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贡茶的缘起及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于良子 《中国茶叶》 1994年第1期38-39,共2页
贡茶是我国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当代的茶史研究中,对贡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多有激烈的抨击,相比之下,对贡茶与茶叶生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客观而积极的因素似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拟就贡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 贡茶是我国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当代的茶史研究中,对贡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多有激烈的抨击,相比之下,对贡茶与茶叶生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客观而积极的因素似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拟就贡茶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作一考察,以其为茶史研究和当代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一、贡茶的缘起 “贡”,最初是“从下献上之称”(《尚书》孔颖达注),而“赋”是“自上税下之名”(同上),也就是说,赋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地方的征税,是法定的任务,贡是地方向中央政权主动进献物品的活动,它无一定数量、品种的规定。古代社会中,进贡的内容异常丰富,金、银、漆、丝、竹、木、石,甚至飞禽走兽也在其列。概言之,凡属地方上珍贵稀有之物,均可成为贡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贡茶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劣茶考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良子 《中国茶叶》 1993年第4期36-37,共2页
所谓伪劣茶,包含着伪茶(以假冒真)和劣茶(以次充好)两个方面,而从损害消费者利益上来看,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故常常相提并论,泛指一切名不符实之茶。随着茶叶生产历史的发展和茶叶商品化的发达,伪劣茶也变化多端,繁杂难理,历代绵延不绝... 所谓伪劣茶,包含着伪茶(以假冒真)和劣茶(以次充好)两个方面,而从损害消费者利益上来看,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故常常相提并论,泛指一切名不符实之茶。随着茶叶生产历史的发展和茶叶商品化的发达,伪劣茶也变化多端,繁杂难理,历代绵延不绝,始终困扰着茶叶生产和消费。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伪劣茶的发生、嬗变及作伪手段略加考析,为茶叶质量监督工作和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份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劣茶 质量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茶的缘起及对我国茶业生产的影响(续) 被引量:1
3
作者 于良子 《中国茶叶》 1994年第2期34-35,共2页
(二)采摘方面 从陆羽《茶经》来看,唐代采茶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凌露采焉”,所选采对象是“中枝颖拔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而宋代贡焙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上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 (二)采摘方面 从陆羽《茶经》来看,唐代采茶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凌露采焉”,所选采对象是“中枝颖拔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而宋代贡焙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上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为防茶汁蒸发,采摘时间上明确了要在日出之前,这是继承了《茶经》所说的“凌露采焉”的方法,并特别提出了“以甲不以指”的采摘手法,这对保证鲜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为较长时间地保持芽叶的鲜洁度,更有“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宋·赵佶《大观茶论》)之说。鲜叶采下后,要经过挑选,剔去“乌蒂”(红梗)“白合”(鳞片),进而“再四清洗,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宋·赵汝励《北苑别录》)。在净化芽叶的同时,还要进行分级处理,取其中最嫩者如雀舌、鹰爪,名为小芽,其次一芽一叶者为中芽等等。另有一种水芽者,“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宣和北苑贡茶录》),故又称之为“银线水芽”。宋人熊蕃曾评论当时的芽叶之精:“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渭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茶 加工 茶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劣茶考析续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良子 《中国茶叶》 1993年第5期30-31,共2页
二、伪劣茶的作伪手法茶叶作伪历代有之,作伪的原因各种各样,而作伪的手法却大致相同,综而析之,归纳为以下三种。 1.冒充法冒充法主要是用非茶物质冒充茶叶,或以名优茶之名行劣质茶之实,这是一种较早出现的手法。以非茶物质冒充茶叶,其... 二、伪劣茶的作伪手法茶叶作伪历代有之,作伪的原因各种各样,而作伪的手法却大致相同,综而析之,归纳为以下三种。 1.冒充法冒充法主要是用非茶物质冒充茶叶,或以名优茶之名行劣质茶之实,这是一种较早出现的手法。以非茶物质冒充茶叶,其原料多为枸杞、温桑等原来作为药用或茶的代用品的一类植物叶,经历代衍变,所用原料不断扩充,以至如柳、槐、楮、枳彀、枇杷、皂荚、石榴、石楠、柿等的芽叶也取之为“茶”。从前面所述的五代毛文锡《茶谱》所载的情况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伪劣茶 考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颖彬 金寿珍 +4 位作者 王国庆 于良子 周苏娟 刘新 鲁成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 研究收集了浙江省特别荣誉名茶西湖龙井和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不同等级的78个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感官审评发现,浙江省"十大名茶"随着等级下降,茶叶风味品质逐渐降低,级差明显。对不同样品的理化成分按照等级进行一般判别分析,趋势较好。文章对浙江省"十大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香气和滋味中的缺陷类型与数量进行了归纳与统计。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浙江省"十大名茶"品质特征,对各个名茶的香气、滋味类型进行了解析与重构,首次绘制完成了浙江省"十大名茶"香气、滋味风味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十大名茶” 感官评价 感官风味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古小玲 鲁成银 +3 位作者 刘新 于良子 陈利燕 汪庆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 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颜色反应,建立了用比色法测定茶叶中亚硝酸盐的方法。针对茶叶中存在的茶多酚、茶色素和抗坏血酸等干扰因素,优化了测定的最佳技术参数。建立的方法在所测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变异系数为4.6%,回收率为72.90%-86.53%。本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适用于茶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亚硝酸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绿茶叶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波长选择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辉军 林敏 +2 位作者 施秧 吕进 于良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利用遗传算法提取茶叶的近红外吸收特征波长,研究建立了绿茶水分和氨基酸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并对波长选择前后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波长选择后,简化了分析模型,有效地减小了不相关或非线性变量的干扰,模型的稳健... 利用遗传算法提取茶叶的近红外吸收特征波长,研究建立了绿茶水分和氨基酸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并对波长选择前后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波长选择后,简化了分析模型,有效地减小了不相关或非线性变量的干扰,模型的稳健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遗传算法 波长选择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在茶叶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庭 吕进 +2 位作者 刘辉军 林敏 于良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为提高茶叶中咖啡碱、氨基酸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基于聚类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先提取茶叶样品光谱数据的特征因子,使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硬划分,经样品间距离和类间距离判别,确定单个模型定标样品个数。完成特征谱带的... 为提高茶叶中咖啡碱、氨基酸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基于聚类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先提取茶叶样品光谱数据的特征因子,使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硬划分,经样品间距离和类间距离判别,确定单个模型定标样品个数。完成特征谱带的分析并进行波段选择后,随机抽取15个样品,偏最小二乘法局部建模结果显示:咖啡碱、氨基酸的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分别由聚类前的5.80%和6.14%下降为聚类后的2.75%和2.44%,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叶 聚类分析 局部样本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颖彬 周苏娟 +3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周智修 钱胜华 《中国茶叶》 2017年第3期22-24,共3页
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 普洱茶是云南有代表性特色茶类,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散茶和压制茶,普洱生茶滋味浓爽、回甘,香气高爽带甜;普洱熟茶滋味甘醇、润滑,香气陈纯带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历来紫砂壶都是冲泡普洱茶的主要用具,但如何使用紫砂壶对各具特色的普洱生茶、熟茶进行冲泡,使其表现出最佳的感官风味,还需要通过实验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紫砂壶 泡法 普洱熟茶 西双版纳 制作工艺 外形特征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颖彬 王国庆 +1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 中国茶叶品鉴的历史源远流长,感官审评技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形成与变革逐渐成熟和完善。从早期"存于口诀"的经验性传承到《茶经》《品茶要录》等古代茶书的系统描述,直至近代感官检验技术的萌芽,经过历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代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感官审评 审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颖彬 于良子 +4 位作者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杨亚君 蒋锐斌 《中国茶叶》 2016年第5期35-37,共3页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泡茶器具,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气孔细微,密度高,自古以来被公认为最适合泡茶的器具之一,紫砂泥料种类多样,特点不一.目前普遍认为紫砂壶的优点包括:泡茶既不失原味,且茶香不涣散,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品质特点;...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泡茶器具,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气孔细微,密度高,自古以来被公认为最适合泡茶的器具之一,紫砂泥料种类多样,特点不一.目前普遍认为紫砂壶的优点包括:泡茶既不失原味,且茶香不涣散,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茶叶的品质特点;良好的透气性,使得紫砂壶泡的茶叶能够在夏天“暑月夜宿不馊”;紫砂壶有一定的伸缩能力,不会因为骤冷骤热发生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乌龙茶 泡茶器具 泡法 多孔材料 品质特点 透气性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英山县茶叶品质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颖彬 周苏娟 +4 位作者 于良子 安哲 刘会元 刘新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16年第4期17-19,共3页
英山隶属于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金寨、霍山,东邻岳西、太湖,南连湖北蕲春、浠水,西与罗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也是大别山脉传统的茶叶产区。全县总面积1449km^2,版图形状似一个斗柄朝... 英山隶属于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金寨、霍山,东邻岳西、太湖,南连湖北蕲春、浠水,西与罗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边境的腹地中心,也是大别山脉传统的茶叶产区。全县总面积1449km^2,版图形状似一个斗柄朝南、斗勺朝东的北斗七星。全境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五峰山、黄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西两条河流,贯穿全境,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湖北省 区域特征 英山县 东北部 北斗七星 天堂寨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羡茶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颖彬 于良子 +4 位作者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杨亚君 王小明 《中国茶叶》 2016年第8期18-21,共4页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阳羡茶即有盛名,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唐代阳羡茶即有盛名,陆羽认为阳羡茶"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苏轼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咏茶名句。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中赞曰:"阳羡茶"以"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为阳羡雪芽(绿茶)、竹海金茗(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羡茶 砂壶 阳羡雪芽 泡法 周高起 江苏宜兴 竹海 感官审评 水君 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毫银针与平阳黄汤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颖彬 陈利燕 +3 位作者 于良子 鲁成银 周智修 王敖盘 《中国茶叶》 2019年第8期34-38,共5页
白茶和黄茶是中国的特色茶类,紫砂壶是冲泡这两类茶叶的常用茶具。研究选用了嫩度较好的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进行冲泡试验,称取7.5g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用180mL紫砂壶进行分次冲泡,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3泡的最佳冲泡时间分别是2... 白茶和黄茶是中国的特色茶类,紫砂壶是冲泡这两类茶叶的常用茶具。研究选用了嫩度较好的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进行冲泡试验,称取7.5g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用180mL紫砂壶进行分次冲泡,结果表明,白毫银针和平阳黄汤3泡的最佳冲泡时间分别是2min→2min→1min和0.5min→0.5min→立即出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白毫银针 平阳黄汤 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