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比例氨化秸秆替代苜蓿的组合效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于满满 姜雨轩 +2 位作者 张美美 谢小来 王晨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97-3504,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alfalfa meal,AM)和氨化秸秆(ammoniated corn straw,ACS)的最佳组合比例,以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并降低饲养成本。将AM与ACS分别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混合,每种组合3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alfalfa meal,AM)和氨化秸秆(ammoniated corn straw,ACS)的最佳组合比例,以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并降低饲养成本。将AM与ACS分别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混合,每种组合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不同组合发酵3、6、12、24、48h的累积产气量(GP),及发酵48h时发酵液pH、干物质降解率(DMD)、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而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显示,发酵48h时,AM20∶ACS80组的累积产气量最高;而AM0∶ACS100组的DMD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AM20∶ACS80组和AM0∶ACS100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M20∶ACS80组MCP浓度最高;AM20∶ACS80组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乙酸/丙酸的比值均大于3,属于乙酸发酵型;发酵期间各组pH的变化范围为6.69~6.85。以MFAEI和SFAE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时,仅有AM20∶ACS80组出现正组合效应。由此可见,AM和ACS的比例为20∶80时组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氨化秸秆 饲料组合效应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化秸秆与苜蓿组合对其营养成分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满满 张美美 +1 位作者 孙悠然 谢小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9-25,共7页
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不同比例快速氨化玉米秸秆(ACS)替代苜蓿(AM)对其营养成分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和氨化玉米秸秆以100∶0、80∶20、60∶40、50∶50、40∶60... 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不同比例快速氨化玉米秸秆(ACS)替代苜蓿(AM)对其营养成分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和氨化玉米秸秆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组合后各组干物质含量相差较小,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随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不同比例组合对瘤胃发酵液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于总菌的数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色瘤胃球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显著降低(P <0.05),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真菌的相对数量则显著上升(P <0.05),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数量无明显变化。在发酵48 h时,AM∶ACS(20∶80)组的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分别为0.036%和0.26%。20%的苜蓿干草和80%的氨化秸秆组合可有效提高其营养成分的互补,增强瘤胃内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活性,有助于真菌的定植,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氨化秸秆 营养成分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渗透稳定性监控指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满满 谢谟文 +1 位作者 杜岩 王立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以某土石坝为例,针对其拦河坝和顺河坝在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进行力学分析和研究,着重从渗透坡降、渗流量以及边坡稳定性系数三个指标讨论,计算分析水库大坝的渗透安全性。借助有限元分析,渗流分析方法模拟真实的水库大坝工况,并得到... 以某土石坝为例,针对其拦河坝和顺河坝在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进行力学分析和研究,着重从渗透坡降、渗流量以及边坡稳定性系数三个指标讨论,计算分析水库大坝的渗透安全性。借助有限元分析,渗流分析方法模拟真实的水库大坝工况,并得到浸润线预警指标。最后得出水库大坝断面浸润线的黄色和红色预警值,为工程实际监测提供参考依据,并计算得出地震作用下土石坝的安全状态。提出的水库大坝渗透稳定性预警线和地震工况下的安全分析,可以用于中小型土石坝的日常工程监测分析,为其安全运营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渗透 监控指标 预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通风笼储存的玉米秸秆对体外发酵的影响
4
作者 赵新德 张美美 +7 位作者 姜雨轩 姚玉昌 于满满 谢小来 扈光辉 武浩楠 李慧堂 张勤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8-31,共4页
为测定不同规格的通风笼玉米秸秆对体外发酵的影响,选择最适规格的通风笼达到对玉米的优化存储,本试验选取了1、0.8、0.5 m宽通风笼的玉米秸秆为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每组有三个平行,分别在3、6、12、24、48、72 h测量玉... 为测定不同规格的通风笼玉米秸秆对体外发酵的影响,选择最适规格的通风笼达到对玉米的优化存储,本试验选取了1、0.8、0.5 m宽通风笼的玉米秸秆为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每组有三个平行,分别在3、6、12、24、48、72 h测量玉米秸秆体外发酵产气量;在72 h测量不同规格通风笼玉米体外发酵p H、挥发性脂肪酸(VFA)与氨态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通风笼法和传统堆垛法的产气量在整体上有显著差异,1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6个时间点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3 h和6 h分别提高28.6%和40%(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0.5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3 h时产气量提高35.7%(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规格的通风笼产气量相比,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要高于其他两组;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极显著高于通风笼法(P<0.01),说明传统堆垛法不如通风笼的发酵效果好;不同规格通风笼储存的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四种储存方法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产气量 体外发酵 VFA 氨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肉羊氨化秸秆代谢能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雨轩 张美美 +2 位作者 孙悠然 谢小来 于满满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3-1501,共9页
试验旨在对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肉羊氨化秸秆代谢能值进行比较。将4月龄、体重25kg左右,体况良好的杜泊公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直接法组(全氨化秸秆组)饲喂全氨化玉米秸秆,替代法组饲喂用不同比例氨化秸秆替代... 试验旨在对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肉羊氨化秸秆代谢能值进行比较。将4月龄、体重25kg左右,体况良好的杜泊公羊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直接法组(全氨化秸秆组)饲喂全氨化玉米秸秆,替代法组饲喂用不同比例氨化秸秆替代玉米和豆粕的基础日粮,即:饲喂基础日粮(精粗比1∶1),饲喂氨化秸秆替代比例为20%、40%和60%的试验日粮。采用体内法进行动物消化代谢和呼吸测热试验,试验期60d,含预饲期15d,正试期45d,分为3期,每期15d。结果显示:替代法各组日粮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均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但均显著高于直接法组(P<0.05)。替代法各组的消化能(DE)与代谢能(ME)均显著高于直接法组(P<0.05)。通过比较替代法组内的消化能与代谢能发现,基础日粮组>20%替代组>40%替代组>60%替代组。而在对原料氨化秸秆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测定及能值评定中,直接法全氨化秸秆组的DM、OM表观消化率及DE、ME均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但与其他替代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接近于20%替代组。综上所述,采用直接法和替代法对氨化玉米秸秆进行能值评定时,替代比例不同会对试验结果造成显著差异。而通过替代法测定原料氨化秸秆的能量代谢时发现,氨化玉米秸秆适宜替代比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秸秆 直接法 替代法 肉羊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强冻胀土的光伏支架基础方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满满 杜佼蕾 《太阳能》 2021年第10期52-58,共7页
本文以冻胀性评价为强冻胀、冻胀等级为Ⅳ级、标准冻结深度为2.20 m的地基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对在此种强冻胀土情况下光伏支架基础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 本文以冻胀性评价为强冻胀、冻胀等级为Ⅳ级、标准冻结深度为2.20 m的地基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对在此种强冻胀土情况下光伏支架基础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钻孔灌注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时光伏支架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合工程经济性分析后发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或涂刷隔离剂)”方案或“钻孔灌注桩基础+冻土层换填法(或涂刷隔离剂)”方案可较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冻胀土 光伏支架基础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钻孔灌注桩 冻土层换填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隔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