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于庆峰 苗庆丰 +1 位作者 史海滨 胡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以不覆盖(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量为5t/hm^2(JF_1),7.5t/hm^2(JF_2),10t/hm^2(JF_3)和12.5t/hm^2(JF_4)共5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为研究秸秆覆盖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以不覆盖(CK)为对照,设置秸秆覆盖量为5t/hm^2(JF_1),7.5t/hm^2(JF_2),10t/hm^2(JF_3)和12.5t/hm^2(JF_4)共5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规律、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阶段耗水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棵间土壤蒸发量则与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在拔节—抽雄吐丝期分别达到全生育期的峰值和最低值。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对棵间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开始呈现减弱趋势。秸秆覆盖在低温时起到了增温效果,而高温时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春玉米苗期至拔节期,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高2.14℃,4.23℃,5.53℃和6.56℃;春玉米抽雄吐丝至灌浆期的高温季节,处理JF_1,JF_2,JF_3和JF_4平均较CK低0.89℃,1.70℃,2.70℃和3.06℃,为春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温度条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温度平均日变幅呈现减小趋势,且当秸秆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各土层温度变化趋于稳定。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当覆盖量达到10t/hm^2时增幅趋于稳定,此时处理JF_3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处理CK高24.89%和39.42%。综合分析,该地区春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覆盖量宜采用1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量 耗水量 土壤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秸秆覆盖玉米田春播期土壤水热盐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庆峰 苗庆丰 +2 位作者 史海滨 胡敏 张俊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为探究秸秆覆盖玉米田秋收后不同整地耕作措施对翌年春播期土壤水热盐状况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试验设置免耕、少耕和旋耕共3个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秸秆覆盖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 为探究秸秆覆盖玉米田秋收后不同整地耕作措施对翌年春播期土壤水热盐状况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试验设置免耕、少耕和旋耕共3个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秸秆覆盖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是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各处理不同土层温度整体表现为旋耕>少耕>免耕,春播期气温较低,相对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玉米种子的萌发;各处理不同土层含水率整体表现为免耕>少耕>旋耕,但各处理水分条件均适宜玉米种子的萌发;在一定的土壤含水率范围内,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温度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各处理不同土层含盐量整体表现为旋耕>少耕>免耕,0—2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值分别为1.818 g/kg,1.845 g/kg,1.984 g/kg,均适宜玉米的种植;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出苗率影响显著,且旋耕处理出苗率最高,平均较免耕和少耕处理高9.25%和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耕作方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土壤含盐量 出苗率 玉米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于庆峰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也显著增加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要一手抓疫情...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也显著增加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脱困,保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三要加强辽宁省情教育,增强高校毕业生在辽就业创业的信心,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在辽就业、兴业、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兰线粉质粘土路基填筑试验分析
4
作者 于庆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液塑限含水率高、塑性指数大是粉质粘土所具有的特点。当粉质粘土用于北方地区铁路路基时,其压实质量对将来防止冻胀病害的发生以及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包兰线的粉质粘土用于铁路路基时进行的填筑工艺试验,对碾压... 液塑限含水率高、塑性指数大是粉质粘土所具有的特点。当粉质粘土用于北方地区铁路路基时,其压实质量对将来防止冻胀病害的发生以及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包兰线的粉质粘土用于铁路路基时进行的填筑工艺试验,对碾压机械、填料的含水率、虚铺厚度、碾压工艺等参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施工时的最佳含水率要求接近填料的最优含水率,当超过最优含水率较多时难以压实;合理的虚铺厚度为30~35 cm;26T压路机吨位过大,不宜用于粉质粘土路基的填筑碾压,对于20 T压路机,合理的碾压工艺为1静+1弱+4~5强+1静;当填土的碾压质量较差时,K30值的应力—沉降量曲线形状呈"S"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兰线 粉质粘土 虚铺厚度 填筑工艺 压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敏 苗庆丰 +1 位作者 史海滨 于庆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8-632,共5页
由于传统普通农用地膜覆盖造成的农田残留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发展使用可降解新型地膜势在必行。为进一步验证和筛选出适宜河套灌区玉米种植的地膜覆盖类型,试验设置普通地膜、生物地膜、液态地膜和不覆膜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地膜... 由于传统普通农用地膜覆盖造成的农田残留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发展使用可降解新型地膜势在必行。为进一步验证和筛选出适宜河套灌区玉米种植的地膜覆盖类型,试验设置普通地膜、生物地膜、液态地膜和不覆膜4个处理,对比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类型对土壤水热状况以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生育前期,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无显著性差异,但5~1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高于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增温、保温效果。生育中后期,生物地膜出现破损,保温效果减弱,但一定的降温效应避免了春玉米遭受高温的危害。整个生育期内,生物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0~4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为春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生物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差异性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液态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综合分析,在河套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较适宜采用生物地膜来逐步替代普通地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肥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敏 苗庆丰 +1 位作者 史海滨 于庆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3,共5页
为探究生物炭在河套灌区滴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ST1)、30 t/hm^2(ST2)、45 t/hm^2(ST3)和60 t/hm^2(ST4)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炭量对土壤含水率、温度、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 为探究生物炭在河套灌区滴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适用性,试验设置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为15 t/hm^2(ST1)、30 t/hm^2(ST2)、45 t/hm^2(ST3)和60 t/hm^2(ST4)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炭量对土壤含水率、温度、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耕层土壤含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均明显高于CK,且当施炭量达到45 t/hm^2,效果最为显著,各生育期0~20 cm平均含水率较CK高15.01%、19.60%、13.12%、11.06%和3.38%。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玉米全生育期内,各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较CK高37.48%~56.09%,差异性显著,以处理ST4增幅最大;速效磷平均较CK高51.26%~69.75%,差异性显著,且处理ST3增幅最大;速效钾平均较CK高25.97%~49.37%,差异性显著;碱解氮含量平均较CK高29.91%~51.88%,差异性显著,以处理ST3增幅最大。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温度,且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当施炭量达到45 t/hm^2后,增温效果减弱。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处理ST1、ST2、ST3和ST4分别较CK增产11.05%、18.56%、22.46%和18.72%,差异性显著。综上所述,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的水肥热条件,且增产效果显著,较适宜在河套灌区膜下滴灌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膜下滴灌 土壤含水率 土壤养分 土壤温度 玉米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洪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颗粒组成关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敏 姬宝霖 +2 位作者 任志勇 杜园园 于庆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8,90,共3页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建立了淤地后土壤养分含量与颗粒组成之间的逐步多元回归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通过土壤颗粒快速... 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粒径组成的测定,建立了淤地后土壤养分含量与颗粒组成之间的逐步多元回归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通过土壤颗粒快速预测土壤养分含量,且有一定精度,可以判定土壤养分丰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洪淤地 养分含量 颗粒组成 逐步多元回归模型 公乌素引洪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释放器的研制与投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庆峰 高恩忠 《黑龙江石油化工》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论述了新型释放器的研制投用过程.解决了浮选池反应时好时坏的问题,浮选反应效果好,除乳化油能力强,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设备.
关键词 释放器 炼油 污水处理场 浮选池 释放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石油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邵强 于庆峰 +2 位作者 徐忠 王宇航 韩广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5-86,92,共3页
阐述创新型石油企业的概念和特点,构建创新型石油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基础层、环境层、机制层和能力层,共下设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实例表明,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石油企... 阐述创新型石油企业的概念和特点,构建创新型石油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基础层、环境层、机制层和能力层,共下设1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实例表明,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石油企业的创新程度,与该石油企业的实际状况基本吻合,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石油企业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流域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及水文演变驱动因素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阿龙 于庆峰 +2 位作者 于婵 房丽晶 高瑞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30,共7页
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水文气象、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和草地管理方式等数据,设计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并采用M-K法进行水文气象序列突变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揭示土壤-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径流模型模拟草原... 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水文气象、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和草地管理方式等数据,设计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并采用M-K法进行水文气象序列突变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揭示土壤-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径流模型模拟草原流域产汇流特征,建立草原流域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径流系数数学模型及SWAT模型,探讨环境变化对草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突变发生在1998年,最低气温突变最早(1982年),降水突变最晚(2001年),相隔19年;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介于0.19~14.23 m/d,空间变异性显著,均值仅为2.87 m/d,而干容重最大值、最小值与均值接近,毛管上升含水率极差最大,饱和含水率次之;模拟降水-径流试验及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径流系数为0.424,突变前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系数变化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突变后超过了50%;SWAT模型表明突变后流域径流变化的气候变化贡献率为79%,人类活动贡献率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流域 空间分布 模拟降水-径流试验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渗模型对垂直线源灌线源长度的适用性
11
作者 程慧娟 于庆峰 王全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分析垂直线源灌下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探明不同线源长度的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常规入渗模型对垂直线源灌下不同线源长度入渗规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线源长度的增加,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增大;3... 为了分析垂直线源灌下土壤水分的入渗规律,探明不同线源长度的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常规入渗模型对垂直线源灌下不同线源长度入渗规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随着线源长度的增加,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增大;3种模型均能模拟不同线源长度下的入渗规律,其中Kostiakov入渗公式最精确,Philip入渗模型更适合于入渗前期和中期的模拟,Horton(变形)入渗公式更适合于入渗中期和后期的模拟,并且更适合于线源长度大于20 cm的情况;得出不同线源长度下3种入渗模型的经验公式,3种入渗模型入渗率的经验公式精确度均高于累积入渗量的精确度,3种入渗模型累积入渗量的计算值均高于实测值.该研究结果可为垂直线源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线源灌 线源长度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不完全川崎病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庆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3期168-168,共1页
患儿男,21d,因不规则发热12d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史。体检:T38.2℃,P140次/min,R36次/min,WT3.4kg足月儿貌,刺激后哭声响亮,
关键词 副脾 误诊 肾上腺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他尼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洪峰 古飞 于庆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培美他尼 疗效观察 常见 脏器功能衰竭 RSV 时期 合并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辉 秦冉 于庆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46,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和脑脊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均行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91.67%);脑脊液细胞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不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脑脊液改变不一致;脑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和脑脊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均行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病毒性脑炎脑电图阳性率高(91.67%);脑脊液细胞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不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异常程度与脑脊液改变不一致;脑电图持续异常,提示预后差,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航道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彦波 于庆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航道航行水域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包括不同风、浪、流等环境下操船危险度及安全评价结果,进、出港所需时间,并推荐航道的合理宽度,为工程结构设计和操船规程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船舶操纵模拟器 安全评价 航道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69例误诊分析
16
作者 朱洪峰 古飞 +1 位作者 于庆峰 李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误诊分析 过敏性咳嗽 慢性咳嗽 误诊病例 隐匿型 CVA 唯一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造成石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几种不安全因素
17
作者 曹佩龙 王晓南 +1 位作者 于庆峰 徐咏梅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1-4,I0001,共5页
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人、机、物三者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几种关键因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等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关系进行了重点的论述。从各类事故发生后的原因统计分析看,人的因素或... 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人、机、物三者的关系,详细论述了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几种关键因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等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关系进行了重点的论述。从各类事故发生后的原因统计分析看,人的因素或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安全事故 不安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乙酰胺抢救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02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朱洪峰 卜香兰 +2 位作者 于庆峰 古飞 李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3期38-,共1页
1997年1月前,我们采用常规剂量乙酰胺肌注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抢救成功率低,后遗症发生率较高。1997年1月以后,改用大剂量乙酰胺早期静注为主的综合抢救方案,疗显著提高,且安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乙酞胺 静注 大剂量 神经系统后遗症 心肌损害 观察组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