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茨木霉菌对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宫占元 张国庆 +2 位作者 于文莹 黄丹丹 范文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7-171,共5页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 采用钵盘育苗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在调节水稻苗床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能有效调节水稻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哈茨木霉菌对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播种28天后,哈茨木霉菌接种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0.70%和48.56%,而真菌数量较对照减少16.15%,并且哈茨木霉菌数量较刚播种时增加了138.46%;哈茨木霉菌也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55%、18.31%和49.61%。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水稻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甜荞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姜述君 黄丹丹 +4 位作者 刘朝 戴凌燕 于文莹 马婧 李佐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5-19,共5页
为了研究播种期和密度对荞麦产量性能的影响,选用甜荞麦品种吉乌1号,设计了5个播种期,分别为5月5日、5月25日、6月14日、7月4日和7月24日以及三个播种密度,即36、45和54万株·hm^-2。测定了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植株鲜重和... 为了研究播种期和密度对荞麦产量性能的影响,选用甜荞麦品种吉乌1号,设计了5个播种期,分别为5月5日、5月25日、6月14日、7月4日和7月24日以及三个播种密度,即36、45和54万株·hm^-2。测定了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植株鲜重和干重、株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甜荞麦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吉乌1号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株·hm^-2,适宜种植播期在6月14日~7月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麦 播种期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氮磷钾肥配比对甜荞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丹丹 姜述君 +3 位作者 刘朝 于文莹 戴凌燕 李佐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4,27,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总施量相同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比例对甜荞麦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吉乌1号有较宽的适宜密度幅度,其种植密度为36~45万株·hm^(-2)时有较高的产量。氮肥是影响吉乌1号株高生长、分枝...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总施量相同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比例对甜荞麦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吉乌1号有较宽的适宜密度幅度,其种植密度为36~45万株·hm^(-2)时有较高的产量。氮肥是影响吉乌1号株高生长、分枝和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钾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吉乌1号。在本地区吉乌1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肥料组合为密度45万株·hm^(-2),氮30 kg·hm^(-2)、磷15 kg·hm^(-2)和钾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麦 密度 氮磷钾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点霉属菌株Hf-01作为防治双子叶杂草的微生物除剂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于文莹 马婧 +2 位作者 杨系玲 范文艳 姜述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杂草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对人工生态景观造成破坏性影响。以茎点霉属(Phoma sp)菌株Hf-01为研究对象,从作物和草坪草的安全性、杂草的敏感性和杂草防治小区试验对该菌株可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杂草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对人工生态景观造成破坏性影响。以茎点霉属(Phoma sp)菌株Hf-01为研究对象,从作物和草坪草的安全性、杂草的敏感性和杂草防治小区试验对该菌株可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f-01对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荞麦和向日葵及草坪草品种草地早熟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大豆、绿豆、黄瓜和番茄对菌株Hf-01非常敏感。杂草敏感性试验表明,在供试的17种双子叶杂草中仅有藜、小藜、灰绿藜、车前、车轴草和鸡眼草对菌株Hf-01极为敏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和虎尾草对菌株Hf-01表现为不敏感。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环境湿度条件下,菌株Hf-01对部分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可达80%。接种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f-01对敏感杂草的防除效果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用量过低不利于其除草作用的发挥。综上所述,菌株Hf-01具有较好的微生物除草剂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点霉属 微生物除草剂 双子叶杂草 农作物 草坪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致病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于文莹 姜述君 +3 位作者 卜志新 马婧 杨系玲 范文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11,共6页
从野外自然患病的藜植株上分离一高致病菌株(Hf-05),经人工接种试验证实为侵染藜的病原菌。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f-05为玉蜀黍赤霉菌的变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f-05的最适C源为麦芽糖,在麦芽糖中最易产孢,最适... 从野外自然患病的藜植株上分离一高致病菌株(Hf-05),经人工接种试验证实为侵染藜的病原菌。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f-05为玉蜀黍赤霉菌的变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f-05的最适C源为麦芽糖,在麦芽糖中最易产孢,最适N源为硝酸钠;pH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率最高;25℃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该菌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ITS序列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PCR定性鉴别鹿肉掺假 被引量:6
6
作者 邵博宇 徐宁 +5 位作者 迟凯月 于文莹 高丽君 艾金霞 罗雁非 李明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81-287,共7页
该研究建立鹿肉掺假快速鉴定方法,可对掺假肉的种类进行定性鉴定。建立一种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梅花鹿肉中牛肉、猪肉的掺假鉴定方法。提取梅花鹿肉、牛肉、猪肉3个物种肉组织的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对梅花鹿、牛、猪的特... 该研究建立鹿肉掺假快速鉴定方法,可对掺假肉的种类进行定性鉴定。建立一种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梅花鹿肉中牛肉、猪肉的掺假鉴定方法。提取梅花鹿肉、牛肉、猪肉3个物种肉组织的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对梅花鹿、牛、猪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梅花鹿、牛、猪3种动物源性成分。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同时将梅花鹿、牛、猪的肉与其他物种进行区分。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快速、准确鉴别梅花鹿中掺假牛、猪等其他肉类的方法,为解决食用药用性产品易掺假、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种属鉴别 鹿肉 食品安全 成分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