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放赦文化的象征——金鸡考略 被引量:8
1
作者 于赓哲 吕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大赦典礼上树金鸡是中古时代的礼制,唐宋时代"金鸡"已经成为大赦象征。金鸡赦礼约始于后凉吕光时期,系从五行思想中"巽为鸡"、"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观念中演化而来,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礼乐仪式,金鸡不... 大赦典礼上树金鸡是中古时代的礼制,唐宋时代"金鸡"已经成为大赦象征。金鸡赦礼约始于后凉吕光时期,系从五行思想中"巽为鸡"、"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观念中演化而来,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礼乐仪式,金鸡不仅有着礼仪功能,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政治、文化意义。南宋以后,"金鸡"作为辟邪之物继续存在,而"金鸡放赦"功能则逐渐消失,体现出中国古代礼制的一个特点,即三礼正典之外的礼制往往兴亡无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 阴阳五行 礼制 放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医学人物神化考论 被引量:6
2
作者 于赓哲 张彦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分为全面神化和局部神化两大类。前者指人格神化,后者指技术或者医学知识来源的神化。唐代对医学人物的神化以古人为主,当代人物较少,反映出神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唐代"特重古方"的医学思想背景。对孙思邈的... 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分为全面神化和局部神化两大类。前者指人格神化,后者指技术或者医学知识来源的神化。唐代对医学人物的神化以古人为主,当代人物较少,反映出神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唐代"特重古方"的医学思想背景。对孙思邈的神化历经多个阶段,最初是宗教属性居上,至唐以后医药属性后来居上,折射出"医者贱业"思想的逐步改变。某些医疗技术被神化的比率较高,例如外科术、针法、难产救治等等,反映出这些技术的发展难题。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是史家、病家、医家出于各自目的分层塑造的结果。阅读史料中纷纭复杂的医药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在阅读书写者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医学 神化 宗教 孙思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医学的“西学镜像” 被引量:8
3
作者 于赓哲 梁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102,共10页
近现代中国古典医学的阐释与古典医学的本来面貌之间有一定差异。在西学东渐和科学主义深入人心背景下,即便是古典医学的拥护者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如此的思维模式:在对西医强大压力进行反弹的时候,传统医... 近现代中国古典医学的阐释与古典医学的本来面貌之间有一定差异。在西学东渐和科学主义深入人心背景下,即便是古典医学的拥护者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如此的思维模式:在对西医强大压力进行反弹的时候,传统医界实际上是在照着西医的样式反复阐明自身的"科学性",在站到西医对面的同时也成为其映像。对待所谓迷信问题时除了有简单的回避之外还有从心理学等角度出发所做的"科学解释",讨论者即便意见完全相左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以西医为标准衡量古典医学。民众心目中"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观念一方面是对西医快速疗效的承认,一方面是对中医价值的重新阐释。近百余年来国人对于中国古代手术的重新审视也可以反映这样的问题,面对西学的侵迫,中医界不仅有迎合或回避,也有信心的重建,一旦其中有与近代医学理念相契合的个案,往往就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成就的象征和骄傲。由不相信其真实性到骄傲弘扬,国人近二千年来对待华佗外科手术的态度是一个典型例证。在医学分科、药典问题上也可看到西学影响的痕迹,无论是强调中国分科之古老,还是强调《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其实都在有意无意以西学为衡量标准,并且"套用"了西学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医学 西医 医学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医疗活动中咒禁术的退缩与保留 被引量:22
4
作者 于赓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8,共8页
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由神学阶段向形而上学阶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咒禁巫术疗法在医疗领域内的退缩与保留就是这一进程的缩影。咒禁术在中古时代的退缩体现在操用者规模的收缩与固定、适用疾病范围的缩小等方面,一些主流医学家已经... 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由神学阶段向形而上学阶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咒禁巫术疗法在医疗领域内的退缩与保留就是这一进程的缩影。咒禁术在中古时代的退缩体现在操用者规模的收缩与固定、适用疾病范围的缩小等方面,一些主流医学家已经表示了对咒禁术的否定,文化落后的南方地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崇尚巫术的做法受到北方主流文化圈的抨击。但是,民间基层社会中(包括部分医人)仍然存在对禁咒术的迷信,面对当时医学水平难以应对的某些疾病时咒禁、符印疗法仍然有市场,可以说,中古时代并未实现"医巫分离",医与巫的关系呈现平行发展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咒禁术 适用范围 退缩与保留 中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高原(山)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以南北朝、隋唐为中心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赓哲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自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山)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山)反应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出一个... 自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山)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山)反应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出一个较长适应期而免除其厄,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文章通过对北魏与吐谷浑的战争、隋炀帝西巡途中的大斗拔谷事件、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等史事的研究得出结论:高原(山)反应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忽视;举一反三,在研究低海拔民族与高海拔民族关系时,自然因素对人本身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纳入研究者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反应 预防和治疗 瘴气 忽视 高海拔 低海拔 举一反三 研究者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之气:中国古代关于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赓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8,共13页
形象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思维模式强综合、弱分析、强调整体性、直觉性的特点,瘟疫"致"与"治"的观念中"气"观念就是其产物。借助"气"大范围存在且具流动性的特点,瘟疫的各项特质可以得到... 形象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思维模式强综合、弱分析、强调整体性、直觉性的特点,瘟疫"致"与"治"的观念中"气"观念就是其产物。借助"气"大范围存在且具流动性的特点,瘟疫的各项特质可以得到解释,而且可以实现与荣卫气血思想的无缝衔接。早期人体外的气多指气候,而隋代注病观念注意到了邪气的人际传染,有了初步的细分、精分思想,但宋代以《圣济总录》为代表的官方医著用五运六气学说预言未来疾病,却是个机械的退步。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论突破伤寒和五运六气成说,并明确指出了口鼻为传染渠道,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这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体现,但仍然归属在"气"的概念之下。"气"的内涵不断被阐释、被置换,被加以正反两方面的利用。水、火、德行等具备弥漫性特点的物质或秉性往往也成为抵抗瘟疫的手段。围绕瘟疫问题上弥漫性物质(秉性)的左右逢源,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人求医心态看古代民间医人水平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赓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3-100,共8页
所谓“福医”、“时医”指的是历史上一些主要依靠“运势”从事医疗的民间医人,其医术不高,但却往往是患者的首选,患者更多地期冀以其运气而非医术治疗自己的疾病。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在于古代医人整体水平长期徘徊于一个比较平庸的层... 所谓“福医”、“时医”指的是历史上一些主要依靠“运势”从事医疗的民间医人,其医术不高,但却往往是患者的首选,患者更多地期冀以其运气而非医术治疗自己的疾病。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一在于古代医人整体水平长期徘徊于一个比较平庸的层面,使得患者既离不开医人,又在求医过程中怀有强烈的侥幸心理和神秘主义观念;二在于古代医人的水平缺乏客观权威衡量标准,助长了患者择医时的撞大运心理。这一现象贯穿于唐以来的中国历史。在缺乏详尽医案史料的情况下,以民众求医心理为切入点,可以使我们大致把握古代民间医人的整体水平,并且对古代民众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医 时医 运势观 医人水平 衡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朝集使到进奏院 被引量:18
8
作者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舍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集使 进奏院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 政治制度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然非有力 不能尽写”——中古医籍受众浅论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赓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7,共10页
中古时代技术水平的局限导致书籍的受众面十分有限,医籍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尤为突出。长久以来医籍的传播呈现"点对点"的样态,虽然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努力改变现状,力图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但技术手段... 中古时代技术水平的局限导致书籍的受众面十分有限,医籍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一方面的缺陷尤为突出。长久以来医籍的传播呈现"点对点"的样态,虽然政府和各种社会力量努力改变现状,力图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但技术手段的局限导致成效甚微。在这种背景下,医籍撰述者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其著作往往建立在与特定受众对话语境之上,一些占据较大篇幅和重要地位的论述其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局限性。这与北宋印刷术普及之后的状况有一定差异,是从事中古医疗、疾病社会史研究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籍 受众 对话语境 中古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古时期城市卫生状况考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赓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5,共11页
在中国古代对疾病成因的理解中,抽象的"气"始终是一条主线,中国古人认为气弥漫天地间,可以躲避,可以通过增强个人体质和修养加以抵御,但却缺乏整体化的卫生概念。中国古代维护群体健康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有不少属于无心插柳柳... 在中国古代对疾病成因的理解中,抽象的"气"始终是一条主线,中国古人认为气弥漫天地间,可以躲避,可以通过增强个人体质和修养加以抵御,但却缺乏整体化的卫生概念。中国古代维护群体健康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有不少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例如对粪肥的使用维护了城市卫生,坊市制和宽大的街道限制了某些疾病的传播等。实践经验也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城镇改造规避病源。但医家和宗教思想家常将医疗和健康看作是个人事务,士大夫有关健康的观念则从属于他们的儒家教条。可以说种种卫护健康的措施从未上升为公共事务。用西方式的术语和思维来审读中国历史是找不到"卫生"的,因为它散落在各个角落,从不同维度起到一定的卫护健康的作用,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思想将它们整合起来,直到近代西学东渐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 坊市制 中国古代城市 中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时代的研究——汉宋之间医疗史研究的视角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赓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医者如何自我定位以及社会如何定位医者毫无疑问是影响医学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先秦医者并不掌握话语权,他们的定位似乎只有通过"他视角"才可得以展现,至西汉,儒学全面夺取话语权,"他视角"中的"他"已经... 医者如何自我定位以及社会如何定位医者毫无疑问是影响医学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先秦医者并不掌握话语权,他们的定位似乎只有通过"他视角"才可得以展现,至西汉,儒学全面夺取话语权,"他视角"中的"他"已经演变成为儒家,医者技术阶层的命运由此奠定,这就决定了中古时期医者及医学社会地位的低下。在北宋儒医阶层兴起之后,医者地位有较为明显的抬升,而这还是要依靠儒者的推崇,医学价值的依附倾向十分明显。中古时期所谓官方、民间医学的区分是一个人为制造的问题,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官本位社会的曲折反映。对于今人来说,目视所及多为官方组织与上层社会史料,容易导致研究的侧重。但是就文本本身而言,其实还应该看到每每有出土文献或者其他考古发现总是能展现一种传世文本之外的世界。儒医是对中古时代"士人"与"医者"以及"鬻技"与"医学爱好"诸多分层的一次整合,宋代儒医继承于唐后期爱好医学的士人阶层,但突破了鬻技的心理障碍,从而带来了医人阶层乃至医学的巨变。而局方问题应该说是另一个"分层融合"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视角 医疗社会史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炀帝的“效率”与唐太宗的“公平”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赓哲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61,共2页
一个国家可能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走向衰落,也有可能在国力强盛的情况下走向崩溃。富强("效率")并未给隋朝带来长治久安,而对于"公平"的追求。
关键词 “公平” 唐太宗 效率 隋炀帝 积贫积弱 长治久安 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大学来临,传统大学尚能饭否
13
作者 于赓哲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4-75,共2页
让我们首先展开一场乌托邦式的想象——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个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可能已经30岁了,拿到了文学、化学两个本科文凭,但是他还不满足,正在攻读物理本科学位。他会在自己家中拿着茶杯、穿着睡衣打开电脑,继续昨... 让我们首先展开一场乌托邦式的想象——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一个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可能已经30岁了,拿到了文学、化学两个本科文凭,但是他还不满足,正在攻读物理本科学位。他会在自己家中拿着茶杯、穿着睡衣打开电脑,继续昨天没有看完的课程,基于物联网的仿真实验将通过3D技术立体展现在他面前,他可以远程遥控实验,课程结束后他将自己的作业上传,由电脑软件将他和“同学”们的作业汇集在一起,迅速分析出大家共同的问题,并马上反馈给教师,这位教师在指导他的同时还有成千上万名学生,而这位大学生和自己的同学们几乎未曾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大学 传统大学 仿真实验 “同学” 电脑软件 大学生 3D技术 远程遥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艺术的历史教训--利益分配的得与失
14
作者 于赓哲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2-63,共2页
这一块烤肉、一匹马、一次吮伤,假如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话堪称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所产生的效益却是最大化的,原因何在?
关键词 利益分配 历史教训 领导艺术 得与失 最大化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的“花式抗疫法”
15
作者 于赓哲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千百年来,人类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从不曾停息,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面对传染性强,又会造成惨烈局面的大规模传染病,古人通过实践积累了很多应对疫情的措施,同时也慢慢形成了正确的防疫意识。
关键词 古代 瘟疫 瘴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