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喂频率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生长特性、消化酶活性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陈军平 武慧慧 +7 位作者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胡吉帮 赵道全 谢国强 孙文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研究投喂频率[每天投喂1(F1)、2(F2)、3(F3)、4(F4)次]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的生长特性、肠道消化酶(脂肪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肝脏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投喂频率,以提高乌苏里拟鲿... 研究投喂频率[每天投喂1(F1)、2(F2)、3(F3)、4(F4)次]对乌苏里拟鲿幼鱼的生长特性、肠道消化酶(脂肪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肝脏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投喂频率,以提高乌苏里拟鲿幼鱼的饲料利用率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F2组乌苏里拟鲿幼鱼末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相对增质量率、体质量日增加量和体长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F1、F3组。F1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F2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F3、F4组。投喂频率对肝脏组织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F1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F2、F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1、F3组;F4组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总氨基酸含量组间差异显著,表现为F1>F3>F2>F4。综上,建议投喂频率为2次/d,更有利于乌苏里拟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投喂频率 生长特性 消化酶活性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温度胁迫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军平 武慧慧 +7 位作者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赵道全 谢国强 何一晴 李秀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为探究水温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在26℃的水体中挑选300尾体质量为(2.3±0.3)g的稚鱼快速置于18、26℃(对照组)和33℃水体中胁迫24 h,随后置于26℃水体中恢复48 h,分别于胁迫期(0、3、6、12、24 h)和... 为探究水温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在26℃的水体中挑选300尾体质量为(2.3±0.3)g的稚鱼快速置于18、26℃(对照组)和33℃水体中胁迫24 h,随后置于26℃水体中恢复48 h,分别于胁迫期(0、3、6、12、24 h)和恢复期(3、6、12、24、48 h)进行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胁迫期内,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在6 h和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含量则受到抑制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恢复期结束,各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33℃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期内,各试验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8℃和3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温度骤变迫使18℃组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3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至恢复期结束,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和溶菌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仅3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温度胁迫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高温胁迫对乌苏里拟鲿幼鱼免疫机能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建议日常养殖应密切关注水温变化,避免温度骤变对乌苏里拟鲿稚鱼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温度 胁迫 抗氧化酶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鱼类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军平 沈方方 +5 位作者 武慧慧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谢国强 赵道全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5-52,共8页
鱼类胚胎发育一直都是水产育种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种群延续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而鱼类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对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鱼类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征进行... 鱼类胚胎发育一直都是水产育种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种群延续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而鱼类胚胎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而对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鱼类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我国近些年来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孵化温度、盐度及其他因素对我国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最后也探讨了我国杂交鱼类胚胎发育的研究近况,以期为我国更多鱼类繁育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胚胎发育 温度 盐度 杂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222与丁香酚对黄尾鲴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军平 武慧慧 +6 位作者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赵道全 谢国强 孙文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MS-222与丁香酚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的麻醉效果,挑选体重为(20.10±1.28)g的黄尾鲴在不同条件下观察黄尾鲴麻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黄尾鲴入麻时间不断缩短,MS-222处理组复苏时间缩短,丁香酚处... 为研究MS-222与丁香酚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的麻醉效果,挑选体重为(20.10±1.28)g的黄尾鲴在不同条件下观察黄尾鲴麻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黄尾鲴入麻时间不断缩短,MS-222处理组复苏时间缩短,丁香酚处理组复苏时间延长。MS-222质量浓度120 mg/L,丁香酚质量浓度30~60 mg/L时,黄尾鲴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两种麻醉剂质量浓度的增加,黄尾鲴呼吸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相同麻醉浓度条件下,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黄尾鲴麻醉时间均不断缩短,丁香酚处理组的复苏时间不断缩短,而MS-222处理组的复苏时间在10~20℃时差异不显著,25℃时显著延长(P<0.05)。黄尾鲴在麻醉后,随着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复苏时间不断延长,丁香酚处理组在第4 min时复苏时间缩短,随后不断延长。120 mg/L MS-222和30~60 mg/L丁香酚对黄尾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均可作为黄尾鲴理想的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 麻醉时间 复苏时间 呼吸频率 MS-222 丁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