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婷婷(综述) 文飞球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2-57,共6页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相对罕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见于儿童,以反复发作的肺泡出血为主要特征,典型三联征是反复咯血、缺铁性贫血、胸部影像学示弥漫性肺部浸润。1864年,IPH首先被Vircho...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相对罕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见于儿童,以反复发作的肺泡出血为主要特征,典型三联征是反复咯血、缺铁性贫血、胸部影像学示弥漫性肺部浸润。1864年,IPH首先被Virchow描述为"棕色硬化的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儿童 PULMONARY 慢性肺部疾病 缺铁性贫血 胸部影像学 肺泡出血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病因及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汪雅(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48-52,共5页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罕见的以弥漫性肺泡出血为特征且具有致命性的疾病,1864年Virchow首次描述该病为棕色硬化的肺,1931年Celen对其作了全面描述,称为Celen-Gellerstedt综合征[1]。...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罕见的以弥漫性肺泡出血为特征且具有致命性的疾病,1864年Virchow首次描述该病为棕色硬化的肺,1931年Celen对其作了全面描述,称为Celen-Gellerstedt综合征[1]。IPH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0.24/1000000~1.23/1000000[2-3],儿童约占80%,通常在10岁以内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4],成人约占20%,多为<30岁的男性[1]。IPH发病机制也不明确,有研究提示可能是免疫因素导致肺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血液反复进入肺泡间隙和肺间质组织引起[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肺毛细血管 弥漫性肺泡出血 肺间质 数据显示 病因及治疗 免疫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美羚(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1-55,共5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失调、过度活化所致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1]。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HLH以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失调、过度活化所致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1]。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HLH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HLH以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功能缺陷为主要发生机制,包括家族性HLH及遗传性免疫缺陷相关HLH。继发性HLH主要继发于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中感染所致HLH发病率最高,而EB病毒感染则是亚洲国家感染相关性HLH的首要病因[1]。HLH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未及时治疗,家族性HLH患者多于发病2个月内死亡[2]。199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提出以依托泊苷为基础的HLH-94方案,HLH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54%[3]。近年来,随着对HLH病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进一步改善HLH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成为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性疾病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依托泊苷 EB病毒感染 炎症反应综合征 过度活化 穿孔素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EB病毒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诊治进展
4
作者 杨梅(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1-54,共4页
EB病毒(EBV)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 positive T/NK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EBV+T/NK-LPDs)是一组T细胞和(或)NK细胞感染EBV后克隆性增殖、浸润组织器官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EBV+T/NK-L... EB病毒(EBV)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 positive T/NK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EBV+T/NK-LPDs)是一组T细胞和(或)NK细胞感染EBV后克隆性增殖、浸润组织器官的异质性疾病。在儿童及青少年中,EBV+T/NK-LPDs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T/NK细胞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和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systemic EBV-positive T-cell lymphoma of childhood,ST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NK细胞 儿童及青少年 异质性疾病 T细胞淋巴瘤 克隆性增殖 E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5
作者 杨脉(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15%~20%,得益于支持治疗方案的改进、疾病分层治疗的不断优化、强化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目前儿童AML长期生存率可达到70%[1]。传统化疗药物不能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对骨髓和正常...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15%~20%,得益于支持治疗方案的改进、疾病分层治疗的不断优化、强化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目前儿童AML长期生存率可达到70%[1]。传统化疗药物不能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对骨髓和正常组织器官亦可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随着化疗强度的增强,必然导致化疗毒副作用进一步增加,大剂量化疗已触及天花板,单纯通过增强化疗强度已难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疾病致病机制的不断阐述,许多关键分子或靶标得以揭示,为基于分子机制的疾病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化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生存率 化疗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抗感染治疗
6
作者 许凤玲(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儿童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数据显示,儿童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5年总体生...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儿童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数据显示,儿童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5年总体生存率已达90%[1],相关并发症和复发是主要死亡原因。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化疗药物的剂量与既定周期,不能达到预期疗效,增加了感染相关死亡风险。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化疗相关FN对提高肿瘤患儿生存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疗效 儿童恶性肿瘤 儿童肿瘤 肿瘤患儿 死亡风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现代医学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黛片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贺雏椀(综述) 于洁(审校)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4-57,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APL的发病机制相对较明确,已有相关文献阐明[2-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APL的发病机制相对较明确,已有相关文献阐明[2-6]。APL临床表现与AML相同,但起病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近年来,口服复方黄黛片(realgarindigo naturalis formula,RIF)代替静脉亚砷酸治疗APL得到临床的应用和肯定,不仅可以获得相当的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还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方黄黛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缓解率 亚砷酸 特殊类型 特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