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肚菌人工栽培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付丽娇 张江萍 +1 位作者 尹卫东 张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羊肚菌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类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均很高。随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多种人工栽培方式带来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进一步提升。文章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综合效益的体现... 羊肚菌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类可人工栽培的珍稀食药用真菌,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均很高。随着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多种人工栽培方式带来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也进一步提升。文章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综合效益的体现和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人工栽培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区9个野生酸枣类型果实大小差异分析
2
作者 付丽娇 侯艳霞 +3 位作者 尹卫东 苗潋涓 郭艳 张文鑫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0期40-43,共4页
以山西吕梁山区9个野生酸枣类型果实作为样品,对酸枣果实、果核、核仁等性状进行调查并作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酸枣果实干果质量和果核质量呈显著相关性,核仁质量和果核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干果质量和核仁质量之间呈现不显著相关性。野... 以山西吕梁山区9个野生酸枣类型果实作为样品,对酸枣果实、果核、核仁等性状进行调查并作差异分析。结果显示,酸枣果实干果质量和果核质量呈显著相关性,核仁质量和果核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干果质量和核仁质量之间呈现不显著相关性。野生酸枣果实横径按采集类型差异较大,有两个类型集中于11~13 mm,集中于13~15 mm、15~17 mm、17~19 mm的果实存在类型之间交叉,有三个类型集中于19~21 mm,一个类型集中在21~22 mm。不同类型酸枣果实果肉含量/可食率有差异,其中有一个类型明显表现出果肉含量明显较低,其余各野生酸枣类型果肉含量在0.6~0.8,大部分在0.7左右。酸枣果实横径与果核横径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果实横径和核仁宽表现出相关性不显著,果核横径和核仁宽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实际生产中,进行酸枣品种筛选时,可以根据不同用途结合果形指标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酸枣 吕梁山区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青春 蓝盾 +5 位作者 赵新飞 张大伟 张永顺 付丽娇 李明 李艳大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221-1227,共7页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产量 干物质 叶干重 茎干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香菇多糖生物合成的热胁迫条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江萍 付丽娇 刘和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热胁迫起始时间、胁迫温度、胁迫持续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对香菇液体发酵胞内和胞外多糖总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L9(34)研究促进香菇多糖生物合成的最佳热胁迫条...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热胁迫起始时间、胁迫温度、胁迫持续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对香菇液体发酵胞内和胞外多糖总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L9(34)研究促进香菇多糖生物合成的最佳热胁迫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热胁迫温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静置恢复时间4个因素对香菇多糖生物合成均有影响,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条件为热胁迫温度40℃,热胁迫起始时间为液体发酵第7.5天,胁迫持续时间9h,热胁迫后25℃静置恢复18h,在此条件下,香菇液体发酵产物多糖含量(胞内和胞外多糖总含量)为4.25g/L,是未做热胁迫处理多糖总含量(2.67g/L)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菌丝体发酵 香菇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汾河段游禽多样性调查
5
作者 廉梅霞 马国强 +3 位作者 张芳 郭媛 张静 付丽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12期66-68,共3页
2018年—2019年,对山西太原市汾河段游禽多样性进行调查,得知太原市汾河段游禽共计5目5科35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有5种,列入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0种。
关键词 太原市 汾河景区 游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花挥发性物质及对访花昆虫的化学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秀娟 付丽娇 +1 位作者 郑华 徐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5-79,共5页
采取活体桃花枝顶空罩袋密闭循环式采样法和ATD-GC/MS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定点定树拍照采集访花昆虫,观察照片识别访桃花昆虫物种。统计不同坡向与海拔高度样树桃花挥发性物质差异和相似性,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 采取活体桃花枝顶空罩袋密闭循环式采样法和ATD-GC/MS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定点定树拍照采集访花昆虫,观察照片识别访桃花昆虫物种。统计不同坡向与海拔高度样树桃花挥发性物质差异和相似性,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与访桃花昆虫群落丰富度、多度、多样性相关性响应。结果表明:桃花挥发性物质20种,阳坡多于阴坡,阳坡高海拔样地特异性挥发性成分最多(9种);优势成分挥发性物质己醛、甲苯和十五烷不同样树间差异显著(p<0.05);阳坡低海拔与阴坡高海拔样树桃花挥发性物质极相似(q=0.778),样树间醇类、醛类的相似性大体相同;阴坡与阳坡桃花挥发性物质种类与访桃花昆虫群落的同一指数显著相关性响应相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桃花挥发性物质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果实表面特征变化及其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宇琴 李洁 +2 位作者 付丽娇 李娜 李六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59,共8页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实不同部位的吸水分布,确定枣果实可能的吸水途径;通过蜡封果实不同部位结合浸水处理,测定枣果实不同部位单位时间内吸水量的差异;利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分析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变化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结果】1)‘壶瓶枣’果实的果面、果梗和梗洼部位均可吸水,在易裂果的果实着色期3个部位的相对吸水量分别占51%~54%、31%~40%和9%~18%。2)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面气孔木栓化形成皮孔,部分皮孔形成微裂隙,果面吸水量成倍增加;水分可以通过开放的皮孔和微裂隙进入果实,吸水途径包括共质体途径吸水和质外体途径吸水。3)自然降雨形成的裂果和浸水试验中的裂果上均普遍观察到宏观裂纹经过2个以上的果点连接成线、交叉裂口的交叉点为果点所在位置,证明枣果实表面气孔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诱因。【结论】枣果面气孔在果实成熟进程中形成的皮孔和微裂隙是果实吸水的主要部位,也是枣果实吸水开裂的诱因;果实表面同时存在水分进入果实内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途径 皮孔 微裂隙 裂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