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UV催化臭氧法降解腈纶废水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忠臣 王松 +2 位作者 吕炳南 吴增炎 刘小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6-903,共8页
研究了Fe2+/UV催化臭氧对腈纶废水的降解特性,分析了Fe2+与O3的质量浓度比([Fe2+]/[O3])、气相臭氧质量浓度和紫外光强对Fe2+/UV催化臭氧降解腈纶废水效果的影响,讨论了Fe2+/UV催化臭氧工艺中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 研究了Fe2+/UV催化臭氧对腈纶废水的降解特性,分析了Fe2+与O3的质量浓度比([Fe2+]/[O3])、气相臭氧质量浓度和紫外光强对Fe2+/UV催化臭氧降解腈纶废水效果的影响,讨论了Fe2+/UV催化臭氧工艺中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降解后腈纶废水中有机物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当[Fe2+]/[O3]为3.2~3.8、气相臭氧质量浓度为20~30mg/L和光量子流密度为8.62×10-12Einstein时,腈纶废水降解效果较好。Fe2+/UV催化臭氧工艺降解腈纶废水的反应符合类一级动力学反应,腈纶废水初始COD值在320~400mg/L范围内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在0.01518~0.01762min-1范围。温度对Fe2+/UV催化臭氧降解腈纶废水反应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温度在25~30℃范围时,降解反应最快。经Fe2+/UV催化臭氧处理后,腈纶废水中有机基团被有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腈纶废水 Fe2+/UV 反应速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过滤器理论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于忠臣 王松 +1 位作者 吴国忠 吕炳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7-1269,共3页
基于水力和机械搅拌作用下的过滤器反冲洗,以反应区中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冲洗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反冲洗方程,确定了理论的反冲洗时间,最后通过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 基于水力和机械搅拌作用下的过滤器反冲洗,以反应区中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冲洗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反冲洗方程,确定了理论的反冲洗时间,最后通过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反冲洗时间18~20min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 理论反冲洗时间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堆肥化中堆体理论供氧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于忠臣 刘继伟 +3 位作者 吴国忠 王松 吕炳南 李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49-1653,共5页
生活垃圾与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是必要的,因此,供氧量和供氧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堆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建立堆体的热平衡方程,得出1 m3好氧堆体理论供气量为0.166 m3/m in.同时,在外界供氧和微生物... 生活垃圾与粪便好氧堆肥过程中,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是必要的,因此,供氧量和供氧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堆肥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建立堆体的热平衡方程,得出1 m3好氧堆体理论供气量为0.166 m3/m in.同时,在外界供氧和微生物耗氧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动态供氧的理论模型,得出理论供氧方程和耗氧方程.并通过这两个方程建立好氧堆体的理论供氧模式,即连续供气14 m in后停止供气11 m in.最后通过1 m3堆体在不同供氧方式下,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证明理论供氧模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粪便 好氧堆肥化 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处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效能及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忠臣 张子良 +4 位作者 王松 赵宇 白健华 齐晗兵 孙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2-561,共10页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由于含有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使油珠界面膜强度增强、油滴聚并空间位阻增大,体系呈现高稳定状态,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的新型絮凝剂,使体系脱稳、油珠聚并,成为油田生产中亟待解决...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由于含有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使油珠界面膜强度增强、油滴聚并空间位阻增大,体系呈现高稳定状态,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的新型絮凝剂,使体系脱稳、油珠聚并,成为油田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丙烯酸丁酯(B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利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制备P(AM-DMDAAC-BA)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其基团和分子结构;利用分形维数和絮体粒径来确定絮凝剂最佳投量;利用絮凝实验考察絮凝剂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处理效能;利用反演法探究絮凝机制。结果表明:P(AM-DMDAAC-BA)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具有超疏水功能,其疏水基团分子结构是BA分子中C=C双键与AM母体的亚甲基通过C—C键相连;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40.0 mg/L,沉降时间为8.0~10.0 h,絮体粒径可达677.0μm以上,絮体分形维数为1.502,絮体结构紧密,沉降性能良好,油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在86.4%以上,比油田在用絮凝剂平均去除率提高了26.6百分点。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通过BA疏水基团强化网捕和卷扫作用,对水中悬浮颗粒具有界面间架桥效应。同时,DMDAAC阳离子基团使油珠和悬浮颗粒表面电荷产生电性中和作用,使油珠与油珠、悬浮颗粒与悬浮颗粒聚并,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实现油珠、悬浮颗粒与水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阳离子絮凝剂 疏水作用 采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动态反冲洗法过滤二元污水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忠臣 牛源麟 +5 位作者 董喜贵 刘书孟 赵百军 孙冰 刘晓燕 孙聪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第12期15-17,21,共4页
针对现有水力辅助机械搅拌反冲洗方式存在滤料再生不彻底和滤料污染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轴向动态反冲洗滤料反洗再生技术,并针对二元污水进行现场试验。探讨滤床结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滤床阻力特性影响,考察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时间对... 针对现有水力辅助机械搅拌反冲洗方式存在滤料再生不彻底和滤料污染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轴向动态反冲洗滤料反洗再生技术,并针对二元污水进行现场试验。探讨滤床结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滤床阻力特性影响,考察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时间对滤料再生效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二元污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过滤速度为8 m/h时,油和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86%和58.78%,滤床阻力为0.20 MPa,双滤层具有较好的悬浮物去除效能;反冲洗强度为8.8 L/s.m2、反洗历时15 min时,截留油排除率95.96%,滤料再生良好,含油去除率为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过滤 轴向动态反冲洗 滤床阻力 反冲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Fe(Ⅵ)化合物杀菌剂性能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阚连宝 王宝辉 +3 位作者 陈颖 刘树芝 于忠臣 林红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516,共4页
以油田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为背景,以制备环境友好杀菌剂并研究其应用为目的,开发了新型油田杀菌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e(Ⅵ)化合物杀菌剂是以高铁酸盐(K2FeO4)为主剂的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可以杀灭油田... 以油田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为背景,以制备环境友好杀菌剂并研究其应用为目的,开发了新型油田杀菌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Fe(Ⅵ)化合物杀菌剂是以高铁酸盐(K2FeO4)为主剂的一种氧化型杀菌剂,对各种细菌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可以杀灭油田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铁细菌等。在室内合成该杀菌剂,然后取K2FeO4固体粉末加2~6 mol/L KOH水溶液,配制成0.1%~1%碱性溶液,即为杀菌剂工作液;最后采用绝迹稀释法,测定加杀菌剂前后水样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含量,计算杀菌率,评价杀菌效果,确定了杀菌剂在油田水杀菌过程中的使用条件,并从杀菌的角度初步验证了该杀菌剂对油田水中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腐生菌的杀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杀菌剂 硫酸盐还原菌 铁细菌 腐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配合物-UV催化臭氧降解含聚污水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松 于忠臣 +4 位作者 钟柳波 韩璐 牛源麟 李转 吴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986,共6页
采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聚污水,以降解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了螯合剂类型对催化臭氧氧化效能的影响,优化了催化剂配比,并探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的可生化性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邻二氮菲相比,乙二胺四乙酸... 采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聚污水,以降解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了螯合剂类型对催化臭氧氧化效能的影响,优化了催化剂配比,并探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的可生化性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邻二氮菲相比,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Fe(Ⅱ)形成的螯合物催化臭氧降解PAM的效果较好,在Fe(Ⅱ)/EDTA摩尔浓度比为1的条件下,在水力停留时间(HRT)达到120min时,含聚污水的PAM去除率可达75%,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比也从0.121提升至0.423,可生化性显著提高。此外,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PAM初始质量浓度在50-100mg/L范围时,该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在(2.195-3.052)×10^-4 L/(mg·min)之间,表明在有效的氧化降解时间内,金属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可以产生稳定的·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 Fe配合物 聚丙烯酰胺(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长白山西部NPP估算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忠臣 杨长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374-7374,7472,共2页
[目的]对1999和2001年长白山西部NPP进行估算。[方法]基于Landsat TM数据,运用遥感模型,对长白山西部1999和2001年同一时相的植被进行NPP估算。[结果]1999年,长白山西部NPP最大值是134.408 3 t(DW)/(hm2·a),最小值是7.885 2t(DW)/(... [目的]对1999和2001年长白山西部NPP进行估算。[方法]基于Landsat TM数据,运用遥感模型,对长白山西部1999和2001年同一时相的植被进行NPP估算。[结果]1999年,长白山西部NPP最大值是134.408 3 t(DW)/(hm2·a),最小值是7.885 2t(DW)/(hm2·a);2001年,NPP最大值是86.372 3 t(DW)/(hm2·a),最小值是17.566 3 t(DW)/(hm2·a)。长白山西部NPP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图们市、延吉市、龙井市、和龙市山区。1999年的NPP分布范围明显比2001年大,同时,1999年的NPP值普遍比2001年高。[结论]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NPP的测定研究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PP 长白山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处理用杀菌剂高铁酸钾的合成 被引量:2
9
作者 阚连宝 王宝辉 +3 位作者 陈颖 刘树芝 于忠臣 林红岩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34,共2页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氧化、吸附、絮凝、杀菌等功能。高铁酸钾在酸、碱介质中均有强氧化性,这种强氧化性使它表现出极强杀菌能力,是一种比KMnO4、O3和Cl2的杀菌能力还强的杀菌剂,具有杀菌能力高、杀菌速度快等... 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氧化、吸附、絮凝、杀菌等功能。高铁酸钾在酸、碱介质中均有强氧化性,这种强氧化性使它表现出极强杀菌能力,是一种比KMnO4、O3和Cl2的杀菌能力还强的杀菌剂,具有杀菌能力高、杀菌速度快等特点。采用改进的次氯酸盐氧化法(用次氯酸钾代替次氯酸钠)合成高铁酸钾,通过该杀菌剂的室内合成试验,初步确定了合成原料最佳配比、合成温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杀菌剂 油田水处理 氧化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在聚驱采出水双滤床过滤工艺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书孟 董喜贵 +2 位作者 于忠臣 孙冰 苗宝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12期49-54,共6页
大庆油田聚驱采出水黏度高、成分复杂,导致水处理过滤工艺流程长,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高。为改善过滤效果,提高污水站处理水质,开展了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处理聚驱采出水现场试验与工业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采用单级复合... 大庆油田聚驱采出水黏度高、成分复杂,导致水处理过滤工艺流程长,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高。为改善过滤效果,提高污水站处理水质,开展了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处理聚驱采出水现场试验与工业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采用单级复合场动态反冲洗双滤床过滤工艺替代现有的核桃壳加石英砂两级过滤工艺,在原水含聚质量浓度300 mg/L情况下,出水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5.8 mg/L和16.8 mg/L,达到“双20”水质标准,反冲洗后滤料截留油去除率为96.89%。与现有工艺对比,采用复合场动态反冲洗技术建设含聚污水处理站,建设投资降低19%,反冲洗运行成本降低57.0%,并在简化现有污水处理流程和提高水质指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同时复合场耦合作用反冲洗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滤床水力反冲洗理论和方法,并为油田含聚污水高效过滤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采出水 过滤 复合场动态反冲洗 双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在净化过滤水滤嘴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东生 甘应进 +3 位作者 李全明 于忠臣 吴坚 朱焕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9-410,共2页
阐述了活性碳纤维材料在净化、过滤水滤嘴中的应用以及对不同主体材料吸附过滤效果测试,得出过滤效果最好的主体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净化 应用 过滤水滤嘴 过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动态反冲洗深床过滤技术处理三元采出水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书孟 董喜贵 +3 位作者 于忠臣 孙冰 苗宝林 毕雪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4期23-26,53,共5页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变化使现有过滤罐反冲洗效果变差,导致反冲洗周期变短,聚合物在过滤罐内累积,影响过滤水质。如何有效改善过滤罐滤料反冲洗再生效果、提高过滤效能和抗冲击能力,成为三元采出水处理的重要攻关方向。基于聚驱采出...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变化使现有过滤罐反冲洗效果变差,导致反冲洗周期变短,聚合物在过滤罐内累积,影响过滤水质。如何有效改善过滤罐滤料反冲洗再生效果、提高过滤效能和抗冲击能力,成为三元采出水处理的重要攻关方向。基于聚驱采出水轴向动态反冲洗技术的成功应用,针对三元采出水水质情况,考察过滤级数、过滤速度和滤床结构等因素对过滤效能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过滤级数能够提高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率,但二级滤罐过滤效能明显低于一级滤罐;过滤速度在2.6~6.0 m/h变化时,对油去除率影响不大,降低过滤速度能够使悬浮物去除率提高5.0%~10.3%;滤床结构对过滤效能影响较大,采用Φ1.2~1.6 mm×900 mm核桃壳/Φ0.15~0.3 mm×1250 mm石榴石复合滤床处理三元采出水,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为89.9%和84.2%,出水粒径中值为1.22μm。核桃壳和石榴石复合滤床是较理想处理三元采出水的滤床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当进水含油质量浓度≤17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100 mg/L时,出水满足三元污水站“双20”水质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动态反冲洗 深床过滤 三元采出水 过滤速度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3
作者 林红岩 王春财 +4 位作者 李芳 齐晗兵 崔红梅 于忠臣 齐增禄 《中国冶金教育》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GB/T19000标准族的理论基础,是GB/T19000族标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体现,管理者可以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GB/T19000标准族的理论基础,是GB/T19000族标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体现,管理者可以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应用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卓越人才 高校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内循环浮选处理三元复合驱污水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浩 于忠臣 +1 位作者 王松 刘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9-295,共7页
利用两级内循环浮选技术处理三元复合驱污水,考察了PAM质量浓度、SDBS质量浓度、污水温度、供气量、pH值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利用显微镜成像技术分析油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AM的存在能够减小SDBS对油-水分... 利用两级内循环浮选技术处理三元复合驱污水,考察了PAM质量浓度、SDBS质量浓度、污水温度、供气量、pH值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利用显微镜成像技术分析油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AM的存在能够减小SDBS对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提高油去除率。三元复合驱污水温度和初始油浓度对油去除率影响较小,而污水pH值、供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大。当pH>9.5、供气量为1.5~2.0m3/h和水力停留时间2.0h时,三元复合驱污水油去除率较高,达到85%以上。显微镜成像显示,油粒直径在3.0~15.0μm范围,水力停留时间前1.0h中污水中油粒数量减少较多,而后1.0h中减少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内循环 浮选 聚丙烯酰胺(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臭氧氧化对剑水蚤和圆水蚤的灭活效能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煜坤 马健伟 +1 位作者 于忠臣 于清江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67-75,119,共10页
大庆市某水厂水库原水存在季节性污染、夏季富营养化严重,以及原水中剑水蚤、圆水蚤等浮游动物大量孳生的问题,以水厂现有的臭氧氧化工艺对剑水蚤和圆水蚤去除效果极不理想。文章研究了微纳米气泡臭氧及活性炭催化微纳米气泡臭氧体系对... 大庆市某水厂水库原水存在季节性污染、夏季富营养化严重,以及原水中剑水蚤、圆水蚤等浮游动物大量孳生的问题,以水厂现有的臭氧氧化工艺对剑水蚤和圆水蚤去除效果极不理想。文章研究了微纳米气泡臭氧及活性炭催化微纳米气泡臭氧体系对两种水蚤的灭活效果,并对灭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臭氧投加量下,微纳米气泡臭氧比普通气泡臭氧灭活速度和灭活效果都有明显的提升,受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较小,另外对持续灭活水蚤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微纳米气泡臭氧灭活水蚤的最佳液相质量浓度为1.5 mg/L,处理25 min对两种水蚤都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处理5 min后停止曝气,30 min后对剑水蚤和圆水蚤的持续灭活率分别提升了28.5%和25.3%,而普通气泡仅提升了6.6%和8.8%。另外,试验还发现,活性炭催化微纳米气泡臭氧体系可提高对水蚤的灭活速度,对水蚤灭活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臭氧氧化 剑水蚤 圆水蚤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聪 于忠臣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第10期176-179,共4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真随机数发生器,利用一对振荡环路之间的相位漂移和抖动以及亚稳态作为随机源,使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原始序列运算作为后续处理。在Xilinx Virtex-5平台的测试实验中,探讨了振荡器数量以及采样频率...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真随机数发生器,利用一对振荡环路之间的相位漂移和抖动以及亚稳态作为随机源,使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原始序列运算作为后续处理。在Xilinx Virtex-5平台的测试实验中,探讨了振荡器数量以及采样频率等参数对随机序列的统计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产生的随机序列能够通过DIEHARD测试,性能满足要求。由于仅使用了普通逻辑单元,使得本设计能够迅速移植到ASIC设计,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随机数发生器 振荡环 相位漂移与抖动 亚稳态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钟源分割方法在时钟树综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茜 于忠臣 《中国集成电路》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本文以sha256算法模块的数字后端物理设计为例,提出了将多时钟源分割技术应用在传统时钟树综合中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后,利用有效时钟偏移,仅通过少量时钟缓冲器的插入就解决了该模块设计中的建立时间违例问题,大大降低了后续时序收敛工... 本文以sha256算法模块的数字后端物理设计为例,提出了将多时钟源分割技术应用在传统时钟树综合中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后,利用有效时钟偏移,仅通过少量时钟缓冲器的插入就解决了该模块设计中的建立时间违例问题,大大降低了后续时序收敛工作的复杂度,将时序修复耗时缩短为采用传统方法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时钟树综合 多源时钟树 时序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三元采出水处理沉降效果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凯 于忠臣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11期33-35,45,共4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目前油田仍使用以沉降罐分离和过滤罐过滤为主的处理流程,但随着三元复合驱规模的扩大,采出水中成分趋于复杂,造成原水中悬浮固体增加,水中含油量去除困难,沉降分离效果逐渐变差。根据三元采出水的特点,分析...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目前油田仍使用以沉降罐分离和过滤罐过滤为主的处理流程,但随着三元复合驱规模的扩大,采出水中成分趋于复杂,造成原水中悬浮固体增加,水中含油量去除困难,沉降分离效果逐渐变差。根据三元采出水的特点,分析了三元采出水沉降分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采出水沉降分离效果措施,即沉降罐增加气浮选功能,可提高杂质去除效率;增设斜板缩短沉降距离,提高油珠分离效果;采用序批式沉降,提高油珠聚并能力。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均验证了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采出水 沉降分离 气浮技术 斜板除油 序批式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钟树综合中的有效时钟偏移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晓 于忠臣 《空间电子技术》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随着芯片设计向更高的频率发展,传统的时钟树综合策略是尽量减小时钟偏移,但是这样的时钟树综合策略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序收敛的需要,因此引入了有效时钟偏移的概念。文章通过一个在TSMC 0.13μm工艺并流片成功的芯片BES7000作为设计实... 随着芯片设计向更高的频率发展,传统的时钟树综合策略是尽量减小时钟偏移,但是这样的时钟树综合策略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时序收敛的需要,因此引入了有效时钟偏移的概念。文章通过一个在TSMC 0.13μm工艺并流片成功的芯片BES7000作为设计实例,分析了有效时钟偏移引入之后对改进时序建立时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树综合 有效时钟偏移 时序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7TDMI的SoC芯片的原型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朝 万培元 于忠臣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12期73-73,75,共2页
验证是SoC(系统芯片)设计的重要环节,FPGA原型验证平台能以实时的方式进行软硬件协同验证,缩短SoC的开发周期,验证系统级芯片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降低SoC系统的开发成本。本文介绍了基于ARM7TDMI处理器核的SoC芯片设计项目,提出相应的F... 验证是SoC(系统芯片)设计的重要环节,FPGA原型验证平台能以实时的方式进行软硬件协同验证,缩短SoC的开发周期,验证系统级芯片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降低SoC系统的开发成本。本文介绍了基于ARM7TDMI处理器核的SoC芯片设计项目,提出相应的FPGA软硬件协同设计与验证的方案,并在此SoC芯片开发过程中得以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FPGA软硬件协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