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毒性生物碱的肝脏摄取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从娇娇 张雷 +2 位作者 覃晓慧 张峻颖 吴春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讨附子主要毒性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肝脏摄取转运机制。方法以HepG_2细胞为体外模型,进行细胞摄取研究,并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法测定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结果 HepG_2细胞对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 目的探讨附子主要毒性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肝脏摄取转运机制。方法以HepG_2细胞为体外模型,进行细胞摄取研究,并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法测定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结果 HepG_2细胞对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摄取具有温度、浓度和pH依赖性,化学解耦联剂FCCP和能量抑制剂叠氮化钠可显著抑制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细胞摄取。有机阳离子药物如奎尼丁、维拉帕米、吡拉明、苯海拉明及金刚烷胺可显著抑制3种生物碱的摄取,但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有机阳离子/肉毒碱转运蛋白(OCTNs)、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MATEs)和质膜单胺转运蛋白(PMAT)的典型底物或抑制剂对附子生物碱的细胞摄取没有抑制作用。结论附子毒性生物碱进入肝细胞以主动转运为主,新型有机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可能是其进入肝脏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生物碱 毒性 细胞摄取 有机阳离子/质子逆向转运蛋白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从娇娇 韩昕苑 +3 位作者 庾庭驰 于立志 吴旭干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的气味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采用植物油(豆油∶菜籽油=3∶1,W/W)替代不同水平鱼油(0、50%和100%)的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成体雌蟹70 d后,用感官评价结合电子鼻分别分析肝胰腺和性腺的...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的气味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采用植物油(豆油∶菜籽油=3∶1,W/W)替代不同水平鱼油(0、50%和100%)的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成体雌蟹70 d后,用感官评价结合电子鼻分别分析肝胰腺和性腺的气味差异,并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嗅闻法(GC-MS-O)技术具体分析其气味物质。结果显示,电子鼻可以分别有效区分3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的气味轮廓,感官评价得F2组肝胰腺和性腺的肉香味强于其他两组,同时土腥味最低。肝胰腺和性腺分别鉴定出57、39种挥发性物质,25、17种嗅感物质,且F2组的这两个部位的挥发性物质种数相对于其他两组均较多,结合OAV评价表明醛类物质对这两个部位的气味贡献最大,其中壬醛和癸醛是这两个部位的主要气味物质,分别呈现奶香、生蟹黄味。使用F2组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愉悦气味的嗅感强度同时减弱不愉悦气味的嗅感强度。综上,饲料中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最合适,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对肝胰腺和性腺的气味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风味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植物油 鱼油 气味 挥发性物质 嗅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冷冻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昕苑 从娇娇 +2 位作者 樊震宇 于立志 王锡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36-142,共7页
以冷冻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不同冻融次数感官品质,并测定冻融循环过程中罗非鱼片的质构特性、色泽、pH值以及解冻损失、蒸煮损失、持水力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冻融循环对冷冻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 以冷冻罗非鱼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不同冻融次数感官品质,并测定冻融循环过程中罗非鱼片的质构特性、色泽、pH值以及解冻损失、蒸煮损失、持水力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冻融循环对冷冻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冷冻罗非鱼片肌肉的各理化指标均与感官品质出现相同的劣变趋势,但1、2次冻融样品与新鲜样品的品质没有显著性差异;3、4次冻融样品与新鲜样品相比,持水性和色泽均呈现显著性劣化从而导致品质劣变显著,但感官可接受;5~7次冻融样品与新鲜样品相比,感官评价较低,各理化指标劣变严重。随冻融次数的增加,罗非鱼片品质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新鲜样品相比,可分为无显著变化(1、2次冻融)、劣变显著(3、4次冻融)、劣变严重(≥5次冻融),该结论可为制订冷冻罗非鱼片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的品质控制规程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冻融循环 感官评价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液泡膜质子泵RcVP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惠根 王晓宇 +5 位作者 李平 从娇娇 张丽雪 张继星 冀照君 穆莎茉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为挖掘耐盐基因,培育耐盐蓖麻新种质,本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蓖麻液泡膜H+-PPase基因,将其命名为Rc VP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 304 bp,编码76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04×104和4.94。Rc VP1含有保守的H+-PP... 为挖掘耐盐基因,培育耐盐蓖麻新种质,本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蓖麻液泡膜H+-PPase基因,将其命名为Rc VP1,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 304 bp,编码76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04×104和4.94。Rc VP1含有保守的H+-PPase结构域,包括CS1、CS2、CS3高度保守区,有13个跨膜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Rc VP1氨基酸序列与毛白杨的相似性最高,达95.00%,与Ⅰ型H+-PPase拟南芥AVP1的相似性高达88.53%,与Ⅱ型H+-PPase拟南芥AVP2的相似性只有36.41%,属于Ⅰ型液泡膜H+-PPase跨膜蛋白质。半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蓖麻叶片、茎中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在种子中抑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液泡膜质子泵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过程中冷冻罗非鱼片呈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昕苑 樊震宇 +4 位作者 从娇娇 余婷婷 于立志 周纷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9-275,共7页
为探究冷冻水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进行7次冻融循环。分析8组样品基本营养成分差异,通过电子舌确定其整体滋味轮廓差异,并分析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呈味无机离子的含量,并结合人工感官评分分析呈味物质... 为探究冷冻水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进行7次冻融循环。分析8组样品基本营养成分差异,通过电子舌确定其整体滋味轮廓差异,并分析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呈味无机离子的含量,并结合人工感官评分分析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罗非鱼片冻融循环过程中整体滋味轮廓可有效区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鲜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下降,苦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上升,与感官评分的趋势一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在4次冻融后下降显著(P<0.05),对鲜味有辅助作用的Na+含量显著降低。综上,随冻融次数的增加,罗非鱼片整体滋味逐渐变差,该结论可为冷链流通过程中呈味物质变化提供参考并为后续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冻融循环 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水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昕苑 樊震宇 +2 位作者 从娇娇 姜晴晴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93-299,共7页
水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冷冻水产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波动会导致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品质劣化。本文综述了冷链流通过程中温度波动对冷冻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并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改善冷冻水产品品质的... 水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冷冻水产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波动会导致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品质劣化。本文综述了冷链流通过程中温度波动对冷冻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并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改善冷冻水产品品质的新兴技术,以期为冷链流通过程中冷冻水产品的品质保持和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冷链流通 品质变化 机理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