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于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创面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按治疗周期分为:A组(1周)29例,B组(2周)30N,C组(3周)30例。治疗开始后1次/周(测量时间点为该周最后1d,...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创面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按治疗周期分为:A组(1周)29例,B组(2周)30N,C组(3周)30例。治疗开始后1次/周(测量时间点为该周最后1d,连续5周)分别进行创面细菌学检测、创面面积测定及组织病理活检,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通过比较各指标分析不同治疗周期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在创面感染率、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率6.90%,B组6.67%明显低于C组33.33%(P〈0.05)。3周后各时相点A组与B组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优于C组(P〈0.05);愈合时间A组(40.72±3.10)d与B组(41.13±3.84)d明显优于C组(48.73±4.11)d(P〈0.05)。结论APG局部治疗下肢隧性创面的理想周期建议为2周,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良好的患者依比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凝胶
治疗周期
下肢慢性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磨痂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振君
仇佩庆
+1 位作者
彭丽丽
潘孙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286-287,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磨痂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将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磨痂、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和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
目的观察早期磨痂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将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磨痂、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和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8±1.8)d,对照组为(19.4±3.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治疗中观察组无感染发生,换药基本无痛,对照组有出现痂下感染,换药疼痛明显。观察组创面愈合后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而对照组创面愈合有明显瘢痕增生。结论早期磨痂、外用rhEGF和生物敷料A-Ⅱ型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感染及换药疼痛和减轻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痂术
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敷料A
头面部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压封闭引流在慢性下肢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459-460,共2页
慢性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局部溃破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者可出现癌变、甚至截肢[1,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作为一种处理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改善创面微循环,...
慢性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局部溃破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者可出现癌变、甚至截肢[1,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作为一种处理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改善创面微循环,持续不断引流创面的渗出物及炎性介质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3,4].本科应用VSD 治疗下肢溃疡,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慢性下肢溃疡
应用
治疗
创面微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常见病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于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433-435,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创面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按治疗周期分为:A组(1周)29例,B组(2周)30N,C组(3周)30例。治疗开始后1次/周(测量时间点为该周最后1d,连续5周)分别进行创面细菌学检测、创面面积测定及组织病理活检,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通过比较各指标分析不同治疗周期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在创面感染率、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率6.90%,B组6.67%明显低于C组33.33%(P〈0.05)。3周后各时相点A组与B组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优于C组(P〈0.05);愈合时间A组(40.72±3.10)d与B组(41.13±3.84)d明显优于C组(48.73±4.11)d(P〈0.05)。结论APG局部治疗下肢隧性创面的理想周期建议为2周,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良好的患者依比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富血小板凝胶
治疗周期
下肢慢性创面
Keywords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 ( APG ) Treatment cycle Chronic wound of lower limbs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磨痂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振君
仇佩庆
彭丽丽
潘孙峰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嘉兴中医院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286-287,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早期磨痂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将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早期磨痂、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和生物敷料A覆盖治疗。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8±1.8)d,对照组为(19.4±3.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治疗中观察组无感染发生,换药基本无痛,对照组有出现痂下感染,换药疼痛明显。观察组创面愈合后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而对照组创面愈合有明显瘢痕增生。结论早期磨痂、外用rhEGF和生物敷料A-Ⅱ型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感染及换药疼痛和减轻瘢痕增生。
关键词
磨痂术
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敷料A
头面部烧伤
分类号
R6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压封闭引流在慢性下肢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烧伤科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459-460,共2页
文摘
慢性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局部溃破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者可出现癌变、甚至截肢[1,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作为一种处理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改善创面微循环,持续不断引流创面的渗出物及炎性介质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3,4].本科应用VSD 治疗下肢溃疡,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慢性下肢溃疡
应用
治疗
创面微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常见病
反复发作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于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分析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磨痂治疗疗效分析
王振君
仇佩庆
彭丽丽
潘孙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负压封闭引流在慢性下肢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潘孙峰
仇佩庆
王振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