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LacZ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裘秀春 许彦鸣 +7 位作者 马保安 周勇 单乐群 杨彤涛 于翠娟 孟艳玲 杨安钢 范清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63-966,I0009,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用AdEasy-1TM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同源重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LacZ)。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内包装并扩增,测定病毒滴度、电镜鉴定病毒存在、斑点杂交检测其复... 目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用AdEasy-1TM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同源重组,构建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LacZ)。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内包装并扩增,测定病毒滴度、电镜鉴定病毒存在、斑点杂交检测其复制缺陷性,然后感染HeLa细胞X-gal染色检测LacZ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LacZ腺病毒表达载体,包装获得的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58×109PFU/m l。在转染的细胞和感染的靶细胞内均可检测到LacZ的表达。电镜下可见感染的HEK293细胞核内含晶格状结构的腺病毒包函体。斑点杂交提示重组病毒为复制缺陷型,其基因转移百分率和感染强度和感染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表达载体 LAC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运波 习国平 +2 位作者 郝艳芳 于翠娟 郭成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2002年7月~2009年6月12例人工听骨植入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失败原因为术中人工听骨植入后周围没有足够的空间或未妥善固定,移植鼓膜生长过程中外... 目的探讨人工听骨植入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2002年7月~2009年6月12例人工听骨植入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失败原因为术中人工听骨植入后周围没有足够的空间或未妥善固定,移植鼓膜生长过程中外移,鼓室中积血纤维化和钙化,人工听骨脱出,胆脂瘤复发,人工听骨较短、鼓室黏膜损伤较多造成鼓室粘连,因咽鼓管不良造成术后不干耳等。10例重新植入人工听骨后随诊1~3年,听力未下降。2例行乳突根治术者术后5周干耳,无面瘫、脑脊液漏、感应神经性耳聋等并发症。结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术中彻底清除病变,保证人工听骨放置角度、长度及与镫骨连接的松紧度合适,使人工听骨与鼓膜良好接触,术后规范换药,是人工听骨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听小骨置换 治疗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患者术后食管测压和pH监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会志 于翠娟 +1 位作者 刘贵祥 廖宏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8期934-935,共2页
食管癌切除后多用胃食管吻合重建食管,但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为探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方法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以及反流发生的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作者2005 年3 月至2012 年2 月对90 例食管... 食管癌切除后多用胃食管吻合重建食管,但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4].为探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方法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以及反流发生的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作者2005 年3 月至2012 年2 月对90 例食管癌切除用器械吻合患者术后进行食管测压、24h pH 监测,以及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 食管测压 器械吻合 监测分析 术后 患者 PH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及全角膜厚度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李雪非 +3 位作者 张俊珠 贾红江 于翠娟 包兰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856例856眼,分别测量其术前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及基质床厚度;术后... 目的:通过观察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探讨LASI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856例856眼,分别测量其术前角膜厚度、术中角膜瓣及基质床厚度;术后1wk;1,3,6mo角膜厚度,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分析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差异,屈光回退的可能原因。结果: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准分子激光机显示理论角膜切削深度深22.15±7.23μm。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在术后6mo以后趋于稳定。屈光度数回退量与年龄、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结论:LASIK手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稍有差异,充分考虑这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掌握术中的实际切削深度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原位磨镶术 回退 近视 基质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