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_(10)(PO_4)_4(SiO_4)_2∶Eu^(2+)荧光体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晶杰 肖志国 宁桂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61-156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荧光体Ba10(PO4)4(SiO4)2∶Ce3+和Ba10(PO4)4(SiO4)2∶Eu2+,研究了两种荧光体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两者都呈现较强的宽带激发特征。根据同种基质中Eu2+和Ce3+两种离子光谱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测得的Ba10(PO4)2(SiO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荧光体Ba10(PO4)4(SiO4)2∶Ce3+和Ba10(PO4)4(SiO4)2∶Eu2+,研究了两种荧光体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两者都呈现较强的宽带激发特征。根据同种基质中Eu2+和Ce3+两种离子光谱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测得的Ba10(PO4)2(SiO4)2基质中Ce3+的光谱数据估算了Ba10(PO4)2(SiO4)2∶Eu2+中Eu2+的斯托克斯位移(ΔS)和激发能量,估算结果与Ba10(PO4)2(SiO4)2∶Eu2+样品的光谱分析结果十分吻合。Ba10(PO4)2(SiO4)2∶Eu2+可以同时被紫光和蓝光激发,发出偏白的绿光,可用作白光LED的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光谱 Eu2+ Ce3+ Ba10(PO4)2(Si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色LED补偿白光LED技术的模拟太阳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广强 于慧媛 +4 位作者 张竞辉 曹冠英 韩磊 李德胜 于晶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单色LED补偿白光LED技术,模拟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实际调研了大功率单色LED现状,采用光子在二维空间内联合态密度函数作为单色LED的光谱辐射模型,建立LED模拟仿真数据库。通过求解超定方程组的非负最小二乘解,优化... 提出一种基于单色LED补偿白光LED技术,模拟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实际调研了大功率单色LED现状,采用光子在二维空间内联合态密度函数作为单色LED的光谱辐射模型,建立LED模拟仿真数据库。通过求解超定方程组的非负最小二乘解,优化选择不同峰值波长以及半高宽的单色LED与白光LED组合,实现对目标光谱的匹配及太阳光谱的再现。对比研究了白光LED补偿技术和纯单色LED组装技术,并分析了不同种类LED组合对太阳光谱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白光LED补偿技术拟合太阳光谱相关指数达到90.74%,优于纯单色LED组装技术。并且当单色LED种类减少时,白光LED补偿技术相比纯单色LED组装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模拟效果。该方法对实现基于LED类日光照明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单色LED 太阳光谱模拟 最小二乘法 相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白光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德胜 史伟 +3 位作者 刘选福 于晶杰 曹冠英 邹念育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共4页
激光白光光源在固体照明的应用潜力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白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激光在固态照明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激光白光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激光照明应用需解决的几个关... 激光白光光源在固体照明的应用潜力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目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激光白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激光在固态照明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激光白光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激光照明应用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为国内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白光 固态照明 光效 显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杂质在Eu^(2+),Dy^(3+)激活的铝酸锶发光粉中发光猝灭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雪峰 宁桂玲 +3 位作者 李艳凤 于晶杰 潘文 刘红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2,共4页
利用纳米包覆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铁量的发光粉SrAl2O4:Eu,Dy,通过X射线衍射、发射光谱和余辉曲线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杂质对发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铁的存在没有引起发光粉的晶相结构变化,但降低了发光强度.... 利用纳米包覆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铁量的发光粉SrAl2O4:Eu,Dy,通过X射线衍射、发射光谱和余辉曲线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杂质对发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铁的存在没有引起发光粉的晶相结构变化,但降低了发光强度.随着铁含量从0.001 mol增加到0.01 mol,余辉平均发光强度下降了50%,这种变化是由于Fe3+—O2-中心将一部分能量传递到红外区域引起的,同时首次发现了铁在铝酸锶晶体中的红外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包覆 铝酸锶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连地区标准阴天条件下光导管效率与照度分布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民东 徐广强 +3 位作者 曹冠英 李德胜 于晶杰 刘群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03-2308,共6页
利用光导管室内照度计算软件HOLIGILM,在辽宁省大连地区对国内主流规格光导管的效率和照度分布进行研究。设定3个典型的时间段和不同长径比,仿真计算出光导管效率及照度分布图。结果表明:标准阴天条件下的光导管效率是长径比的减函数,... 利用光导管室内照度计算软件HOLIGILM,在辽宁省大连地区对国内主流规格光导管的效率和照度分布进行研究。设定3个典型的时间段和不同长径比,仿真计算出光导管效率及照度分布图。结果表明:标准阴天条件下的光导管效率是长径比的减函数,照度均匀分布且随着半径增加而逐级减小,且不随太阳位置及时间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管 光导管效率 照度分布 HOLIGILM CIE标准阴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微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江 曹冠英 +2 位作者 张彦杰 杨阳 于晶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3-1078,共6页
为提高CsPbBr 3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并实现具有优良发光性能量子点固体材料的制备,采用高温熔融方法成功地在硼硅酸盐微晶内部制备了CsPbBr 3量子点,得到CsPbBr 3量子点微晶。通过SEM扫描电镜测试分析量子点微晶的形貌特征;通过荧光光谱... 为提高CsPbBr 3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并实现具有优良发光性能量子点固体材料的制备,采用高温熔融方法成功地在硼硅酸盐微晶内部制备了CsPbBr 3量子点,得到CsPbBr 3量子点微晶。通过SEM扫描电镜测试分析量子点微晶的形貌特征;通过荧光光谱、CIE色度坐标分析其荧光特性。SEM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在微晶表面及内部均匀分布着粒径为10 nm左右的CsPbBr 3量子点,实现了硼硅酸盐微晶对CsPbBr 3量子点的有效包覆。荧光光谱测试表明,CsPbBr 3量子点微晶表现出宽的激发光谱,且可以在360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实现较强的517 nm绿光发射。发射光谱及CIE坐标表明在400℃高温环境下该CsPbBr 3量子点微晶材料仍能保持优异的光学性能。该量子点微晶材料的成功制备为钙钛矿材料在新型固体发光材料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bBr3 硼硅酸盐 量子点 钙钛矿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WO_6∶Eu^(3+)红色荧光粉的结构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董超 程志远 +3 位作者 宁宏宇 于晶杰 张彦杰 邹念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5-1370,共6页
以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Eu^(3+)离子激活Ba_3WO_6红色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FL)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均具有立方晶系的双钙钛矿结构;Eu^(3+)离子的激发谱由一个宽带(包括Eu^(... 以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Eu^(3+)离子激活Ba_3WO_6红色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FL)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均具有立方晶系的双钙钛矿结构;Eu^(3+)离子的激发谱由一个宽带(包括Eu^(3+)-O^(2-)和W^(6+)-O^(2-)电荷转移带)和若干个窄峰(4f-4f电子跃迁)组成,而跃迁~5D_0→~7F_1和~5D_0→~7F_2则构成了发射谱的主要部分。调整原材料中Ba CO_3和WO_3的量的比,XRD的主衍射峰位发生红移至与标准谱完全吻合,发光强度有所提升并分析了原因。Eu^(3+)离子的临界摩尔分数为0.05,临界距离(R_c)为1.263 4 nm。在314 nm或394 nm激发光下,样品发出红光(λ_(max)=596 nm),色坐标为(0.618,0.342),在LED照明、显示等领域具备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WO6∶Eu^3+ 红色荧光粉 Ba2格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宁宏宇 程志远 +3 位作者 董超 胡泽青 于晶杰 张彦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7-1094,共8页
采用传统的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L)和寿命衰减曲线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包含黄(577 nm)、蓝(488 nm)... 采用传统的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L)和寿命衰减曲线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包含黄(577 nm)、蓝(488 nm)两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电子跃迁~4F_(9/2)→~6H_(1 3/2)和~4F_(9/2)→~6H_(1 5/2)。最佳合成温度为1 100℃,该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纯相、最大结晶度和最大发光强度。研究了荧光粉的浓度猝灭效应,猝灭机理主要是dipole-dipole interaction,同时exchange interaction无法忽略,临界摩尔分数为0.07。样品的寿命衰减曲线为二次指数型,这与Ba_3Y(BO_3)_3特有的晶格结构有直接关系。α-Ba_3Y(BO_3)_3∶Dy^(3+)荧光粉有应用于荧光转换型白光LED照明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α-Ba3Y(BO3)3∶Dy^3+ 晶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基质双光色Ba_(10-x)(PO_4)_4(SiO_4)_2∶xEu^(2+)荧光粉的两步法制备与光谱调控(英文)
9
作者 程志远 张彦杰 +3 位作者 于晶杰 李德胜 曹冠英 赵作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81,共8页
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双光色Ba_(10-x)(PO_4)_4(SiO_4)_2∶xEu^(2+)荧光粉,研究了稀土离子占据不同的晶格格位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的荧光粉发射光谱由414 nm的蓝光波带和504 nm绿光波带两种光色组成,... 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双光色Ba_(10-x)(PO_4)_4(SiO_4)_2∶xEu^(2+)荧光粉,研究了稀土离子占据不同的晶格格位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的荧光粉发射光谱由414 nm的蓝光波带和504 nm绿光波带两种光色组成,而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只有504 nm处的绿光发射。荧光粉发光性能与Eu^(2+)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中占据的晶格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两步法荧光粉双光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第一步氧化气氛合成过程中Eu^(3+)离子取代了基质结构中的BaⅠ和BaⅡ两个格位的Ba2+离子;在第二步还原过程结束后,Eu^(2+)离子仍然占据着两种格位,从而形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发光中心。此外,双发射峰的相对强度能够通过Eu^(2+)离子对BaⅠ格位的取代率而调节,进而实现光谱的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单基质 光致发光 Ba10(PO4)4(Si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源光谱宽度对其辐射通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刘选福 于晶杰 +1 位作者 李德胜 曹冠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50-1055,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态照明中荧光转换光源(PC-LED)的白光发射效率,探寻激发源与荧光粉搭配对合成白光辐射通量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以YAG荧光粉为对象,搭配不同光谱宽度的激发源,采用光谱计算方法研究了合成白光光源中激发源光谱宽度对其...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态照明中荧光转换光源(PC-LED)的白光发射效率,探寻激发源与荧光粉搭配对合成白光辐射通量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以YAG荧光粉为对象,搭配不同光谱宽度的激发源,采用光谱计算方法研究了合成白光光源中激发源光谱宽度对其辐射通量转换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光谱宽度较小时,转换效率随光谱宽度的增加而缓慢降低;当光谱宽度大于18 nm时,转换效率急剧下降。每种荧光粉都有其理想激发源光谱宽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激发源辐射通量转换效率高且受其光谱宽度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光源 激发源光谱宽度 光谱 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1
作者 罗昔贤 于晶杰 +3 位作者 林广旭 肖志强 段锦霞 肖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7-502,共6页
自从 2 0世纪初发现长余辉现象以来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从长余辉现象的发现到 2 0世纪 90年代 ,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为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材料。从 1992年起 ,新型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 ,它的发光强度、发... 自从 2 0世纪初发现长余辉现象以来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从长余辉现象的发现到 2 0世纪 90年代 ,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为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材料。从 1992年起 ,新型铝酸盐长余辉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 ,它的发光强度、发光时间、化学稳定性都较第一代长余辉材料有很大改进 ,长余辉材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铝酸盐体系实现了蓝紫、蓝绿、黄绿、黄橙色发光 ,其中的蓝绿、黄绿两种长余辉材料是目前发光性能最好的长余辉材料。在硅酸盐体系实现了蓝、蓝绿、绿、黄绿、黄色发光 ,而且化学性质较铝酸盐体系稳定。特别是硅酸盐体系蓝色长余辉材料发光强度及发光时间大大超过铝酸盐体系蓝紫色长余辉材料 ,是另一类极有前途的新型长余辉材料。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目前在多个体系实现了红色自发光。性能最好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发光亮度达到CaS类红色长余辉材料的 6倍以上 ,余辉时间达6~ 8小时。长余辉材料的应用研究也进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制备方法 铝酸盐体系 硅酸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