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防突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主要功能
- 1
-
-
作者
仇海生
杨毅
王彬彬
张开加
倪兴
张洪祯
-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出处
《矿业装备》
202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科技计划联合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资助(编号:2023JH2/101700247)。
-
文摘
为了加强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管理工作,以信息化手段达到精细化管理,实现防突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保障各个环节科学有效实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证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效果。在对突出矿井防突管理工作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矿井硬件条件、四位一体防突工作流程、信息化条件及管理方法等方面总结了防突管理方面的痛点,提出了防突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管理工作的需求,建立了符合突出矿井的防突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架构,并从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等方面阐述了防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关键环节的主要信息,并与设备、人员、抽采计量等数据统一归档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防突信息管理的主要功能。
-
关键词
防突管理
四位一体
信息管理系统
总体设计
主要功能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百功煤矿炮掘巷道煤壁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仇海生
曹垚林
王世栋
-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研究院
乌兰木伦煤矿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3,73,共4页
-
文摘
为了进一步研究炮掘巷道煤壁瓦斯涌出规律,确定合理通风设计和制定瓦斯防治措施。通过测定煤壁瓦斯涌出强度并建立经验公式,研究煤壁瓦斯涌出与巷道长度、暴露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炮掘巷道煤壁瓦斯涌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关系,并得出了煤壁瓦斯涌出的极限巷道长度;还根据瓦斯的不同来源和含量,将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动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折返区、风流不稳定区和风流稳定区。
-
关键词
煤壁
炮掘
瓦斯涌出强度
-
Keywords
coal wall
blasting driving
gas emission intensity
-
分类号
TD712.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掘进落煤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仇海生
-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8期73-75,共3页
-
文摘
通过用解吸法测定掘进工作面不同暴露时间的落煤瓦斯含量,考察落煤瓦斯解吸强度随暴露时间的关系,由落煤瓦斯解吸强度衰减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落煤瓦斯解吸强度与暴露时间变化近似为双曲线关系,并得出了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
关键词
落煤
解吸强度
衰减系数
残存瓦斯含量
-
Keywords
dropped coal
desorption intensit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survival gas content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炮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定量构成研究
- 4
-
-
作者
仇海生
-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0,93,共3页
-
文摘
为了确定炮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来源及定量构成,确定合理通风设计和制定瓦斯防治措施,通过现场单元法实测,考察工作面漏风量的分布规律及瓦斯涌出量的定量构成,研究工作面风量与风排瓦斯量、采空区漏风量与采空区瓦斯涌出量的关系。研究认为,炮采工作面风流携带瓦斯量沿倾向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到回风巷端部位置达到最大,瓦斯涌出量增加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工作面上部。
-
关键词
定量构成
漏风
瓦斯涌出
单元法
-
Keywords
ration composition
air leak
gas emission
site element method
-
分类号
TD712.5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碎屑状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研究
被引量:31
- 5
-
-
作者
曹垚林
仇海生
-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对不同粒度煤样瓦斯解吸衰减系数以及解吸强度进行了实验室考察,探讨了粒度对解吸强度的影响。通过对街洞矿区碎屑状煤芯瓦斯解吸规律的非线性拟合,对各解吸模式的损失量与用计算方法所求得的损失量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各解吸模式测得的瓦斯含量与间接法所测瓦斯含量进行误差比较,提出了适合街洞矿区碎屑状煤芯的瓦斯解吸模式。
-
关键词
碎屑状煤芯
解吸强度
衰减
粒度
解吸模式
非线性拟合
-
Keywords
clastic coal core
desorption strength
attenuation
granularity
desorption mode
nonlinear fitting
-
分类号
TD713.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基于残余瓦斯含量的抽采有效半径验证研究
- 6
-
-
作者
仇海生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6期29-30,38,共3页
-
文摘
在对顺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兴隆煤矿C5煤层顺层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的实际考察,得出了抽采半径与预抽期的关系。通过抽采效果检验钻孔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对实际考察的抽采有效影响半径进行了验证分析,可以看出C5煤层抽采有效半径的考察结果与实际验证相吻合,考察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
关键词
顺层钻孔
有效半径
残余瓦斯含量
衰减系数
验证
-
分类号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任家庄煤矿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丰
朱立凯
仇海生
王志权
-
机构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5,共2页
-
文摘
通过对任家庄煤矿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瓦斯涌出量控制系统是个充满灰现象的灰系统。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该矿首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用残差序列进行了修正。
-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灰色系统
GM(1
1)模型
-
Keywords
gas emission
grey theory
GM(1,1) model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茂名油页岩露天矿采矿设备选型的研究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王昌禄
仇海生
贾艳武
-
机构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
出处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7年第B10期5-7,共3页
-
文摘
茂名油页岩露天矿金塘矿田采矿选用了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对于单斗—卡车的设备选型可以有多种组合方案。文中就适合于该矿田具体情况的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采矿设备选型的结论。
-
关键词
设备选型
方案
单斗挖掘机
自卸卡车
-
分类号
TD83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通风参数优化控制采空区瓦斯涌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孙中永
仇海生
-
机构
徐州矿务集团新疆天山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出处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对U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瓦斯涌出方式和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通过通风参数优化控制采空区瓦斯涌出的机理,并在某工作面进行了现场的测定和考察,确定了某采煤工作面控制瓦斯涌出的最优风量为800~900 m3/min。
-
关键词
U型通风
优化控制
通风参数
瓦斯涌出
-
分类号
TD7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煤岩渗透特性影响因素量化研究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郭怀广
杨宏民
仇海生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7-18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081)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12-089)
-
文摘
采用实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实验了不同破坏类型煤体在不同水分、不同围压下渗透特性的变化情况,模拟了注水后,不同围压条件下煤体透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体水分、围岩应力的变化对煤体渗透率产生影响,呈负指数关系;水分、围岩应力对煤体渗透特性影响机理存在差异性:水分占据煤体的渗透容积,围岩应力降低煤体的渗透容积;软、硬煤体渗透特征存在差异性:相同围压条件下硬煤渗透容积大于软煤,软煤对围岩应力影响更加敏感。
-
关键词
渗透特性
围岩应力
煤体水分
破坏类型
-
Keywords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coal moisture
damaged type
-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被保护煤层卸载煤体渗透率影响试验研究
- 11
-
-
作者
仇海生
杨春丽
-
机构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6期141-143,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百千万立项【2017】21号)资助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540010)资助。
-
文摘
保护煤层的开采为被保护层提供了应力卸除空间,被保护煤层的煤体内部出现煤体变形、内部损伤、结构破坏,增加了被保护煤层煤体的渗透率,为研究被保护层煤体卸荷时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采用自研的三轴瓦斯渗流试验系统,测试了围压加载至屈服点的、围压卸除后的型煤试块的渗透率。型煤试块加载破坏和卸载破坏存在明显差异,卸载前的加载过程,渗透率随加载应力变化特征与众学者的研究结果统一,型煤试块的渗透率随着应力加载逐渐降低。随着载荷的逐步卸除,类同于给型煤试块施加了轴向力使型煤试块的裂隙空间开始扩大,型煤试块的渗透率也逐渐升高。伴随着保护层的采掘推进,被保护煤层的卸压区范围逐渐增大,原本处于应力集中区的被保护煤体随着保护层的采掘推进逐渐转变成卸压区。
-
关键词
保护层
卸载煤体
渗透率
三轴渗流系统
-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Unloading coal body
Permeability
Triaxial seepage system
-
分类号
TD7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偏转规律研究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徐成
仇海生
吕晓波
张开加
郭怀广
-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4,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20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180540010)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引导资助项目(SYYD-20WS-006)。
-
文摘
纵向切槽水力压裂作为一项强烈动压巷道切顶卸压技术,核心是控制裂缝开裂以及扩展方向,然而裂缝在定向起裂后通常受最大主应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裂缝的扩展方向与地应力条件、切槽角度、泵流量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纵向切槽水力压裂多因素影响下的裂缝偏转规律展开研究,为纵向切槽水力压裂钻孔施工设计提供1种借鉴方法。采用ABAQUS软件中的XFEM模块,建立纵向切槽水力压裂二维模型,通过与前期纵向切槽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结果对比,实现了数值模型可行性验证,进而建立大尺寸纵向切槽水力压裂模型对煤矿顶板砂岩条件下的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偏转规律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应力比为重要的裂缝偏转距影响因素,在垂直主应力为10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 MPa,水平应力比由1.5增加到3.5过程中,裂缝偏转距先后减小55.3%、56.9%和41%;切槽角度对裂缝扩展路径影响较大,对裂缝偏转距影响相对较小;水平应力比为1.5与2.0两种条件下,泵流量由30 L/min增加到180 L/min过程中,裂缝偏转距不断增大,且具有较大增长幅度,在水平应力比为2.5条件下,裂缝偏转距的增长幅度明显减弱;水平应力比分别为1.5、2.0、2.5的3种条件下,泵流量90 L/min对应的裂缝偏转距分别为4.05、1.81、0.75 m,可通过大幅提升泵流量,实现偏转距的较大增长;该研究对纵向切槽水力压裂泵流量的选取以及不同条件下钻孔间距的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纵向切槽
裂缝偏转距
切顶卸压
-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ing
longitudinal groove cutting
crack deflection distance
top-cutting pressure relief
-
分类号
TD32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
-
题名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倪兴
张开加
仇海生
秦兴林
-
机构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矿业装备》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
文摘
文章从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思路分析入手,提出煤矿瓦斯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实现路径。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性的提升有所帮助。
-
关键词
煤矿
瓦斯
安全监测系统
设计
-
分类号
TD7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水力大直径分级造穴卸压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杨春丽
仇海生
-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矿山工程》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4207-01)(水力大直径分级造穴技术及装备研究)。
-
文摘
为了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利用水力大直径分级造穴技术,研究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增透效果。通过对煤体受力平衡方程、瓦斯渗流方程以及耦合方程,分析了煤体中的瓦斯吸附、解吸、渗流过程以及同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了零透气性边界的抽采、造穴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抽采时间和不同造穴半径(0.3 m、0.6 m、0.9 m)条件下的卸压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造穴后随着瓦斯不断抽采,钻孔周围瓦斯压力随之下降,随着抽采时间逐渐增加,瓦斯压力降低区逐渐扩大,卸压范围不断增大。半径0.9 m的造穴孔腔模型瓦斯压力下降速度更为明显,能在更短时间内对煤层进行卸压增透,实现煤层消突。
-
关键词
水力
分级造穴
卸压
数值模拟
COMSOL
Multiphysics
瓦斯
-
Keywords
hydraulic power
grading hole making
pressure relief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SOL Multiphysics
gas
-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