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仇越秀 苗鸿雁 +1 位作者 谈国强 夏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2,25,共4页
陶瓷修复体质地致密,耐磨,表面光洁,菌斑不易附着,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安全,是最常用的口腔修复材料,发展迅速。从材料学角度介绍了口腔修复中不同类型陶瓷的应用及增加陶瓷材料强度的方法,以提高陶瓷复体的质量,促进全瓷修复体的... 陶瓷修复体质地致密,耐磨,表面光洁,菌斑不易附着,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安全,是最常用的口腔修复材料,发展迅速。从材料学角度介绍了口腔修复中不同类型陶瓷的应用及增加陶瓷材料强度的方法,以提高陶瓷复体的质量,促进全瓷修复体的运用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应用 口腔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性 材料强度 材料学 致密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水解法制备氧化锆粉体及其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梁新杰 仇越秀 +4 位作者 王洪友 杨俊英 陈冬冬 李强 谢琰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6,共4页
以氧氯化锆和硝酸钇为原料,碳酰二胺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水解法制得氧化锆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氯化锆在150℃直接水热反应3h,得到单斜相和四方相混合的氧化锆粉体,单斜晶相率约... 以氧氯化锆和硝酸钇为原料,碳酰二胺为沉淀剂,通过水热-水解法制得氧化锆粉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氯化锆在150℃直接水热反应3h,得到单斜相和四方相混合的氧化锆粉体,单斜晶相率约为(42±1)%。在溶液沸腾条件下直接进行水解反应,可得到纯单斜相的纳米粉体。而采用水热-水解复合方法,可以获得纯四方相氧化锆粉体。避免了常规的水热反应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和水解反应时间较长等不利因素,更易于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水热-水解法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a_(0.5)Bi_(0.5)TiO_3粉体的水热合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刚强 苗鸿雁 +2 位作者 谈国强 刘运 仇越秀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以Bi(NO3)3·5H2O、Ti(OC4H9)4为原料,研究和分析了水热条件下Na0.5Bi0.5TiO3(BNT)晶体生长和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60~180℃,保温时间为4~16h,NaOH浓度为4~12mol/L的条件下可制备出高纯度的纳米Na0.5Bi0.5TiO... 以Bi(NO3)3·5H2O、Ti(OC4H9)4为原料,研究和分析了水热条件下Na0.5Bi0.5TiO3(BNT)晶体生长和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60~180℃,保温时间为4~16h,NaOH浓度为4~12mol/L的条件下可制备出高纯度的纳米Na0.5Bi0.5TiO3粉体,其颗粒尺寸约为15~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无铅压电陶瓷 钛酸铋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K0.5Bi0.5 TiO3纳米粉体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刚强 苗鸿雁 +1 位作者 谈国强 仇越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147-149,154,共4页
以Bi(NO3)3·5H2O、Ti(OC4H9)4、KOH为原料,研究和分析了水热条件下纳米X0.5Bi0.5TiO3(KBT)体和影响KBT晶体生长与形成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利用XRD、TEM、ED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的晶相、微观形貌、分散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 以Bi(NO3)3·5H2O、Ti(OC4H9)4、KOH为原料,研究和分析了水热条件下纳米X0.5Bi0.5TiO3(KBT)体和影响KBT晶体生长与形成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利用XRD、TEM、ED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的晶相、微观形貌、分散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80℃,保温时间为24h,KOH浓度为4-12mol/L时能制备出纯净的、结晶完整、分散性良好、钙钛矿型的纳米X0.5Bi0.5TiO3晶体,其颗粒尺寸为15-7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粉体 钛酸铋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热处理制度研究
5
作者 苗鸿雁 仇越秀 +1 位作者 谈国强 夏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123,共3页
采用 Sol-gel 法制备 ZrO_2/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通过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范围为1035~1065℃,晶化温度约为870℃条件下所制得的复合微晶玻璃材料主晶相为 t-ZrO_2和β... 采用 Sol-gel 法制备 ZrO_2/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通过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范围为1035~1065℃,晶化温度约为870℃条件下所制得的复合微晶玻璃材料主晶相为 t-ZrO_2和β-CaSiO_3,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牙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晶玻璃 ZrO2 热处理制度 SOL-GEL法 硅系 CaSiO3 X射线衍射 差热分析 扫描电镜 温度范围 玻璃材料 晶化温度 牙科材料 主晶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胶束法制备ZrO_2纳米粉体的研究
6
作者 梁新杰 仇越秀 +1 位作者 周少雄 李晓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158-160,共3页
采用反相胶束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以可溶性锆盐溶液/庚烷的反相胶束体系为基础,以氨水为沉淀剂,司盘为分散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凝胶状沉淀,经蒸馏、洗涤、冷冻干燥、焙烧得到单分散、粒径分布窄的ZrO2纳米粉体。实验研究了庚烷与水体积... 采用反相胶束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以可溶性锆盐溶液/庚烷的反相胶束体系为基础,以氨水为沉淀剂,司盘为分散剂,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凝胶状沉淀,经蒸馏、洗涤、冷冻干燥、焙烧得到单分散、粒径分布窄的ZrO2纳米粉体。实验研究了庚烷与水体积比、氨水用量以及乳化剂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及粒度仪等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制备的ZrO2纳米粉体粒径可控制在40nm的范围内,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胶束法 氧化锆 纳米粉体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不同时间体外矿化对创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方 王健 +2 位作者 仇越秀 郭创洲 刘明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42-146,共5页
本工作以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体外矿化,采用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和矿化前后物相进行了分析;通过体外矿化试... 本工作以一种新型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体外矿化,采用氮气吸附法、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生物活性玻璃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和矿化前后物相进行了分析;通过体外矿化试验和建立贵州猪皮肤创面模型对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进行了统计以及HE染色分析,探讨了生物活性玻璃在不同时间体外矿化后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的原始比表面积为186.8 m^2/g,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4 h即可形成规则的碳酸羟基磷灰石三维网状结构,其比表面积可达250.45 m^2/g,经48 h处理的三维网状结构比表面积为472.30 m^2/g,是未处理材料的2.5倍。原始生物活性玻璃促使5 cm×5 cm×4 cm创面在(19.33±0.37)d新生组织填充整个创面,经过24 h和48 h矿化后修复创面分别需要(22.16±0.65)d和(25.5±0.25)d,未经矿化的生物活性玻璃组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析表明:未经过矿化处理的生物活性玻璃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快速有序生长,新生组织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三维网状结构 比表面积 体外矿化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