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源小麦面粉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高燕 彭涛 +3 位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于金林 黄莎莎 《粮食加工》 2025年第1期10-13,共4页
从面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品牌建设三方面,对河南省济源市小麦面粉加工业现状做了概述,并提出促进小麦面粉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推进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小麦全价值链的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小麦的附加值和深加工能力;培育优势品牌。
关键词 济源 小麦粉 加工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成东梅 彭涛 +4 位作者 高燕 赵伟峰 司清林 张庆社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98-11799,共2页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叶 穗粒重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小麦育种早代品质鉴定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彭涛 高燕 +3 位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司清林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5-176,189,共3页
介绍了面包小麦对品质的要求和育种早代品质鉴定方法。
关键词 面包小麦 早代 品质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燕 成东梅 +2 位作者 彭涛 赵伟峰 于金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59-60,共2页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产量 产量结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肖兴中 孙迷平 +4 位作者 张利 岳竞之 张春荣 于金林 李家富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防治虫害是保证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根据近2年济源市农科所新品种济研501、118的示范与推广过程中主要生育期的害虫发生情况,秉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qu...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防治虫害是保证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根据近2年济源市农科所新品种济研501、118的示范与推广过程中主要生育期的害虫发生情况,秉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简述了玉米虫害的防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虫害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伟峰 于金林 +3 位作者 高燕 成东梅 彭涛 陈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8期24-24,28,共2页
为了鉴定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变化规律,总结其品种适宜区域,为各地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2012年在河南省布点示范,对济麦4号进行多年多点鉴定,并对其品种适应性及品质进行... 为了鉴定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变化规律,总结其品种适宜区域,为各地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2012年在河南省布点示范,对济麦4号进行多年多点鉴定,并对其品种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麦4号属于半冬性高产稳产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综合抗逆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济麦4号适宜推广区域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豫西、豫西北地区,豫东北、中东部等适宜强筋麦种植区域为其重点推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4号 品质 适应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研118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7
作者 肖兴中 于金林 +4 位作者 张莉 岳竟之 张春荣 孙迷平 李家富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玉米栽培技术不尽相同。为了玉米品种济研118能够更好的推广,针对济研118自身品种特性,简要探讨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济研118 玉米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砾石区表层HTI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8
作者 孔凡勇 谢安 +5 位作者 夏建军 张录录 王利业 王伟 于金林 韦建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对称轴和分方位层析拟合建立各向异性模型的方法。首先通过各向异性调查微测井的表层结构正演初至时间和实际资料的初至时间对比确定各向异性对称轴特征,再对分方位初至层析反演模型进行椭圆拟合,求取初始快速度、慢速度和对称轴方位,使用二维VTI各向异性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求取对称轴方向速度的校正系数校正对称轴方位速度,进而建立山前砾石覆盖区的各向异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近地表 各向异性 分方位层析 正演模拟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喷施硒时期和次数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彭涛 于金林 +2 位作者 成东梅 高燕 赵伟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04-105,108,共3页
[目的]为研究富硒营养液喷施时期和次数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2为材料,设7个喷施富硒营养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90.4%... [目的]为研究富硒营养液喷施时期和次数对小麦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2为材料,设7个喷施富硒营养液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90.4%~273.9%,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9% ~5.5%.总体上,小麦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容重有所增加.[结论]综合考虑小麦籽粒硒含量、高产和效益,推荐在小麦灌浆期并在拔节期或抽穗期通过叶片喷施富硒营养液生产富硒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硒含量 产量 富硒营养液 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涛 赵伟峰 +4 位作者 张庆社 司清林 成东梅 高燕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 [目的]研究富硒营养液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高产小麦品种矮抗58、周麦22和郑麦7698为材料,设3个喷施富硒营养液浓度处理和一个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均显著提高3个小麦品种籽粒的硒含量,硒含量增幅达126.0%-423.7%,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产量增幅达0.3%-3.3%。[结论]在小麦的关键时期叶面喷施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生产富硒小麦是可行的,冬小麦籽粒吸收累积硒元素特性受小麦品种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硒含量 产量 富硒营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燕 于金林 +4 位作者 赵伟峰 成东梅 彭涛 尹国红 陈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48-50,共3页
对203份小麦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6%、9.3%、12.2%和14.7%。千粒重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长穗多粒特性的多穗型材料... 对203份小麦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6%、9.3%、12.2%和14.7%。千粒重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长穗多粒特性的多穗型材料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筛选出28份可重点利用的矮秆、大粒、多粒、高产、优质类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7 位作者 尹国红 彭涛 杜空军 高燕 于金林 王铁良 郝玲玲 黄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 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 优质 富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梯度吸收转化外源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7 位作者 尹国红 王铁良 彭涛 杜空军 高燕 于金林 黄莎莎 郝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7期37-39,42,共4页
[目的]明确优质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以及不同外源硒效果,为优质富硒功能小麦简化高效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以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郑麦366、郑麦7698优质小麦品种和单一亚硒酸钠、复配亚硒酸钠2种外源硒为材料,设置小... [目的]明确优质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以及不同外源硒效果,为优质富硒功能小麦简化高效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以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郑麦366、郑麦7698优质小麦品种和单一亚硒酸钠、复配亚硒酸钠2种外源硒为材料,设置小区和大区试验;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始花期、始花第5天、始花第10天、始花第15天、始花第20天、始花第25天共8个生育时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1次亚硒酸钠含量为30 g/hm 2的2种外源硒,分析不同喷施时期小麦籽粒硒含量。[结果]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是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且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效果显著优于单一亚硒酸钠。[结论]在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应用中,可选择在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叶面喷施1次含亚硒酸钠30 g/hm 2左右的复配外源硒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简化、经济、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生育时期 富硒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对小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彭涛 赵伟峰 +2 位作者 高燕 成东梅 于金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19-19,22,共2页
以小麦品种洛旱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对小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小麦产量,从科学补硒的角度,以小区(14 ... 以小麦品种洛旱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对小麦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富硒营养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小麦产量,从科学补硒的角度,以小区(14 m2)每次喷施富硒营养液5.0mL或7.5mL生产富硒小麦的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硒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伟峰 彭涛 +2 位作者 高燕 于金林 成东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8-10,共3页
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改良环境质量等。为了探讨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本文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置化肥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处理,研究其对小麦产量... 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改良环境质量等。为了探讨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效果,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参考,本文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设置化肥与有机肥的不同配比处理,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减量25%并配施25%有机肥的处理小麦产量为9114.0 kg/hm^(2),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分别为816 g/L、14.4 g/100 g、32.9%、7.9 min,各种效应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肥配施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成东梅 尹国红 +6 位作者 黄莎莎 郝玲玲 牛燕燕 彭涛 高燕 赵伟峰 于金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43-246,249,共5页
本文阐述了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农业发展基础好、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等优势,但仍存在农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相对滞后、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亟待提升、农产品供需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制约着济... 本文阐述了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农业发展基础好、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等优势,但仍存在农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相对滞后、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亟待提升、农产品供需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制约着济源市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加快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优势 问题 对策 河南济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济研麦7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燕 彭涛 +4 位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于金林 司清林 陈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36-37,共2页
济研麦7号是以优质高产小麦郑麦366为母本、济源市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系济研05-5053(豫麦47/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后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培育而成的。该小麦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12 d。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 济研麦7号是以优质高产小麦郑麦366为母本、济源市农业科学院自育品系济研05-5053(豫麦47/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以后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培育而成的。该小麦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212 d。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南部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57 kg/hm2。适宜河南省南部区域种植。本文介绍了小麦新品种济研麦7号的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研麦7号 选育经过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东梅 彭涛 +6 位作者 赵伟峰 尹国红 高燕 于金林 黄莎莎 郝玲玲 牛燕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9期21-24,31,共5页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因兼具生态优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从小麦生产环境、良种选择、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绿色富硒技术、做好产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因兼具生态优质和营养保健功能,产品附加值得到较大提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本文从小麦生产环境、良种选择、精细播种、田间管理、绿色富硒技术、做好产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以期为科学发展绿色优质富硒小麦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绿色 优质 富硒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创建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成东梅 彭涛 +5 位作者 高燕 赵伟峰 于金林 司清林 郝玲玲 黄莎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38-39,共2页
本文对济源市农业科学院2013—2016年度创建的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经验总结,重点阐述了6项关键技术,以期为广大高产创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麦 高产示范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高燕 彭涛 +3 位作者 成东梅 赵伟峰 于金林 陈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3期18-18,23,共2页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研麦7号 播期 播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