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吡柔比星注射剂的累积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从文娟 刘清飞 +3 位作者 梁琼麟 罗国安 阮克锋 冯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对吡柔比星注射剂的累积毒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比较吡柔比星注射剂和正常组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指标和t检验...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对吡柔比星注射剂的累积毒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比较吡柔比星注射剂和正常组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指标和t检验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标准品对照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吡柔比星注射剂2次给药后,在体内产生的次级代谢物阿霉素酮会通过活性氧机制产生心肌毒性;同时,它还会引发体内的脂肪酸、磷脂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加速心肌损伤。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筛选与吡柔比星累积毒性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注射剂 代谢组学 血清 累积毒性 作用机 蒽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六味地黄丸干预大鼠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彬 沈岚 +3 位作者 从文娟 朱云云 王强 冯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该文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正常大鼠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诱导甲亢模型的作用机制和六味地黄丸干预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按35μg.(100 g)-1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造模1周后,给予4.7 g.kg-1的六味地黄丸干预3周... 目的该文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正常大鼠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诱导甲亢模型的作用机制和六味地黄丸干预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按35μg.(100 g)-1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造模1周后,给予4.7 g.kg-1的六味地黄丸干预3周,同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进行了分析。结果甲亢大鼠的体内草酰乙酸、磷酸二羟基丙酮、乙基葡糖苷酸、甘油三酯、溶血磷脂、胆固醇等明显上调;而六味地黄丸干预后,这些物质的水平出现明显下调。结论推测甲亢大鼠机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糖、脂质、氨基酸代谢均出现紊乱,给予六味地黄丸后紊乱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这种方法为全面建立一种基于代谢组学的手段来诊断甲亢的病因和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UPLC-QTOF-MS 代谢紊乱 三羧酸循环 甲亢阴虚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