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TB胺化废水中副产物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宪峰 周群 王伯周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0,46,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分辨率质谱对间苯三酚法制备TATB的胺化废水中的副产物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AETB)进行了定性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AETB的含量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外标... 采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分辨率质谱对间苯三酚法制备TATB的胺化废水中的副产物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AETB)进行了定性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AETB的含量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外标法对此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85∶15),检测波长为224nm,进样量为10μL。外标法中所得峰面积与AETB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实验所得结果准确合理,可作为制备TATB产生的胺化废水中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残留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B AETB 高效液相色谱 外标法 耐热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对CL-20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于宪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8-80,共3页
用DSC和TG研究了含纳米碳管的CL-20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加入降低了CL-20的起始分解温度和分解峰温度,活化能由原来的184.3kJ/mol降低为172.2kJ/mol,放热量也由原来的2604.48J/g降低到2256.69J/g。同时,随着纳米碳管百分含... 用DSC和TG研究了含纳米碳管的CL-20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纳米碳管的加入降低了CL-20的起始分解温度和分解峰温度,活化能由原来的184.3kJ/mol降低为172.2kJ/mol,放热量也由原来的2604.48J/g降低到2256.69J/g。同时,随着纳米碳管百分含量的增大,CL-20的起始分解温度、分解峰处温度、活化能以及放热量都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0 纳米碳管 热分解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棉气凝胶的微结构及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宪峰 晋苗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研究硝化棉(NC)气凝胶的微结构及其与热性能的关系,用溶胶-凝胶法以及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硝化棉气凝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红外联用(TG-FTIR)表征了其微观结构、结晶性及热性能。结果表明:NC气凝胶的微观... 为研究硝化棉(NC)气凝胶的微结构及其与热性能的关系,用溶胶-凝胶法以及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硝化棉气凝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红外联用(TG-FTIR)表征了其微观结构、结晶性及热性能。结果表明:NC气凝胶的微观结构为纳米颗粒堆积成的纳米多孔结构。其结晶遭到破坏,呈非晶无序特征。与NC相比,NC气凝胶的DTG峰温及DSC放热峰温度分别提前7℃和11℃,分解热由1429.87 J·g-1提高至1689.21 J·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学 硝化棉( NC)气凝胶 纳米结构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聚合固化成型发射药3D打印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睿 杨伟涛 +2 位作者 姜再兴 于宪峰 王琼林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1,382,共5页
针对传统发射药制备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结构成型的问题,利用基于光固化成型3D打印技术制备了黑索今(RDX)+光敏树脂体系发射药,利用旋转黏度计、红外成像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3D打印发射药的物料黏度、光聚合固化反应放热、力学特性等... 针对传统发射药制备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结构成型的问题,利用基于光固化成型3D打印技术制备了黑索今(RDX)+光敏树脂体系发射药,利用旋转黏度计、红外成像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3D打印发射药的物料黏度、光聚合固化反应放热、力学特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稀释剂可以将光敏树脂黏度由42Pa·s降至1.5Pa·s,且在很小的剪切速率下就能够降到极小值;光聚合固化过程为放热反应,固化过程最高温度51.1℃,满足RDX等含能材料的安全要求;3D打印发射药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6.46、36.1和10.2MPa,常温力学强度与常规火药相当。试验结果论证了光聚合固化3D打印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发射药 3D打印 增材制造 快速成型 光聚合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爆序列飞片起爆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凯民 于宪峰 +1 位作者 蔡瑞娇 严楠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0,64,共5页
在考虑受主炸药盖片对撞击入射冲击波衰减作用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飞片起爆计算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改进模型更符合实际系统。
关键词 传爆序列 飞片起爆 冲击波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HX-1不敏感传爆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亚峰 于宪峰 +4 位作者 田轩 赵凯 杨雄 王晓峰 刘青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0-42,46,共4页
为了研究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性能,对比研究了JHX-1传爆药和JH-14传爆药的感度、可压性、力学强度、冲击波感度、爆速及慢速烤燃特性。结果表明:JHX-1传爆药的可压性、力学强度和能量与JH-14传爆药相当;JHX-1传爆药的临界起爆压力较JH-1... 为了研究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性能,对比研究了JHX-1传爆药和JH-14传爆药的感度、可压性、力学强度、冲击波感度、爆速及慢速烤燃特性。结果表明:JHX-1传爆药的可压性、力学强度和能量与JH-14传爆药相当;JHX-1传爆药的临界起爆压力较JH-14高出1.82GPa,提高了28%;JHX-1传爆药的慢速烤燃反应级别为燃烧,而JH-14传爆药的慢速烤燃反应级别为爆轰,所以JHX-1传爆药在冲击波感度和慢速烤燃特性等方面优于JH-14传爆药,可以作为不敏感传爆药替代敏感型的传爆药JH-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爆药 不敏感特性 冲击波感度 临界起爆压力 爆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Al@PTFE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吕英迪 于宪峰 +5 位作者 姚冰洁 姜俊 石强 郑晓东 郭涛 邱少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1-818,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纳米铝粉的应用性能以及能量水平,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l@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对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电子能谱... 为进一步提高纳米铝粉的应用性能以及能量水平,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l@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对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电子能谱成像分析(TEM-MAPPING)、X射线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分析了材料的结构与组成;采用氧弹法测试了样品的燃烧热,对Al@PTFE复合材料在空气气氛下的燃烧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放热过程。结果表明,Al@PTFE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六氟环氧丙烷与氩气体积比为1∶1,流速为100mL/min,300℃裂解条件下反应60min;Al@PTFE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核壳结构,表面包覆层为聚四氟乙烯,厚度约4.5nm;Al@PTFE复合材料在440℃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预点火放热过程以及失重现象,失重率为3.5%,与原料纳米铝粉相比,Al-PTFE复合材料燃烧热提升了4.1%,能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纳米铝粉 化学气相沉积 核壳结构 聚四氟乙烯 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核壳结构Al/PVDF/M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热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姜一帆 于宪峰 +7 位作者 李辉 李娜 张建侃 蒋周峰 张明 李瑞勤 戴亚堂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为提高铝粉释能速率与释能效率,采用两步低温液相法制备了双层核壳结构的Al/PVDF/NiO和Al/PVDF/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通过XRD和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和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通过SEM和FIB-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为提高铝粉释能速率与释能效率,采用两步低温液相法制备了双层核壳结构的Al/PVDF/NiO和Al/PVDF/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通过XRD和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和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通过SEM和FIB-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组分间的复合方式;采用氧弹量热仪测试了不同MIC材料的燃烧热;通过同步热分析量热仪(TG-DSC)研究了不同MIC材料的热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两种MIC材料均为双层核壳结构的花球状形貌,包覆层厚度约为300nm;Al/PVDF/NiO和Al/PVDF/CuO复合物的初始氧化放热峰温分别为990℃和997℃,热反应活性明显提升;复合物放热量大幅提升且放热更为集中;与Al粉相比,Al/PVDF/NiO和Al/PVDF/CuO复合物的氧化反应速率和燃烧效率大幅提升,氧化反应速率分别提升了77.4%和78.5%;燃烧效率分别是Al粉的4.4倍和5.1倍,证明双层核壳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MIC材料的热反应活性,使放热反应过程更加集中,有助于提升热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核壳结构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 铝粉 聚偏氟乙烯(PVDF) 过渡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n-Al/PVDF复合粒子及其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宁 于宪峰 +3 位作者 郭婉肖 甘璐瑶 韩志伟 王伯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0-2136,共7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压、接收距离等4种因素对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和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mm针头内径,1mL/h推进速率,10cm接收距离,12kV输出电压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最为规整,平均粒径为75nm,与原料n-Al颗粒基本一致;PVDF包覆层厚度均匀,平均厚度为5nm。DSC测试结果显示,按此条件制备的样品在惰性气氛及空气气氛条件下放热量最大,且均大于其他条件下制备的样品,PVDF包覆层能够显著改善n-Al粉末能量释放效率,使铝粉反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PVDF复合粒子 静电喷雾法 纳米粒子 正交试验 放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Al/Fe_2O_3纳米铝热剂储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坤 李国平 +3 位作者 于宪峰 郑剑 王鲁 罗运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57,共5页
利用SEM、XRD和DSC研究了制备方法对Al/Fe2O3纳米铝热剂储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共混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60 d后,活性铝的平均粒径减小4 nm,使得铝热反应放热量降低13%,之后趋于稳定;机械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7 d后,活... 利用SEM、XRD和DSC研究了制备方法对Al/Fe2O3纳米铝热剂储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共混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60 d后,活性铝的平均粒径减小4 nm,使得铝热反应放热量降低13%,之后趋于稳定;机械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7 d后,活性铝平均粒径减小3 nm,120 d之后,缓慢减小至57.8 nm,活性铝的减少使得铝热反应放热量损失高达16%,;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纳米铝热剂储存120 d后,活性铝平均粒径减小仅1 nm,明显地减缓了纳米铝粉的氧化,放热量损失仅为6%,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热剂 铝热反应 储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信传爆序列长通道冲击起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凯民 于宪峰 +1 位作者 史玉彬 严楠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3,共5页
长通道起爆传爆技术虽已应用于一些引信,但目前未见有关该技术的研究文献,其可靠性缺乏定量的证明。为此,用实验方法定量研究引信传爆序列中两种薄底壳首发雷管经长通道起爆敏感针刺继发雷管的有效作用距离和可靠性。研究表明:一定尺寸... 长通道起爆传爆技术虽已应用于一些引信,但目前未见有关该技术的研究文献,其可靠性缺乏定量的证明。为此,用实验方法定量研究引信传爆序列中两种薄底壳首发雷管经长通道起爆敏感针刺继发雷管的有效作用距离和可靠性。研究表明:一定尺寸范围内,影响施主雷管长通道能量传递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药高和底壳。合理设计引信传爆序列长通道雷管—雷管序列能够满足高瞬发、有效作用距离长、可靠性高的引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爆序列 冲击起爆 长通道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锚喷支护 提高工程质量
12
作者 于宪峰 汤玉山 《煤矿现代化》 2002年第2期20-20,共1页
根据巷道的实际埋围岩松动圈测试以及围岩和变形机理,合理选择锚喷支护形式和参数,通过实践证明利用锚喷二次支护技术来控制软岩巷道,与其它支护形式相比更能达到较理想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 锚喷支护 工程质量 软岩 围岩控制 二次支护 变形机理 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梁支护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13
作者 于宪峰 汤玉山 《煤矿现代化》 2002年第4期32-32,共1页
部分回采巷道采用单一的锚杆支护技术,曾一度给我矿带来了较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随着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采用锚梁支护技术将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巷道支护 支护参数 破坏形式 锚梁支护技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战局间中继的新方法——单工无线自动中继
14
作者 任喜录 于宪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1-72,76,共3页
提出了实现某野战程控交换设备之间局间组网的新的中继方式——单工无线自动中继方式,并详细阐述了单工无线自动中继概念、工作原理及实际意义。
关键词 程控交换 中继 单工无线自动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