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腰椎小关节形态改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勇 云才 郭昭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81-82,85,共3页
目的通过腰椎小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改变,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与腰椎小关节形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Ⅰ度退... 目的通过腰椎小关节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改变,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程度与腰椎小关节形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1月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3例,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29例为A组,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4例为B组;Weishaupt关节炎影像学法对L4/5小关节炎进行分级;CT测量L4/5小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不同退变性腰椎滑脱组的骨关节炎分级,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两侧对称性比较。结果 A组和B组骨关节炎均无0级,其中,A组1、2、3级分别为4、11、14例;B组分别为1、6、7例,两组骨关节炎分级无差异(P>0.05)。A组L4/5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28.69±8.97)°、(115.91±6.51)°]与B组[(28.23±11.89)°、(117.90±7.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关节矢状角对称性差异、终板下关节角对称性差异A组[(9.06±4.45)°、(5.21±3.90)°]与B组[(12.80±4.95)°、(8.25±3.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的不对称性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滑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关节炎 关节矢状角 终板下关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及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士春 林健 +1 位作者 石英杰 云才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3期226-226,共1页
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目的是维持关节面平整,重建伸膝装置,保证膝关节早期行康复锻炼。2002至2006年对31例髌骨骨折采用AO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建华 云才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11期108-108,共1页
我国农业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人们对畜牧业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动物家禽的疾病也有权威的认识。但随着生物物种的变异,各种病菌的抗药性加强,病菌的变异,导致了各种新型病毒的出现。现代社会养猪业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养... 我国农业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人们对畜牧业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各种动物家禽的疾病也有权威的认识。但随着生物物种的变异,各种病菌的抗药性加强,病菌的变异,导致了各种新型病毒的出现。现代社会养猪业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养猪场,养猪业在全国各地兴起,而病毒也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种传染迅速,发病快,死亡率极高的猪链球菌病毒,这种病毒还可能会引起人畜共患的危险,是一种很危险的病毒。本文简述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特点 诊断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
作者 云才 姜大民 杨雪生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第3期44-44,共1页
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有在空闲地区养本地鸡的习俗,大多采用粗放粗养的饲养方式。但是由于农村群众对于饲养技术以及疾病的防治知识比较缺乏,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农村散养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本文对农村散养鸡疾病发生的原因... 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有在空闲地区养本地鸡的习俗,大多采用粗放粗养的饲养方式。但是由于农村群众对于饲养技术以及疾病的防治知识比较缺乏,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农村散养鸡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极高。本文对农村散养鸡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养鸡 疾病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如意 云才 +5 位作者 杨涛 张易 朱建华 刘峰 张立超 苏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评价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脱位类型均为喙突下脱位。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分别采... 目的:评价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脱位类型均为喙突下脱位。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分别采用对抗牵引法(试验组)和传统Hippocrates法(对照组)进行复位,各28例。其中试验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61.95±19.32)岁;左侧9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63.13±12.75)岁;左侧11例,右侧17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长、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2.86%(26/28)和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复位时长分别为(4.25±2.13)min和(6.31±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分别为(9.16±0.94)h和(8.94±1.3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和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例腋神经损伤,1例肱骨头骨折。试验组和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分别为(92.34±5.62)分和(90.91±4.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前脱位 喙突下脱位 Hill-Sacks损伤 对抗牵引法 Hippocrate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