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上)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枣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共9页
1924年至1927年,鲁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语言危机,他自己也很清楚.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连续写了那么多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写,无话可说,这是怎样的难堪的痛苦因此他在1926年8月南下厦门时,曾暗自决定“沉默”两年.
关键词 语言危机 生命困境 《野草》 鲁迅 言说 1927年 “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枣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9,共9页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 第五节“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在《野草》24篇散文诗之中,据称有三篇——《我的失恋》《狗的驳诘》和《立论》是属于少数通俗易懂的,有着滑稽和讽刺的内容。这一类文体旨在直接、高效地进行沟通,而尽量避开其余文本所大量采用的隐喻、象征的创作手法。单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如此,这几篇短文共有的轻松畅快的可读性也通常造成误导,以为与《野草》其他篇章相比,它们在风格上另成一派,也特别具有时代批判性a。不过,《野草》作为极有诗学企图的一部著作,鲁迅对其一体化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他本人也很钟爱这部诗集,曾对萧红、萧军提及“《野草》的技术不算坏”b。如此看来,可以说,迄今为止对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的研究太过偏重于社会意义,却对贯穿其中的元诗构思的苦心孤诣完全视而不见,而元诗既从主题上构成了创作的对象,又从形式上营造了结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生命困境 鲁迅 言说 语言 《我的失恋》 创作手法 结构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