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语言规划的建议 |
于锦恩
李艳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2
|
民国时期华语教材的民族认同导向和当地化进程 |
于锦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
3
|
论民国时期识字运动进行不利的经济原因 |
于锦恩
及文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4
|
民国时期官方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于锦恩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
5
|
民国时期殖民地政府华文教育政策研究——以华文教科书被查禁为视角 |
于锦恩
吴建兰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6
|
语言规划者的价值观是制定语言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吴稚晖主张注音字母主要用于注音为例 |
于锦恩
|
《语言科学》
|
2006 |
2
|
|
|
7
|
马礼逊的汉语学习考察 |
于锦恩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8
|
清末民初国语运动的国际动力——兼与赵慧峰先生商榷 |
于锦恩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4 |
1
|
|
|
9
|
汉语拼音标调法的历史沿革 |
于锦恩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