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铺装层铺装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
1
作者 王长胜 于泽浩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7期175-178,共4页
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成绩显著,但伴随着交通量、轴载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重载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大量的路面病害,不仅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而且还产生较大的社会风险,同时也为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严峻的考验,导致重大... 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成绩显著,但伴随着交通量、轴载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重载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大量的路面病害,不仅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而且还产生较大的社会风险,同时也为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严峻的考验,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文章对公路铺装的病害、结构、材料展开了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高效的、系统的路面铺装构造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铺装层 结构与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联程出行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闫超 龚露阳 +1 位作者 李达标 于泽浩 《交通运输研究》 2019年第6期36-42,49,共8页
为高效准确地识别旅客联程出行方式,基于旅客联程出行行为特征,引入不同运输方式场站地理位置、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旅客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筛选、校核和计算,提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联程出行方式识别... 为高效准确地识别旅客联程出行方式,基于旅客联程出行行为特征,引入不同运输方式场站地理位置、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旅客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筛选、校核和计算,提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联程出行方式识别方法,同时测算了不同运输方式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以2018年国庆假期广东省内旅客出行为例进行分析,剔除了约98%的无关信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内公铁联运出行比例最高,广州、深圳两大枢纽城市的客流集疏运效应突出,广佛城际出行联系较为密切,佛山机场的潜力较大。研究表明,识别方法大幅降低了信令数据分析量和运算成本,方法原理和技术路线清晰,分析结果准确、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联程出行 手机信令数据 出行方式识别 场站位置 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车联网环境下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泽浩 郑国荣 +3 位作者 刘小明 尚春琳 董路熙 秦利南 《交通工程》 2021年第3期36-41,共6页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加入交通流中的可能性逐步增大,进而形成新的混合交通流.在综合考虑自动驾驶车辆对于较大范围内交通信息实时感知能力以及车辆间信息交互对于换道的影响,提出了自动驾驶车辆关注区间的概念,设计...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车辆加入交通流中的可能性逐步增大,进而形成新的混合交通流.在综合考虑自动驾驶车辆对于较大范围内交通信息实时感知能力以及车辆间信息交互对于换道的影响,提出了自动驾驶车辆关注区间的概念,设计了不完全联网环境下新型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通过改变自动驾驶车辆比例、自动驾驶车辆关注区间大小、交通流密度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能够帮助提高交通流平均速度15%左右,改善道路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元胞自动机 换道模型 关注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期中华蜜蜂工蜂唾腺酶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于泽浩 缪晓青 《中国蜂业》 2017年第12期16-19,共4页
通过对5组不同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以及内勤蜂和外勤蜂的唾液腺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8日龄以下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唾液酶活性明显低于19日龄以后的工蜂,在18日龄以内唾液酶活性随日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另外,外勤蜂唾液酶活性明显高于... 通过对5组不同日龄的中华蜜蜂工蜂以及内勤蜂和外勤蜂的唾液腺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8日龄以下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唾液酶活性明显低于19日龄以后的工蜂,在18日龄以内唾液酶活性随日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另外,外勤蜂唾液酶活性明显高于内勤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蜂 唾液腺 酶活性 外勤蜂 内勤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喷与后喷参数对柴油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来承 邱爽 +1 位作者 马宁 于泽浩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_(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_(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所升高;加入燃油后喷射后,NO_(x)与烟度值均呈现减小趋势;随着近后喷射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尾气中烟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NO_(x)排放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YN33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优排放点,在该排放点,尾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排放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喷 后喷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