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的湿陷性与击实试验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井彦林 仵彦卿 +3 位作者 林杜军 胡志平 李晓光 张志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3-397,共5页
进行了黄土的击实试验,提出了击实率的概念,拓展了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决策树算法的功能。将其用于相关性挖掘,进行了原状黄土湿陷性与击实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挖掘,结果表明,击实率与湿陷系数具有相关性,击实率与... 进行了黄土的击实试验,提出了击实率的概念,拓展了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决策树算法的功能。将其用于相关性挖掘,进行了原状黄土湿陷性与击实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挖掘,结果表明,击实率与湿陷系数具有相关性,击实率与最优含水率状态的击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性。根据试验及分析结果提出黄土在击实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可反映黄土的湿陷性,黄土的击实效果同其湿陷性具相关性。这一研究为黄土湿陷性的评价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成果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 击实率 决策树 相关性挖掘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黄土湿陷性预测挖掘 被引量:8
2
作者 井彦林 仵彦卿 +2 位作者 林杜军 李晓光 张志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65-1870,共6页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黄土湿陷性的预测挖掘,挖掘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模过程中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以剔除指标间的相关性,消除多指标信息冗余对挖掘模型的影响,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反演分析,确定最...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黄土湿陷性的预测挖掘,挖掘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模过程中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以剔除指标间的相关性,消除多指标信息冗余对挖掘模型的影响,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反演分析,确定最优参数。针对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的预测挖掘表明:黄土的电阻率、剪切波速与土的结构特性、含水率、密度等指标密切相关,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以电阻率、剪切波速及土层埋深作为模型的预测变量就可定量预测黄土的湿陷性;用所建模型和预测变量来预测黄土的湿陷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预测 数据挖掘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井彦林 仵彦卿 崔中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结合实例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提出在问题分析时 ,将岩土体及其环境要素视为一个系统 ,环境岩土工程分析主要是探讨系统各部分的协调性。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系统工程 数据挖掘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力学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井彦林 仵彦卿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4-1158,共5页
岩土工程智能化系统研究是岩土工程领域前缘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中最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研制了黄土力学数据挖掘系统,包括有预处理模块、挖掘操作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自重湿陷与湿陷性判定决策树模型、判定规则和评价模型的精度... 岩土工程智能化系统研究是岩土工程领域前缘问题。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中最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研制了黄土力学数据挖掘系统,包括有预处理模块、挖掘操作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自重湿陷与湿陷性判定决策树模型、判定规则和评价模型的精度以及其他应用软件接口等。可实现数据的归约、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采用59项工程的2766组黄土试验数据对决策树的每条规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自重湿陷性判定规则的准确率为87.3%,湿陷性判定规则的准确率为92.5%。利用挖掘所得到的判定规则和决策树模型,可减少试验工作、降低成本;提出的模型还可用于确定湿陷底界与自重湿陷的底界,从而为地基处理深度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力学 数据挖掘系统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井彦林 李洁茹 +2 位作者 张志权 闫祥 黄文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为探求天然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的规律,以天然及浸水饱和后的陕西渭北黄土为例,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粒度分析试验,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及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及浸水饱和两种状态土体均含有... 为探求天然黄土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的规律,以天然及浸水饱和后的陕西渭北黄土为例,分别进行压汞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粒度分析试验,研究了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及浸水饱和前后孔隙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及浸水饱和两种状态土体均含有大量椭圆状颗粒,其点接触为颗粒间连接的主要形式,同时也存在微胶结形式,架空孔隙存于土体内部,并伴有镶嵌孔隙;浸水饱和后由于水的溶解作用等原因,黄土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均大于天然黄土;同时探讨了黄土在不同状态下的孔隙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孔隙变化与湿陷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微观结构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试验 粒度分析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井彦林 闫祥 +2 位作者 王超 田威 张银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77,共5页
采用室内试验计算法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所得到的黄土自重湿陷量存在较大差异,故提出依据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并用实际工程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为333. 6 mm,野外试坑浸水试验的实测值为380. 5 ... 采用室内试验计算法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所得到的黄土自重湿陷量存在较大差异,故提出依据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的方法,并用实际工程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用变形模量计算黄土自重湿陷量为333. 6 mm,野外试坑浸水试验的实测值为380. 5 mm,两者接近。从工程的角度而言误差较小,说明该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自重湿陷底界深度是计算中的重要参数,其测试比较困难,论文对其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自重湿陷量 变形模量 黄土 计算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井彦林 张旭彬 +3 位作者 黄月 林杜军 丁景园 明心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鉴于室内试验确定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与野外实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饱和状态下黄土的似先期固结压力就是湿陷起始压力的观点,以陕西渭北黄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定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浸水状态下黄土的固结试... 鉴于室内试验确定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与野外实测值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饱和状态下黄土的似先期固结压力就是湿陷起始压力的观点,以陕西渭北黄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定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浸水状态下黄土的固结试验测定了黄土的似先期固结压力,其次用似先期固结压力方法确定了湿陷起始压力,最后通过湿陷起始压力与饱和自重压力的对比分析进行自重湿陷性判定,确定了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确定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黄土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敏感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自重湿陷下限深度 似先期固结压力 湿陷起始压力 固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物理力学参数与导热系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井彦林 王梁鑫 +1 位作者 赵文文 林杜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49,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导热性能与其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文章对宁东黄土进行了导热系数、标准贯入试验及含水率、密度等参数的测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及相关性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与导热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中的气体和... 为了研究黄土导热性能与其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文章对宁东黄土进行了导热系数、标准贯入试验及含水率、密度等参数的测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及相关性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与导热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中的气体和孔径是影响导热系数的关键。土越密实,含水率越高,土中气体的体积越小,导热系数越大;孔径越小,导热系数越大。非饱和黄土强度越高,其导热性能不一定越好。含水率、密度、干密度、饱和自重压力、液性指数、粘聚力、压缩系数和标准贯入等指标与导热系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很好的评价黄土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物理力学参数 导热系数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结与回弹试验的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井彦林 冯雅茜 +3 位作者 何椿霖 赵宏宇 乔泽 张旭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针对室内湿陷试验判定的黄土自重湿陷性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以西安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试验与回弹试验,结果显示卸荷回弹变形与自重湿陷变形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压汞试验等... 针对室内湿陷试验判定的黄土自重湿陷性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以西安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试验与回弹试验,结果显示卸荷回弹变形与自重湿陷变形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压汞试验等分析了不同压力下回弹变形与黄土微结构间的关系。应力较小时回弹变形较大,浸水附加变形(湿陷变形)以弹性为主并在卸荷后完全恢复,土体结构保持稳定;应力较大时回弹变形极小,浸水附加变形在卸荷后无法恢复,土体结构明显破损,黄土发生湿陷。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判定黄土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的方法。黄土自重湿陷系数试验后,若土样卸荷回弹稳定高度大于浸水前固结稳定高度,则黄土不具自重湿陷性,反之则具有自重湿陷性,具有自重湿陷性的最大土层深度即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经工程实例验证,本文方法的判定结果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自重湿陷下限深度 试验研究 黄土 卸荷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材料接触角的影响因素及敏感性研究
10
作者 井彦林 赵宏宇 +2 位作者 冯雅茜 何椿霖 赵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2,104,共7页
为了检验液滴大小、液滴蒸发、石英片表面干湿程度以及石英毛细管内径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基于测高法,借助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大,测高法测得的接触... 为了检验液滴大小、液滴蒸发、石英片表面干湿程度以及石英毛细管内径对接触角测量的影响,基于测高法,借助接触角及表面张力测试仪研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接触角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液滴体积的增大,测高法测得的接触角相对误差逐渐增大;随着测量时间的延续,接触角总体上呈减小趋势;随着亲水性固体表面干湿程度的增加,测高法测得的接触角逐渐减小;随着石英毛细管内径的增大,接触角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液滴 接触角 毛细管 敏感性 毛细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土的固结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作者 井彦林 韩相超 +2 位作者 李寅良 郭嘉聿 仵彦卿 《陕西煤炭》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阐述了以8031单片机为处理器组成的地基土的固结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数据采集原理、设计方法,以及系统可实现的功能,对系统设计所需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主要元器件的特点、性能指标、作用和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地基加固 单片机 处理器 数据采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叶丹 井彦林 陈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90,共12页
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与位移反应,模型结构应变反应,地表沉降及土与结构间动土压力。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效应、模型地基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及模型结构对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特征;归纳了不同峰值... 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与位移反应,模型结构应变反应,地表沉降及土与结构间动土压力。分析了模型地基的边界效应、模型地基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规律及模型结构对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特征;归纳了不同峰值加速度及频谱特性地震动作用下,模型地基水平位移反应规律;并对模型体系地表沉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场观察及影像资料,对试验中模型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地震动向上传播时,模型地基加速度傅里叶谱低频部分增大,高频部分减小;在较大地震动下,土与结构动力作用较强,模型结构动力反应受周围土体控制;模型结构对地震动在地基中传播特性无显著影响;地震动具有一定方向性,且随着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大其方向性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及地下商业街等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动力分析 地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的频域分析及空间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马蓬渤 井彦林 陈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2-112,共11页
在黄土场地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地基及地铁车站的加速度反应及应变反应。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地基、地铁车站的加速度反应进行了频域分析,对比不同观测断面内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地铁车站加速度反应的... 在黄土场地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测得模型地基及地铁车站的加速度反应及应变反应。基于实测数据对模型地基、地铁车站的加速度反应进行了频域分析,对比不同观测断面内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地铁车站加速度反应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随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加,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傅里叶谱基频减小,相应谱值增大;随埋深减小地基加速度反应傅里叶谱低频成分增大,高频成分减小,且增大部分频带宽度随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加而缩小;随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加,结构加速度反应傅里叶谱主频集中、变窄,高频成分呈现增强效应;模型体系加速度反应傅里叶谱主频带宽呈现出松潘波作用时较宽,西安人工波作用时居中,Taft波作用时较窄;受结构端头效应及土结相互作用中倾斜与扭转影响,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研究结论可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反应 频域分析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与地铁车站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水平位移及沉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叶丹 井彦林 陈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1-119,共9页
在黄土场地条件下进行土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对黄土与地铁车站接触动土压力、模型地基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对试验中模型地基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结构侧面顶部动土压力大于中部和下... 在黄土场地条件下进行土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实测数据对黄土与地铁车站接触动土压力、模型地基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对试验中模型地基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结构侧面顶部动土压力大于中部和下部,随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大结构侧面土压力均增大;地震动较大时,地基层间剪切位移呈现顶部最大,底部次之,中部最小;地表沉降随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西安人工波作用下地表沉降大于松潘波和Taft波作用下沉降;结构上方地表沉降始终小于周围土层,表明结构发生相对上升运动;分析发现,结构顶、底动土压力差提供结构上升运动的内在动力。回归分析表明,地基水平相对位移与土层深度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动土压力 水平位移 沉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黄土直剪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志权 井彦林 孔德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9-71,共3页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对采自西安、兰州和洛川的3种代表性黄土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击实试验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黏粒含量的依次减小,3种土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逐渐减小;在最优含水率下随着黏粒含...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对采自西安、兰州和洛川的3种代表性黄土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击实试验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黏粒含量的依次减小,3种土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逐渐减小;在最优含水率下随着黏粒含量的减少,应力-应变曲线逐渐由应变强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过渡,内摩擦角呈微弱的增大趋势,黏聚力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相同干密度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3种土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压实黄土 含水率 直剪强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地铁车站动力分析中的无限元传输边界 被引量:2
16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井彦林 尹尚之 周沈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7-542,共6页
地铁地下结构有限元分析时,半无限域截断处的人工边界条件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探讨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固定边界、远置边界、粘弹性边界及无限元传输边界的实现方法;通过黄土介质振动响应分... 地铁地下结构有限元分析时,半无限域截断处的人工边界条件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探讨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中固定边界、远置边界、粘弹性边界及无限元传输边界的实现方法;通过黄土介质振动响应分析,对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动力响应分析中各种人工边界条件的模拟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黄土地区采用粘弹性边界和无限元传输边界均可有效控制波的反射干扰,模拟波动穿过人工边界面向半无限域传播的特征.与粘弹性边界相比,无限元传输边界使用有限单元模拟近场黄土,使用无限单元界模拟远场黄土介质,具有技术处理简单,计算成本低,精度高等特点.实例分析表明,在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采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的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响应 抗震分析 无限元传输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丽娜 仵彦卿 井彦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2-54,共3页
文章在总结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选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的方法理论和建立的优化选型的模型,并提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未来的研究重点问题及方向。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结构选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场地静力触探参数预测分析
18
作者 刘建维 井彦林 +1 位作者 张志权 林杜军 《陕西煤炭》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以西安某黄土场地为例,论述了静力触探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当饱和黄土层较厚、而其下部土层较硬时,测试过程中探杆易侧向弯曲而使测试难以达到理想的深度,据此提出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依据室内试验的物理力学指标预测静力触探侧... 以西安某黄土场地为例,论述了静力触探测试方法的适用条件。当饱和黄土层较厚、而其下部土层较硬时,测试过程中探杆易侧向弯曲而使测试难以达到理想的深度,据此提出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依据室内试验的物理力学指标预测静力触探侧壁摩阻力及锥尖阻力的方法。通过西安市区及附近建筑场地的实测对比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静力触探参数即侧壁摩阻力及锥尖阻力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实际工程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土工试验的物理力学指标如液限、压缩模量等可作为静力触探参数的预测变量;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实用性,这一方法为静力触探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BP神经网络 锥尖阻力 侧壁摩阻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体应力的结构面中应力波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柴少波 周涛 +2 位作者 田威 井彦林 史杰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84-192,共9页
应力波在含结构面岩体中的传播一直是岩石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深部岩体应力会影响岩体结构面的力学特性,进而影响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基于时域递归分析方法,首先对考虑岩体应力情况下应力波与非线性岩体结构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应力波在含结构面岩体中的传播一直是岩石动力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深部岩体应力会影响岩体结构面的力学特性,进而影响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基于时域递归分析方法,首先对考虑岩体应力情况下应力波与非线性岩体结构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波的传播方程。研究中假定岩体结构面法向满足非线性双曲变形模型(Barton-Bandis模型,简称B-B模型),切向满足库仑滑移模型。其次,对一些特殊情况,如结构面水平或垂直分布、波阵面水平分布等,进行了计算模型和波的传播方程的简化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岩体应力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最后,参数研究分析了岩体应力特性、节理特性及入射波频率等对透、反射系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波传播 岩体应力 岩体结构面 透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电阻率测试在地层界面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伟 井彦林 +1 位作者 郭嘉聿 孔德泉 《陕西煤炭》 201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山西省灵石县骏马选煤厂地基为填土及基岩双层地基,工程钻探中发现,对以煤矸石为主的填土钻探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视电阻率测试的方法确定填土厚度。选择了三个测点进行了视电率测试,并在测点位置进行了工程钻探,通过对比分析总... 山西省灵石县骏马选煤厂地基为填土及基岩双层地基,工程钻探中发现,对以煤矸石为主的填土钻探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视电阻率测试的方法确定填土厚度。选择了三个测点进行了视电率测试,并在测点位置进行了工程钻探,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基岩面深度与极距的关系,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简单实用,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界面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