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观察与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朱丽芳 石统昆 +2 位作者 于寿昌 邵平扬 史晓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本病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以及自动血球记数仪分别对 30例KD急性...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与本病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以及自动血球记数仪分别对 30例KD急性期患儿血清CD6 2P及 5 0例KD急性期患儿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检测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结果 KD组急性期血浆CD6 2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KD急性期患儿血浆CD6 2P呈高表达 ,PLT、PCT、PDW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急性期KD患儿体内血小板代谢旺盛 ,释放因子较多 ,活化程度显著增高 ,表现为高聚集、高黏附 ,高凝固及低血浓度的血液流变特点 ;而此期也正是临床KD患儿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瘤形成的高峰期 ,提示活化的血小板参与或促发了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动态检测CD6 2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抗炎抗凝措施 ,对于减轻KD患儿血管炎症 ,防止血栓形成 ,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