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规律
1
作者 吴松 冯冰 +5 位作者 于继良 蓝宝锋 李龙 王胜 沈家宁 李刚权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四川盆地外缘黔北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基于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 四川盆地外缘黔北地区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基于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北正安地区安场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性主要为硅质页岩与硅质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孔隙及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等无机孔隙与页理缝和构造缝及微裂缝等。岩石中总有机碳(TOC)为0.34%~6.65%,平均为3.69%,纵向上自下而上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面上在向斜核部的TOC含量较高,呈环带状向四周降低。岩心含气的质量体积为1.6~6.2 m^(3)/t,平均为3.9 m^(3)/t,龙马溪组总含气量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平面上从向斜中部向南北两端逐渐降低,从向斜核部向两翼逐渐降低。矿物脆性指数总体较高,具有很好的可压裂性。②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陆棚边缘、改造残留、向斜浅埋”的独特地质背景,其有利的沉积环境及古生产力为页岩气富集成藏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避免了页岩储层中天然气的大量逸散,上覆的新滩组盖层与下伏的宝塔组底板形成了“上盖下堵”的封堵组合。③盆外残余向斜页岩气在向斜中心明显富集,核部是页岩气聚集的有利位置,两翼低角度逆断层遮挡处也是页岩气的有利富集部位,微裂缝的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与稳产,因此中浅层残余向斜的井位部署应重点考虑“宽、缓、深”的核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特征 脆性指数 上盖下堵 断层遮挡 核部富集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安场向斜 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酸化凝固型堵漏技术在胜利油田车66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于继良 张宁 +1 位作者 顾法钊 成效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介绍了可酸化凝固型堵漏剂的配方、室内评价、施工工艺和现场施工效果.结果表明,该堵漏剂注入漏层后具有凝固强度高、凝固强度可调、凝固后体积不缩小等特点;并易形成假塑性流体,滞流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高渗透及裂缝性地层的堵漏.该堵漏... 介绍了可酸化凝固型堵漏剂的配方、室内评价、施工工艺和现场施工效果.结果表明,该堵漏剂注入漏层后具有凝固强度高、凝固强度可调、凝固后体积不缩小等特点;并易形成假塑性流体,滞流能力强,特别适合于高渗透及裂缝性地层的堵漏.该堵漏剂稠化快、固化慢、强度高、可酸化、封堵效果良好.胜利油田车66区块沙三中下、沙四段砂砾岩地层压力较高且孔隙大,在同一裸眼井段中地层压力系数不同,当使用高密度钻井液时密度窗口比较小,可能造成上漏下涌或漏涌同层的复杂情况.通过多元复合作用的屏蔽暂堵和可酸化堵漏技术,加入非渗透抗压处理剂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成功地解决了高渗透裂缝性地层的严重漏失问题,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漏 可酸化堵漏剂 封堵率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承压堵漏技术研究及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继良 顾法钊 成效华 《中外能源》 CAS 2009年第11期58-60,共3页
针对川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钻探过程中恶性漏失多的情况,研究开发了新型承压堵漏剂,并形成了适用于该地区漏失特点的堵漏工艺技术。新型承压堵漏剂在传统桥接堵漏单纯架桥、填充的基础上,引入具有较强吸水弹塑变形功能的聚合物弹性颗... 针对川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钻探过程中恶性漏失多的情况,研究开发了新型承压堵漏剂,并形成了适用于该地区漏失特点的堵漏工艺技术。新型承压堵漏剂在传统桥接堵漏单纯架桥、填充的基础上,引入具有较强吸水弹塑变形功能的聚合物弹性颗粒SD-1。SD-1进入漏层后,自身体积持续膨胀,且膨胀体具有很好的弹性,兼具膨胀填充和挤紧压实的作用,使堵漏剂具有较好的强化堵漏作用。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SD-1对钻井液的黏度及切力影响不大,且有一定的降滤失作用;对不同渗透性的砂层及岩心,均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在川东北的河坝1井和河坝2井的应用结果表明,新型承压堵漏剂安全系数高、可操作性强,具有封堵能力强、候凝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井漏 裂缝 承压堵漏 弹性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裂缝性油藏凝胶封堵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继良 鲍志东 +4 位作者 李海龙 贺桃娥 陈金 李清 周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针对高温裂缝性油藏钻井过程井漏失严重的问题,利用有机碱式铬交联凝胶封堵剂进行封堵油藏漏失。方法采用黏度测试、高温老化、稠度测试以及模拟堵漏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凝胶封堵剂的流变性能、热稳定性、稠化性、岩心封堵后突破压力... 目的针对高温裂缝性油藏钻井过程井漏失严重的问题,利用有机碱式铬交联凝胶封堵剂进行封堵油藏漏失。方法采用黏度测试、高温老化、稠度测试以及模拟堵漏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凝胶封堵剂的流变性能、热稳定性、稠化性、岩心封堵后突破压力梯度及封堵性。结果以AM/AANa二元共聚物为凝胶封堵剂基液,有机碱式铬OACrC-1作为交联剂,乳酸为缓凝剂的凝胶封堵剂成胶前的表观黏度较低,稠度小于110 mPa·s,且稠化过渡期较短,表现出直角稠化性,且在12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凝胶封堵剂注入效果在实验范围内随缝宽的增加变好,岩心突破压力梯度及封堵性表明凝胶封堵剂对缝宽不同的岩心均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封堵率可达85.9%及以上。结论该凝胶封堵剂在高温裂缝性油藏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耐温能力达到120℃,在钻井过程中封堵漏失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凝胶封堵剂 直角稠化 性能评价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井法面距离扫描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家华 段天向 于继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确定实钻轨迹上任一点的轨迹参数是进行法面距离扫描的前提 ,提出了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分段插值解决这一问题 ;对传统算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 ,所做的改进包括分两步求解扫描点 ,在通过正北基准扫描角计算法面距离扫描的高边基准扫... 确定实钻轨迹上任一点的轨迹参数是进行法面距离扫描的前提 ,提出了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分段插值解决这一问题 ;对传统算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改进 ,所做的改进包括分两步求解扫描点 ,在通过正北基准扫描角计算法面距离扫描的高边基准扫描角时讨论了更多的特殊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井 法面距离 扫描点 扫描角 算法 拉格朗日插值 井眼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导向钻井液力推力的计算与分析
6
作者 李琪 张铁军 于继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8-71,共4页
文章介绍了正在研制的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MRST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它由测控短节、偏置导向执行机构两大部分组成 ,是在钻柱全旋转且相对于井壁没有静止支撑点的条件下进行导向钻井的。工具偏置导向执行机构的执行是以钻井液为制导... 文章介绍了正在研制的调制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MRST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它由测控短节、偏置导向执行机构两大部分组成 ,是在钻柱全旋转且相对于井壁没有静止支撑点的条件下进行导向钻井的。工具偏置导向执行机构的执行是以钻井液为制导动力源 ,即作用在执行机构伸缩块上的内外压差而产生的液力推力 ,液力推力的大小与制导效果密切相关 ;为此 ,采用常规钻井水力学计算程序 ,对MRST在正常钻井工作条件下液力推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就目前国内陆上钻井设备所具有的条件 ,所研制的MRST是可以适应 70 0 0m井深以内的井对导向力控制要求的 ;但作用在MRST伸缩块上的液力推力是随井深、排量、钻井液密度及流变性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实际应用MRST时应考虑上述因素变化对MRST工作性能产生的影响 ;此外 ,也可考虑通过微调排量的办法来调整MRST导向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向钻井 导向力 钻井液密度 常规钻井 钻井设备 钻柱 井深 液力 内陆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平井精准着陆的地质导向技术方法
7
作者 吴松 冯冰 +6 位作者 于继良 李龙 王胜 何新兵 李刚权 胡永光 蔡欣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为切实解决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质导向难点,提高靶点预测精度及箱体钻遇率。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完善三维地震速度模型,精确提取各地层、各方位地层视倾角;实钻中通过多元厚度建模,不断矫正细化对靶点深度的预测,优化随钻... 为切实解决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质导向难点,提高靶点预测精度及箱体钻遇率。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完善三维地震速度模型,精确提取各地层、各方位地层视倾角;实钻中通过多元厚度建模,不断矫正细化对靶点深度的预测,优化随钻三维轨迹;进入箱体后,强化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对随钻曲线进行正演提取及反演对比,利用多元元素谱及成像技术精细刻画箱体成像特征,在盆外复杂构造区高、陡、窄的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水平井钻探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具有推广潜力。随钻曲线提取、随钻曲线反演及特征元素成像关键技术为水平井靶点预测及指导水平井在箱体里穿行提供有效支撑,该技术方法可有效保障水平井精准着陆,并有效促进水平井箱体钻遇率及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地质导向 随钻模型 曲线提取 曲线反演 元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管柱力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模型”评价水平井套管下入技术
8
作者 于继良 李清 +4 位作者 董润科 高东阳 鄢劲松 龚翔旻 梁常宝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3年第8期5-8,13,共5页
长半径水平井管柱力学载荷计算模型通常使用软杆模型与修正的软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管柱摩阻扭矩,借助数据分析模型,结合下套管“悬重对摩阻系数敏感性模型图版”,分析预测下套管摩阻系数,进而评价下套管难易程度,指导井眼降阻技术... 长半径水平井管柱力学载荷计算模型通常使用软杆模型与修正的软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管柱摩阻扭矩,借助数据分析模型,结合下套管“悬重对摩阻系数敏感性模型图版”,分析预测下套管摩阻系数,进而评价下套管难易程度,指导井眼降阻技术优化以及下套管方式的优选。通过两种方法预测下套管摩阻系数:(1)在通井摩阻系数的基础上附加一个系数值;(2)通过分析影响下套管摩阻系数的主控因子,分别求解出正钻井的不同主控因子对邻井下套管摩阻系数的正负影响值(摩阻系数增减值),再求解出正钻井的下套管摩阻系数(预测的下套管摩阻系数),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正钻井下套管摩阻系数的最终预测值。实践应用表明,该值与实际反演的下套管摩阻系数最大误差仅为±0.03,预测准确度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套管技术 软杆模型 修正的软杆模型 管柱力学计算 数据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