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鸽副黏病毒Ⅰ型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1
作者 张姗 刘大虎 +7 位作者 刘宝京 梁琳 梁瑞英 汤新明 仇旭升 丁铲 丁家波 侯绍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51-4060,共10页
在天津的病死鸽病料中分离鉴定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1,PPMV-1),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分析,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在SPF鸡胚上分离纯化病毒;经遗传演... 在天津的病死鸽病料中分离鉴定鸽副黏病毒Ⅰ型(pigeon paramyxovirus-1,PPMV-1),并对其进行遗传演化、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分析,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在SPF鸡胚上分离纯化病毒;经遗传演化分析、致病性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病毒分离株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病死鸽的脏器样品经RT-PCR鉴定为NDV核酸阳性;鸡胚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鸽副黏病毒Ⅰ型毒株,命名为Pigeon/TJ/CH/020/2020(TJ20)。通过对病毒F基因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确定该分离毒株属于ClassⅡ类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裂解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为112 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分子特征。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TJ20株与LaSota疫苗株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TJ20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为10^(-8.38)·0.1 mL^(-1)、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为10^(-8.64)·0.1 mL^(-1)、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2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19。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1月龄鸽人工感染TJ20株后第4天开始出现嗜睡、垂翅、腹泻、瘫痪、斜颈扭头等新城疫典型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本研究从病死鸽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有高致病性的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的TJ20毒株,为后续鸽副黏病毒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Ⅰ型 分离鉴定 Ⅵ.2.1.1.2.2(原Ⅵk)基因亚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支原体灭活疫苗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保护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陆凤 谭磊 +9 位作者 王欣 包世俊 任峰 张凡庆 刘芳 仇旭升 宋翠萍 孙英杰 伏小平 丁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4-949,共6页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制备了灭活疫苗,研究发现MS灭活疫苗在体外能够激活鸡骨髓来... 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为控制滑液支原体感染,本研究利用MS WVU1853株辅以Montanide ISA 206 VG佐剂制备了灭活疫苗,研究发现MS灭活疫苗在体外能够激活鸡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DCs能够摄取MS灭活疫苗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并刺激T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增殖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增殖比率高于CD8+T细胞。SPF鸡免疫高剂量(1010cfu·m L-1)MS灭活疫苗后IFN-γ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主要向Th1类细胞分化并分泌IFN-γ促进CTL细胞发挥杀伤作用,证明灭活MS疫苗能够有效激发免疫鸡群的细胞免疫反应。利用MS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SPF鸡,单次免疫可以对MS攻毒产生完全保护,另外对疫苗安全性进行检验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对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灭活疫苗 树突状细胞 细胞免疫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PLD法制备ZnO薄膜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丽丽 梁齐 +3 位作者 仇旭升 汪壮兵 宣晓峰 于永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8,共6页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氧压为16Pa、衬底温度为400~700℃时,在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谱和光致发光谱对制得的薄膜样品进行表面形貌、结构特性和发光性质研究。其中通过原子力显微...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法在氧压为16Pa、衬底温度为400~700℃时,在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谱和光致发光谱对制得的薄膜样品进行表面形貌、结构特性和发光性质研究。其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的二维、三维以及剖面线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衬底温度700℃时得到的薄膜样品表面较均匀致密,晶粒生长较充分,结晶质量较高,相对发光强度高。控制氧压为5.7Pa,在衬底温度为600℃,沉积时间分别为10,20,45min制备ZnO薄膜样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得知只有沉积时间足够长才能使薄膜表面晶粒充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原子力显微镜 X射线衍射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ssⅠ新城疫病毒概述 被引量:8
4
作者 金仕强 孟春春 +3 位作者 仇旭升 于圣青 丁铲 左之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 新城疫病毒是影响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亲源关系可以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大类。ClassⅠ新城疫病毒于2006年被证实存在,当前可被细分为9个基因型(1~9)。ClassⅠ所有自然分离株均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有经人工传代返强的报道,由于其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养禽业有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更好的了解ClassⅠ新城疫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ClassⅠ新城疫病毒提供参考,现将其基因组结构、分子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Ⅰ新城疫病毒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肝炎病毒FC64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翠萍 韩先干 +4 位作者 仇旭升 于圣青 陈鸿军 胡青海 丁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鸭的重要传染病,弱毒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从临床上分离获得一株DHV强毒株,经SPF鸡胚传64代后,培育成为弱毒株,命名为FC64。为了对该弱毒疫苗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测定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鸭的重要传染病,弱毒苗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从临床上分离获得一株DHV强毒株,经SPF鸡胚传64代后,培育成为弱毒株,命名为FC64。为了对该弱毒疫苗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测定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经分析表明,FC64属于血清1型DHV弱毒株,基因组长度为7 692 bp(未包括polyA尾),5′端非编码区(5′UTR)为626 bp,3′UTR约为314 bp,与国内培育的弱毒株A66、C80在同一分支上,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7%。这一结果明确了该毒株的遗传背景,为研制有效的DVH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 FC64 全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片温度对PLD制备ZnO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永强 梁齐 +3 位作者 马渊明 仇旭升 章伟 揭建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303,共7页
光谱椭偏仪被用来研究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i(100)基片上,温度分别为400,500,600,700℃制备的ZnO薄膜的特性。利用三层Cauchy散射模型拟合椭偏参数,计算了每个温度下制备的ZnO薄膜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发... 光谱椭偏仪被用来研究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i(100)基片上,温度分别为400,500,600,700℃制备的ZnO薄膜的特性。利用三层Cauchy散射模型拟合椭偏参数,计算了每个温度下制备的ZnO薄膜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发现基片温度对光学常数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XRD表征的晶体结构和AFM表征的薄膜表面形貌,发现折射率的变化归因于薄膜堆积密度的变化。为了获得具有较好的光学和薄膜质量的ZnO薄膜,相比与其他沉积温度600℃或许是最佳的沉积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椭偏仪 PLD 氧化锌 光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免疫效力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彦红 陈素娟 +4 位作者 刘武杰 仇旭升 董丽 彭大新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作者旨在探讨鸡痘病毒ORF073或ORF214基因缺失后,在母源抗体存在情况下对重组病毒免疫效力的影响。将构建好的在ORF073或ORF214基因插入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LP-△73LRH5A、rFPVLP-△214LRH5A)及单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 作者旨在探讨鸡痘病毒ORF073或ORF214基因缺失后,在母源抗体存在情况下对重组病毒免疫效力的影响。将构建好的在ORF073或ORF214基因插入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LP-△73LRH5A、rFPVLP-△214LRH5A)及单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LP-12LSH5A)分别免疫SPF鸡和商品鸡,检测重组疫苗诱导的免疫效力。结果:3种重组鸡痘病毒在SPF鸡产生较高的HI抗体效价及100%的免疫保护;在HI母源抗体效价为2.45的商品鸡体内基因缺失株重组病毒比rFPVLP-12LSH5A易于清除,抗体上升缓慢而且免疫28 d后HI抗体效价较低,免疫保护率低,分别为16.7%和23.3%;在母源HI抗体效价为0的商品鸡体内基因缺失株重组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效价高,免疫28 d后分别达到3.50和3.17。结果表明在商品鸡体内母源抗体影响下,缺失ORF073或ORF214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的免疫效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鸡痘病毒 H5亚型AIV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3BP1稳转细胞系监测应激状态下的应激颗粒形成 被引量:3
8
作者 邵琪 屈阳 +8 位作者 朱子晨 孟春春 仇旭升 廖瑛 谭磊 宋翠萍 刘炜玮 孙英杰 丁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75-2283,共9页
哺乳动物细胞受到应激刺激后,会在细胞中形成致密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被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其中G3BP1是应激颗粒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标志蛋白。为了动态监测SG的形成情况,构建稳定表达GFP-G3BP1蛋白的HeLa细胞系。首先,扩增... 哺乳动物细胞受到应激刺激后,会在细胞中形成致密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被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其中G3BP1是应激颗粒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标志蛋白。为了动态监测SG的形成情况,构建稳定表达GFP-G3BP1蛋白的HeLa细胞系。首先,扩增G3BP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从而获得重组质粒Lenti-GFP-G3BP1,利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为表达GFP-G3BP1蛋白的慢病毒颗粒,并感染HeLa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初步筛选阳性细胞,随后,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稳定表达GFP-G3BP1蛋白的HeLa单克隆细胞系,并采用Western blot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系中GFP-G3BP1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结果发现,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明显的G3BP1细胞质特异性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G3BP1特异性条带,说明稳定表达GFP-G3BP1的HeLa细胞系构建成功。最后,作者利用亚砷酸钠/热休克/新城疫病毒处理细胞系后对GFP-G3BP1表达形态进行动态监测,证实了细胞受到刺激后,SG逐渐积累的过程。该细胞和相关动态监测方法为后续SG和新城疫病毒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BP1 应激颗粒 新城疫病毒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敲除HeLa细胞DDX21基因对新城疫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武炜 王飒 +7 位作者 孟春春 仇旭升 廖瑛 谭磊 宋翠萍 刘炜玮 孙英杰 丁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3-1440,共8页
解旋酶家族是一类对所有生物都至关重要的酶,主要功能是基因解旋,DEAD/H-box家族RNA解旋酶是一类重要的解旋酶。DEAD-box RNA解旋酶DDX21被证实可能调控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对养禽业危害严重的病原,NDV能够通过... 解旋酶家族是一类对所有生物都至关重要的酶,主要功能是基因解旋,DEAD/H-box家族RNA解旋酶是一类重要的解旋酶。DEAD-box RNA解旋酶DDX21被证实可能调控宿主细胞先天性免疫。新城疫病毒(NDV)是一种对养禽业危害严重的病原,NDV能够通过多种手段调控宿主先天性免疫,为了探讨DDX21如何调控NDV复制,本研究应用CRISPR/Cas9系统建立DDX21基因敲除的HeLa细胞系,并验证其对NDV复制的影响。针对DDX21基因共设计6条sgRNA,构建敲除载体并电转染细胞,通过药物筛选、亚克隆筛选后,以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敲除效率的双重鉴定,并比较野生型和DDX21敲除细胞中NDV的复制效率。结果显示,由于DDX21对细胞生长至关重要,因此仅获得一株DDX21杂合子敲除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DX21表达量被显著抑制,NDV对在敲除细胞上的复制滴度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说明DDX21发挥正调控NDV复制的作用,本试验为DDX21调控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DDX21 新城疫病毒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TIGAR基因的BHK-21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对新城疫病毒增殖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栗永华 刘伟 +8 位作者 徐智凯 刘炜玮 孙英杰 仇旭升 谭磊 宋翠萍 廖瑛 丁铲 孟春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抗细胞凋亡功能。由于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细胞死亡是通过诱导凋亡产生,所以提高宿主细胞的抗凋亡水平...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抗细胞凋亡功能。由于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细胞死亡是通过诱导凋亡产生,所以提高宿主细胞的抗凋亡水平,有助于延长细胞存活时间进而提高子代病毒的滴度。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预测仓鼠TIGAR基因和鸡TIGAR基因设计引物,分别扩增仓鼠和鸡的TIGAR基因,并构建各自的慢病毒包装质粒,以适合NDV增殖的BHK-21细胞为基础构建稳定过表达TIGAR细胞系(BHK-21-chTIGAR和BHK-21-hamTIGAR)。使用Western blot、DNA测序和qPCR对TIGAR基因表达水平进行鉴定,Western blot和流式仪检测细胞的自然凋亡率。选取新城疫病毒强中弱3种毒株分别感染构建的细胞系,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重组细胞系BHK-21-chTIGAR细胞和BHK-21-hamTIGAR细胞经过Western blot和DNA测序等检测表明构建成功,TIGAR基因表达量高且无野生型BHK-21细胞污染。qPCR检测细胞系的稳定性结果显示,TIGAR基因在BHK-21细胞中经过30次传代均可稳定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BHK-21-hamTIGAR细胞的凋亡率低于野生型BHK-21细胞和BHK-21-chTIGAR细胞;病毒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强毒株ZJ1病毒感染BHK-21-hamTIGAR细胞后的TCID50(5.67,72 h)高于BHK-21-chTIGAR细胞(5.53,72 h)和野生型BHK-21细胞(5.27,72 h);中强毒株SH15病毒感染BHK-21-hamTIGAR细胞后的TCID50(4.90,96 h)要高于BHK-21-chTIGAR细胞(4.57,96 h)和野生型BHK-21细胞(4.67,96 h);弱毒株LaSota病毒感染BHK-21-hamTIGAR细胞后的TCID50(4.07,96 h)要高于BHK-21-chTIGAR细胞(3.90,96 h)和野生型BHK-21细胞(3.77,96 h)。综上所述,所构建的BHK-21-hamTIGAR细胞系具有明显的抗凋亡功能,且有利于新城疫病毒的高水平复制,有望进一步开发完善成为新城疫病毒疫苗生产所用的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AR 凋亡 抗凋亡 新城疫病毒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G3BP1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诱导应激颗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频 孙英杰 +8 位作者 郑航 毛旭明 仇旭升 谭磊 孟春春 宋翠萍 廖瑛 丁铲 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21,共7页
为掌握鸡细胞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形成机制,以及鸡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诱导SG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NDV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内源性G3BP1的定位,外源转染鸡G3BP1和各分段... 为掌握鸡细胞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形成机制,以及鸡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诱导SG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NDV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内源性G3BP1的定位,外源转染鸡G3BP1和各分段结构域,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观察与内源性SG标志物共定位现象,最后转染G3BP1之后感染NDV,以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NDV感染能够诱导内源性G3BP1聚集形成SG,将鸡G3BP1分别转染至HeLa、DF-1和CEF后,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均能在细胞中观察到SG。将鸡G3BP1不同结构域分别转染HeLa细胞,以氧化应激和NDV分别处理,结果显示G3BP1的RNA结合结构域对聚集至关重要,而NTF2样结构域不能被招募到SGs中,并且抑制原有SGs的形成。最后证实G3BP1过表达能够增强病毒复制,说明SG在NDV复制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鸡G3BP1在鸡SG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鸡SG能够促进NDV复制,这为进一步研究NDV和禽源细胞互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BP1 新城疫病毒 应激颗粒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磷酸酶PrpC活性检测
12
作者 胡美容 陈鸿军 +4 位作者 于圣青 仇旭升 谭磊 高崧 丁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HPr激酶/磷酸酶(PrkC/PrpC)系统在细菌和支原体中高度保守,不仅参与糖酵解酶类的磷酸化/去磷酸化,也与毒力、生物被膜等生命活动相关。克隆并突变获得编码鸡毒支原体磷酸酶PrpC的ptc1基因,经原核表达纯化后,利用底物PNPP体外检测其酶活... HPr激酶/磷酸酶(PrkC/PrpC)系统在细菌和支原体中高度保守,不仅参与糖酵解酶类的磷酸化/去磷酸化,也与毒力、生物被膜等生命活动相关。克隆并突变获得编码鸡毒支原体磷酸酶PrpC的ptc1基因,经原核表达纯化后,利用底物PNPP体外检测其酶活性,并对影响该酶活性的pH、金属离子、温度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tc1蛋白具有磷酸酶活性,Mn2+为该酶辅因子,最适离子浓度为2mol/L,最适pH为8.5,最适温度为37℃。相同浓度的Li+、Na+、K+、Mg2+、Ca2+、Ba2+、Al 3+、Hg2+等金属离子均对表达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初步建立了PrpC功能检测体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rkC/PrpC调节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PRPC 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