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面向动态可重构计算的调度算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齐骥 李曦 +3 位作者 于海晨 胡楠 龚育昌 王立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39-1447,共9页
硬件任务的调度是影响动态可重构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一种任务间最小空隙调度算法MGS(minimum gapscheduling algorithm),该算法借助任务投影和调度代价函数,采用二维时空坐标系协调各硬件任务占用的芯片资源和执行时间,可有效... 硬件任务的调度是影响动态可重构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一种任务间最小空隙调度算法MGS(minimum gapscheduling algorithm),该算法借助任务投影和调度代价函数,采用二维时空坐标系协调各硬件任务占用的芯片资源和执行时间,可有效减少系统资源浪费,提高并行度.MGS算法策略直观,调度开销小,且同时适用于实时和非实时场合.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MGS算法不但降低了硬件任务的调度时间开销,而且具有更高的芯片利用率和更低的任务拒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可重构 调度算法 布局算法 时空坐标系 代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监测流化床干燥过程的近红外光谱标定建模方法
2
作者 吴洋 于海晨 +1 位作者 刘涛 渠啸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9-2166,共8页
针对实时监测工业流化床干燥过程颗粒含水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器进行在线监测的光谱标定建模方法。首先,说明光谱数据采集和标定建模实验设计;然后,介绍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 针对实时监测工业流化床干燥过程颗粒含水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器进行在线监测的光谱标定建模方法。首先,说明光谱数据采集和标定建模实验设计;然后,介绍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算法选择合适的数据预处理算法;随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选取光谱的特征波长,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颗粒含水量预测模型,用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对SVR中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验证了所提算法相对于传统PLS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等,可以得到更加精确与稳定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干燥 近红外光谱技术 支持向量回归 鲸鱼优化算法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和侧柏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海晨 王薇 +4 位作者 杜建华 刘赵东 陈敏斯 王博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40,共8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和侧柏林,每种林型各设置42块样地,调查和测定了2种针叶林的可燃物负荷量(上层枯叶、下层枯叶、灌木、草本、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总可燃物负荷量模型。【结果】(1)油松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14.31 t/hm^(2),侧柏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9.78 t/hm^(2),下层枯叶负荷量占2种针叶林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的比重最大。(2)RDA分析表明,油松林上层枯叶、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胸径呈正相关,下层枯叶负荷量与郁闭度、坡度呈正相关。侧柏林上层枯叶、下层枯叶负荷量与树高、冠幅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树高、郁闭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2种针叶林总可燃物、1 h时滞枯枝、10 h时滞枯枝负荷量均与胸径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呈正相关。(3)模型表明,胸径、树高、冠幅能较好推算出油松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第1活枝高、冠幅、坡度能较好的推算出侧柏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结论】油松林有发展成较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根据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应当着重对林下枯落物可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潜在森林火灾风险。不同林型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适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负荷量 林分因子 地形因子 可燃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控制原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4
作者 李亚芬 周小林 于海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3-24,33,共3页
过程控制原理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它的任务是综合运用前期课程中数学、物理、电子及化工等多方面的知识,结合生产过程特点,较系统和完整地阐明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 过程控制原理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它的任务是综合运用前期课程中数学、物理、电子及化工等多方面的知识,结合生产过程特点,较系统和完整地阐明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专业的性质和任务,为学习控制工程、控制仪表与装置和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为在本专业学科领域深化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该课的课程建设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过程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针对其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并已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初见成效,使过程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提高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原理 计算机 习题课 练习课 现代控制理论 控制论 软件系统 根轨迹 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 习题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达岭林场油松林冠层可燃物特征及潜在火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敏斯 杜建华 +4 位作者 王薇 于海晨 王博 顾泽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4,共10页
【目的】研究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火发生条件,模拟潜在火行为特征,对于森林可燃物管理及树冠火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破坏性取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8株油松样木进行采伐,... 【目的】研究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火发生条件,模拟潜在火行为特征,对于森林可燃物管理及树冠火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破坏性取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8株油松样木进行采伐,自第一活枝高始,以1 m为一个层次对油松林冠层由下而上进行划分,不足1 m的按照1 m层次划分,并按照冠层可燃物枝条径阶大小(针叶;大枝直径≥0.64 cm;小枝直径<0.64 cm)调查冠层总可燃物生物量,结合样地面积和油松林平均冠长,计算样地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CFL)和冠层容积密度(CBD)。基于林分因子,建立与林分结构参数(胸径、第一活枝高、冠长、树高、冠幅)的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冠层可燃物负荷量模型可估算样地平均冠层容积密度,结合研究区防火期内月平均最大风速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在3种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条件下(6%、10%、14%),利用van Wagner和Cruz的树冠火蔓延模型,预测油松林树冠火的发生,利用Byram模型计算冠层潜在火行为特征(如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结果】(1)油松林平均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为4.54 t/hm^(2),冠层容积密度为0.21 kg/m^(3),可燃物负荷量分布呈现由下而上逐层递减的趋势。林冠底层(0~1 m)可燃物占冠层总可燃物比例最大,为54.03%,大枝在林冠底层分布比例较大且快速逐层递减,针叶在各层次均有较大比例分布。(2)基于林分因子建立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非线性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其中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与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在不破坏林木的情况下,根据林分易测因子可较好地估测油松林冠层可燃物负荷量。(3)在低燃烧条件下,除4月份外油松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的概率均低于0.5;在中度燃烧条件下,春季(3−5月份)风速较大,均存在发生连续型树冠火的可能;在极端干燥的高燃烧条件下,2−5月连续型树冠火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较高,4月份发生的连续型树冠火,表现出最高的潜在火行为指标,蔓延速度为46 m/min,火线强度为8062 kW/m,火焰高度为15 m。【结论】冠层可燃物是影响林火发生的重要因素,胸径和第一活枝高为冠层可燃物负荷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破坏性取样直接获得冠层可燃物实测数据,所构建的冠层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度。风速、冠层容积密度和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树冠火的发生和蔓延关系密切,油松林春季存在的树冠火发生隐患较大,大风和极端干燥气候条件下易发生高强度树冠火,通过营林抚育措施(抚育间伐,修枝)可有效降低可燃物密度,增大活枝高,以降低树冠火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冠层可燃物负荷量 冠层容积密度 树冠火 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BOXPLOT的乙烯生产过程异常工况监测与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华丽 于海晨 +1 位作者 邵诚 巩师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3-1063,共11页
乙烯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需求量持续增加,但它也是高能耗产业,其生产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能效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乙烯生产运行工况的智能识别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针对直接影响乙烯生产过程能效水平的异常工况... 乙烯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需求量持续增加,但它也是高能耗产业,其生产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能效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乙烯生产运行工况的智能识别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针对直接影响乙烯生产过程能效水平的异常工况智能识别问题,以能够反映乙烯生产能效与能耗的关键指标——乙烯收率、丙烯收率及综合能耗为基础,使用IPSO优化SVM-BOXPLOT的方法对乙烯生产过程进行异常工况智能识别。通过机理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监测数据降维,用SVM对生产数据进行工况分类,缩小异常识别范围,最后用BOXPLOT进行异常工况识别。将其与在线监测系统相结合应用于某石化企业生产中,所提出的异常工况监测与诊断方案模型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既实现了乙烯生产过程异常工况的监测与诊断,又满足了实际运行工况的工艺要求,保证了异常识别的实时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生产 能效 化工安全 故障诊断 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机 箱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型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性能
7
作者 杨曦怒 罗兰妮 +5 位作者 周敬懿 刘建英 何俊良 卓磊 黎云 于海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7-533,共7页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除了传统汽油车的三大常规污染物(CO、NO_(x)和HCs),还含有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醇醛类非常规有机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_(x)、MnO_(x)和CuMnO_(x)催化剂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的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同...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除了传统汽油车的三大常规污染物(CO、NO_(x)和HCs),还含有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醇醛类非常规有机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_(x)、MnO_(x)和CuMnO_(x)催化剂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的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同时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技术(BET)、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uMnO_(x)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85℃时,CO_(2)产率可达86%,优于单一的CuO_(x)催化剂(约20%);同时,CuMnO_(x)比MnO_(x)具有较高的CO_(2)选择性。Cu、Mn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结构和氧化性能,引起了催化剂表面晶貌和电子环境的变化,使得CuMnO_(x)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氧缺陷位,有利于氧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进而活化成表面活性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锰型催化剂 乙醇汽油车尾气 冷启动 低浓度乙醇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