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的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林 杨双宁 +3 位作者 秦国慧 亓妍文 赵坤宇 王丽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索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评估预后寻找生物指标。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1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在第1次使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 目的:探索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评估预后寻找生物指标。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1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在第1次使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前3 d的血清以及治疗2周期后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对采集得到的图谱进行峰识别和匹配等相关处理,应用主成分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代谢组学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重要变量性投影>1和P<0.05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代谢通路。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患者血清代谢物中谷氨酰丝氨酸、脯氨酸、犬尿氨酸、脱氢抗坏血酸、N-硬脂酰鞘磷脂、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升高;色氨酸、亮氨酰脯氨酸、柠檬酸、硬脂酸、吲哚丙烯酸、丙酰肉碱、吲哚、3-甲基吲哚水平降低。色氨酸代谢通路是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通路。结论: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可能作为评估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免疫治疗 血清代谢组学 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亓妍文 LALLOO MBIBRAHIM 王丽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Ⅲ~Ⅳ期)肺腺癌患者中,28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培美曲塞组),28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多西他赛组),21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Ⅲ~Ⅳ期)肺腺癌患者中,28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培美曲塞组),28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多西他赛组),21 d为1个化疗周期,2个化疗周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2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2组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较多西他赛组下降(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的不良反应更轻,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吉非替尼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坤宇 亓妍文 +3 位作者 秦国慧 杨双宁 李林 王丽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75例NSCLC患者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75例NSCLC患者的资料,将其分为治疗前NLR<5组和NLR≥5组,LMR<1.5组和LMR≥1.5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LMR对PD-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NLR<5组与LMR≥1.5组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给予免疫治疗(HR=0.345,95%CI:0.183~0.650)、LMR≥1.5(HR=0.327,95%CI:0.168~0.638)是NSCLC患者PFS生存获益的预测因素。结论:NLR、LMR可用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预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婴幼儿期尿不湿使用及对排尿控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一鹤 时伟 +8 位作者 汪玺正 亓妍文 刘明磊 李杏 杨静 李一冬 李守林 周蔚 文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调查婴幼儿(<36个月)和学龄前儿童(3~6岁)在婴幼儿阶段(<36个月)的尿不湿(disposable diapers,DD)使用情况,并分析DD使用情况对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运城市、深圳市、厦门市... 目的调查婴幼儿(<36个月)和学龄前儿童(3~6岁)在婴幼儿阶段(<36个月)的尿不湿(disposable diapers,DD)使用情况,并分析DD使用情况对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运城市、深圳市、厦门市对9540例0~6岁汉族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并按儿童年龄分组(<36个月儿童归入组1,3~6岁儿童归入组2)后对结果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DD使用率、排尿训练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儿童排尿控制的因素。结果问卷实际回收率为86.84%(8285/9540)。组1中现在或曾经用过DD的人数占93.16%(2369/2543),组2中3岁前有90.60%(5202/5742)的人曾使用过D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2中,3岁时能做到日间排尿控制的人数在使用和未使用DD的儿童中占比分别为85.41%(503/540)和93.07%(4442/5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排尿训练和未进行排尿训练的儿童能做到日间排尿控制比例分别为86.76%(4705/5423)和75.24%(24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DD是导致日间排尿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而进行排尿训练是日间排尿控制的保护因素。组1中2岁后接受排尿训练比例为14.02%(174/1241),明显高于组2的4.98%(286/5742);18月龄之前未接受排尿训练的比例为19.49%(319/1637),明显高于组2的8.86%(509/5742);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不湿的使用会延长婴幼儿日间控尿的发育时间,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社会应当更加重视宣传合理使用尿不湿,并尽早开展排尿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生理学 排便训练/方法 排尿障碍/预防和控制 调查和问卷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