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旭 于国祥 沈西挺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7-12,共6页
随着经济预测、电力预测等各种预测的兴起,预测对各种领域的重要性开始显现。针对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不能准确判别使用合适的神经网络,论文归纳了几种常用于预测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组合神经网络,并总结... 随着经济预测、电力预测等各种预测的兴起,预测对各种领域的重要性开始显现。针对在建立预测模型时不能准确判别使用合适的神经网络,论文归纳了几种常用于预测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组合神经网络,并总结了相应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预测范围。以某蓄电池厂近几年的销售量为例,检验各种预测模型的精度。预测结果显示,用单一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时,因自身的局限,使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不高。相比之下,组合预测模型更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可以较充分的降低预测风险,保证预测结果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模型 L-M算法 RBF神经网络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组合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的负压抽吸收集装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国祥 张斌 梅宁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了便于清除近海海面的海藻,设计了一种水陆两栖海藻收集装置,利用负压抽吸原理由吸收装置将海水和海藻的混合物抽入到收集箱内,再利用重力分离原理由过滤装置实现海水和海藻的分离。通过理论分析模拟和试验验证可得出:随着抽吸管直径... 为了便于清除近海海面的海藻,设计了一种水陆两栖海藻收集装置,利用负压抽吸原理由吸收装置将海水和海藻的混合物抽入到收集箱内,再利用重力分离原理由过滤装置实现海水和海藻的分离。通过理论分析模拟和试验验证可得出:随着抽吸管直径增大,其抽吸流量越大,收集箱内漩涡位置离入口越远,抽吸效果越好。但考虑到制作费用等实际情况,抽吸管直径不易过大,以直径78 mm为最佳。这种海藻收集装置具有处理量大、收集效果好、不易堵塞、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以应用于各种海洋藻类的收集、分离和清理,且还非常适合潮间带海藻的收集和清理,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收集装置 负压抽吸 重力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Smith串级复合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彦军 于国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37-239,共3页
针对控制对象存在大惯性、纯迟延和参数时变的情况,对典型PID串级控制系统加以改进,提出了模糊Smith串级复合控制策略,将Smith预估器引入副回路并利用模糊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克服大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稳... 针对控制对象存在大惯性、纯迟延和参数时变的情况,对典型PID串级控制系统加以改进,提出了模糊Smith串级复合控制策略,将Smith预估器引入副回路并利用模糊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克服大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且具有动态性能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 串级控制系统 模糊Smith串级复合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时变系统解的收敛性
4
作者 朱钟霖 于国祥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23,共8页
本文是在 Richards J A 提出的关于周期时变系统一种闭型解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并从理论上论证这种闭型解的唯一性和收敛性,最后以一个周期时变系统的例子,用计算机分析,证明这种闭型解的正确性.
关键词 周期时变系统 收敛性 时变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长岛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及秋季迁徙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国祥 谢茂文 +3 位作者 陈雅楠 陈丽霞 王毅花 刘冬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目的】了解山东长岛猛禽的群落结构,揭示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秋季迁徙时序、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促进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方法】于1987—2019年秋季,在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的固定网场开展环志,获得猛禽数量的监测数据。于2019... 【目的】了解山东长岛猛禽的群落结构,揭示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秋季迁徙时序、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促进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方法】于1987—2019年秋季,在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岛的固定网场开展环志,获得猛禽数量的监测数据。于2019年10月对2只凤头蜂鹰佩戴了卫星跟踪器,系统采集其秋季迁徙信息。使用SPSS 22.0分析猛禽的群落结构和凤头蜂鹰的种群动态趋势。使用ArcView GIS 3.3和Google Earth对卫星跟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87—2019年在长岛共环志猛禽29种78039只,群落中鹰形目、鸮形目和隼形目的数量分别占60.74%、38.59%和0.66%,其中红角鸮、松雀鹰和雀鹰为绝对优势种,分别占总数的32.54%、29.48%和23.19%。凤头蜂鹰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指数在33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4.1%。其秋季迁徙途经长岛的时间主要为9—10月中旬,迁徙高峰期为9月19日—10月2日。卫星跟踪显示,1只雌性成鸟和1只雄性亚成鸟秋季迁徙离开长岛后,均向西南方向跨越中国,分别于11月18日和12月7日到达马来西亚和越南越冬。成鸟的平均及最大瞬时飞行速度分别为44.6±17.5和88.7 km·h-1,均高于亚成鸟的40.4±18.4和81.7 km·h-1。【结论】凤头蜂鹰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处于增长状态,其秋季迁徙可能采用差别迁徙策略,雌性成鸟比雄性亚成鸟中途停歇时间短,迁徙进程较快,迁徙路线更长,到达越冬地更早,越冬地纬度更低。这种时空隔离机制可以减少凤头蜂鹰在中途停歇地或越冬地对资源的种内竞争。对比日本种群的迁徙路线可以推测凤头蜂鹰不同地理种群可能采用链状迁徙策略,即高纬度越冬种群迁往高纬度进行繁殖,意味着其繁殖地质量可能随纬度呈梯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凤头蜂鹰 秋季迁徙 种群动态 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体模型对碟式斯特林发电装置集热腔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汉林 李浩 +1 位作者 张海涛 于国祥 《太阳能》 2014年第10期18-21,共4页
通过对吸热器所处的集热腔建立辐射换热模型,经计算有40%进入集热腔的太阳能未被吸收,导致吸热器的光热转化效率较低。基于对集热腔的黑体模型假设,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吸热器表面进行人工处理镀黑镍的方法以提高... 通过对吸热器所处的集热腔建立辐射换热模型,经计算有40%进入集热腔的太阳能未被吸收,导致吸热器的光热转化效率较低。基于对集热腔的黑体模型假设,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吸热器表面进行人工处理镀黑镍的方法以提高吸热器对太阳能的吸收效率,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进一步使吸热器对太阳能的吸收效率提高到90%以上,有利于提高碟式斯特林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式斯特林 吸热器 吸收率 镀黑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