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之范式解析——兼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之取舍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文婕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2,共5页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的范式定位应以缔约国兼具资本输入与输出国的双重角色为依托,更精准地界定"投资"范围。定义的结构范式包括"开放式"与"封闭式",二者涵盖范围大致相当,受采用的数量却...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的范式定位应以缔约国兼具资本输入与输出国的双重角色为依托,更精准地界定"投资"范围。定义的结构范式包括"开放式"与"封闭式",二者涵盖范围大致相当,受采用的数量却不成比例,原因在于其所在条约的目标定位有投资保护与经济一体化之异。内容范式包括投资的内涵界定、外延列举与限制性要素,其中对投资范围起实质性限定作用的是限制性要素。中美谈判应采用"开放式"结构范式,以"资产"为基础加封闭式类型列举清单,并结合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对限制性要素予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投资 定义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功能异化与中国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文婕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借用功能主义的系统与功能理论分析,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框架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功能异化是指其功能在特定发展阶段出现与其原有定位不符甚至冲突的质的变化。在中期至发展阶段,WIPO的功能实质由私权定位异化为公权定位,而功能实... 借用功能主义的系统与功能理论分析,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框架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功能异化是指其功能在特定发展阶段出现与其原有定位不符甚至冲突的质的变化。在中期至发展阶段,WIPO的功能实质由私权定位异化为公权定位,而功能实现路径则由公法路径异化为兼具公私法路径。作为具有自主意志的国际组织,WIPO平衡成员国间存在的多元利益冲突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博弈是其功能异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应依其"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与知识产权国际战略,针对WIPO功能异化的具体表现,区别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PO 功能 异化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投资”定义缺失对ICSID仲裁管辖的影响——《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公约》第25条的正当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文婕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学术界和ICSID仲裁实践对于在依据双边投资协定将争端提交至ICSID时,《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公约》第25条第1款缺失"投资"定义的法效解读大相径庭。由于"投资"定义缺失并非是基于"同意"要件的... 学术界和ICSID仲裁实践对于在依据双边投资协定将争端提交至ICSID时,《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公约》第25条第1款缺失"投资"定义的法效解读大相径庭。由于"投资"定义缺失并非是基于"同意"要件的存在而作的制度设计,而是缔约各国无法对其具体定义达成一致所致的结果,同时,双边投资协定亦并非递交争端至ICSID的唯一依据,因此公约第25条第1款所规定之"投资"要件是确立ICSID仲裁管辖的必备要件,与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条款是相互独立、并行不悖的关系。ICSID仲裁庭对"投资"定义缺失的法效的不同理解,导致ICSID对个案仲裁管辖的不确定性。在ICSID仲裁实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应通过完善双边投资协定中"投资"的定义以避免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SID 投资定义 仲裁 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条款之功能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文婕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152,共6页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条款对协定及其他条款的限制适用功能是由其"不完全法条"的性质决定的,其实质即界定协定适用事项的范围。投资定义条款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条款本身制定得准确合理,更有赖于条款获得准确、合法的适用,二...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定义条款对协定及其他条款的限制适用功能是由其"不完全法条"的性质决定的,其实质即界定协定适用事项的范围。投资定义条款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条款本身制定得准确合理,更有赖于条款获得准确、合法的适用,二者均须要建立在对于条款功能效应准确掌握的基础上:一方面,其对于BIT项下实体性条款和程序性条款的实际效力起限制作用;另一方面,BIT其他定义条款、实体性条款和程序性条款对投资定义条款的限制作用起着反限制作用。投资定义条款的功能定位说明,缔约国拟定双边投资协定必须兼顾投资定义条款与其他条款之间的互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投资定义条款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西亚ISDS机制解析:二元困境与现实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文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既有的中西亚ISDS机制无论是机制安排还是适用实践均具有亚洲起点区域ISDS机制研究的"样本"意义。由于中西亚ISDS机制的主要部分内嵌于多边ISDS机制中,因此,多边ISDS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该部分机... "一带一路"倡议下,既有的中西亚ISDS机制无论是机制安排还是适用实践均具有亚洲起点区域ISDS机制研究的"样本"意义。由于中西亚ISDS机制的主要部分内嵌于多边ISDS机制中,因此,多边ISDS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该部分机制的改革对于多边ISDS机制的依赖构成了双重困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则加剧了中西亚ISDS机制的因应困境。机制改革完成之前,该区域ISDS当事方应在机制文本所能提供的可选范围内,结合对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取舍,运用"矩阵工具"现实选择"较优"的ISDS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DS机制 一带一路 困境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