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毛状根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旦真措 郭雨寒 +6 位作者 李聪 李赫 贾磊 刘信 于爱灵 张佳怡 丛丽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共8页
紫花苜蓿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首选的优质多年生牧草,为摆脱种子的进口依赖亟须加快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进程,而建立高效、周期短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前提。目前常用的苜蓿叶盘转化法转化周期长、转化难度大,不适用于初期的基因功能鉴定... 紫花苜蓿是我国草食畜牧业首选的优质多年生牧草,为摆脱种子的进口依赖亟须加快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进程,而建立高效、周期短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前提。目前常用的苜蓿叶盘转化法转化周期长、转化难度大,不适用于初期的基因功能鉴定和CRISPR/Cas编辑效率评价等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无棣苜蓿”的胚根为外植体材料,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MSgene72216)为Marker基因,将其构建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转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r. 1193菌株中诱导毛状根,经过共培养、二次切根、选择培养等过程获得毛状根转化植株后,通过PCR进行毛状根转化效率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2~3周获得用于鉴定的毛状根植株,大幅缩短了转化周期,其生根率可达100.00%,毛状根遗传转化率可达98.33%。该体系的建立对高通量开展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省时省力高效的转化方法,为推动紫花苜蓿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毛状根 发根农杆菌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地区1960-2014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谷富 勾晓华 +3 位作者 邓洋 苏佳佳 林伟 于爱灵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云贵高原4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温度数据以及格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云贵高原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 a,云贵高原整体温度为显著的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温速率显著增加,呈西高东低的态势.经验正交分解(... 利用云贵高原4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温度数据以及格点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云贵高原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 a,云贵高原整体温度为显著的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温速率显著增加,呈西高东低的态势.经验正交分解(EOF)结果表明,无论是年平均温度还是四季温度,EOF1以及对应的标准化时间序列反映出云贵高原呈现一致的增温变化;EOF2则表现出东西反向的变化特征,可能主要受地形以及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夏季可能还受到大气环流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温度变化 均一化 地形影响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东部青杄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7
3
作者 牛豪阁 张芬 +3 位作者 于爱灵 王放 张军周 勾晓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12-7420,共9页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是树轮气候学的基础。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然已有大量的树轮-气候响应研究,但是响应分析多基于数理统计结果,缺乏对树木生长过程的理解。基于此,于2013年到2015年在祁连山东部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内通过Dendro... 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是树轮气候学的基础。在我国西北地区,虽然已有大量的树轮-气候响应研究,但是响应分析多基于数理统计结果,缺乏对树木生长过程的理解。基于此,于2013年到2015年在祁连山东部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内通过Dendrometer连续监测了树轮气候重建中常用树种青杄的径向生长,通过平均值法提取2013到2015年生长季内不同时间尺度(1天、7天、10天)的平均径向生长量及对应时间段的平均气候状况。不同时间尺度径向生长量和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尺度的延长削弱了树干水分昼夜变化的干扰,但水分仍然是青杄径向生长的限制因子。为了进一步分析青杄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31天为窗口将日径向生长量与气候要素每隔一天进行滑动相关,结果显示:5、7月青杄的径向生长与降水的关系稳定,都呈显著正相关,但是6月降水的年际变率较大,导致树木可利用水分的变幅也较大,因而树木径向生长与6月水分的响应关系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而这可能是一些树轮-气候响应研究中轮宽与6月降水关系不显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杄 径向生长动态 气候响应 祁连山东部 DENDRO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