接触材料,VP在玻璃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强,聚苯乙烯表面次之,不锈钢表面最弱。通过变异系数分析可知,温度对VP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影响最大,其次为接触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致病性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强于非致病性菌株(p<0.05)。研究表明:致病性与非致病性VP在不同温度及接触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建议今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控温或改换接触材料,进而有效控制VP生物被膜导致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温度 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种方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 被引量:1
6
作者 蓝英 郭卓然 +2 位作者 付娇娇 潘迎捷 赵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3-185,190,共4页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Vp8有大量生物被膜形成,而Vp32几乎没有生物被膜形成。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中,各种观察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或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结晶紫染色 荧光显微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图注意力的复杂时序知识图谱推理问答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汶娟 过弋 付娇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7-3057,共11页
在时序知识图谱问答(TKGQA)任务中,针对模型难以捕获并利用问句中隐含的时间信息增强模型的复杂问题推理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图注意力的时序知识图谱推理问答(GACTR)模型。所提模型采用四元组形式的时序知识库(KB)进行预训练,同时... 在时序知识图谱问答(TKGQA)任务中,针对模型难以捕获并利用问句中隐含的时间信息增强模型的复杂问题推理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图注意力的时序知识图谱推理问答(GACTR)模型。所提模型采用四元组形式的时序知识库(KB)进行预训练,同时引入图注意力网络(GAT)以有效捕获问句中隐式时间信息;通过与RoBERTa(Robustly optimized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 pretraining approach)模型训练的关系表示进行集成,进一步增强问句的时序关系表示;将该表示与预训练的时序知识图谱(TKG)嵌入相结合,以获得最高评分的实体或时间戳作为答案预测结果。在最大的基准数据集CRONQUESTIONS上的实验结果显示,GACTR模型在时序推理模式下能更好地捕获隐含时间信息,有效提升模型的复杂推理能力。与基线模型CRONKGQA(Knowledge Graph Question Answering on CRONQUESTIONS)相比,GACTR模型在处理复杂问题类型和时间答案类型上的Hits@1结果分别提升了34.6、13.2个百分点;与TempoQR(Temporal Question Reasoning)模型相比,分别提升了8.3、2.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知识图谱 复杂问答 图注意力网络 时序推理 时序关系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