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及其同工酶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于嘉屏 金家文 +1 位作者 许绍辉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9-179,共1页
我们对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一周中的血清淀粉酶及其同工酶进行了监测,观察了血清总淀粉酶(Amy)、胰淀粉酶(P-Amy)、胰淀粉酶/总淀粉酶(P-Amy/Amy)比值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和仪器... 我们对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一周中的血清淀粉酶及其同工酶进行了监测,观察了血清总淀粉酶(Amy)、胰淀粉酶(P-Amy)、胰淀粉酶/总淀粉酶(P-Amy/Amy)比值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和仪器淀粉酶测定试剂盒(上海长征公司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胰腺炎 淀粉酶 同工酶 血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淀粉酶/总淀粉酶比值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于嘉屏 金家文 +1 位作者 许绍辉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淀粉酶同工酶 急性 胰腺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正常人体组织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嘉屏 金家文 +1 位作者 许绍辉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9-230,共2页
除了胰腺、腮腺疾病外还有一些疾病如胆囊炎、小肠梗阻、消化道溃疡穿孔、异位妊娠、恶性肿瘤等也可出现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患病组织含有淀粉酶,在炎症时通过各种途径入血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但至今国内... 除了胰腺、腮腺疾病外还有一些疾病如胆囊炎、小肠梗阻、消化道溃疡穿孔、异位妊娠、恶性肿瘤等也可出现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患病组织含有淀粉酶,在炎症时通过各种途径入血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但至今国内外对于各种人体组织淀粉酶含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同工酶 人体组织 淀粉酶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同工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嘉屏 许绍辉 张国治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4-65,共2页
本文探讨了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同工酶的方法.用pH6.2的0.02mol/L 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电泳缓冲液,可使β-NAHA 与β-NAHB 得到较好的分离.结果表明此法对肝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NAH 同功酶 电泳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肌酸激酶鉴定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爱华 许绍辉 +2 位作者 于嘉屏 宓庆梅 樊笑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为鉴定因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 MB”等于或高于总CK活性的标本 ,本文建立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活化能测定、热失活试验、免疫学方法和电泳法结合等的巨CK鉴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48例中 ,2例含有巨CK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CK MB和CK MM之... 为鉴定因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 MB”等于或高于总CK活性的标本 ,本文建立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活化能测定、热失活试验、免疫学方法和电泳法结合等的巨CK鉴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48例中 ,2例含有巨CK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在CK MB和CK MM之间出现一条荧光带。活化能测定范围在 45~ 6 5kJ/mol之间 ,与正常CK MM相同。免疫学方法鉴定系CK MM与免疫球蛋白的复合物。另外 30例含有巨CK2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位于CK MM的阴极侧。活化能测定大于 80kJ/mol以上。 16例含有CK BB。巨CK1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联系 ,巨CK2 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肌酸激酶 琼脂糖凝胶电泳 活化能 热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分子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爱华 于嘉屏 +2 位作者 顾鹏飞 陈军 樊笑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巨分子酶 临床 疾病 巨肌酸激酶 巨乳酸脱氢酶 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γ-谷氨酰转肽酶糖链的凝集素亲和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龙宪连 于嘉屏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癌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糖链结构的变化以寻找新的肝癌标志物。方法 将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γ GT抽提液、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 ,分别用ConA和DSA两种固相凝集素柱进行亲和层析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收... 目的 研究肝癌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糖链结构的变化以寻找新的肝癌标志物。方法 将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γ GT抽提液、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 ,分别用ConA和DSA两种固相凝集素柱进行亲和层析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收集管的γ GT活力并计算不同结合组分的百分比。结果 肝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肝组织相比 ,其γ GT中与ConA柱不结合的组分明显升高 ,弱结合和强结合的组分显著降低 ;在DSA柱上则相反 ,不结合的γ GT组分显著降低 ,弱结合和强结合的γ GT组分显著升高。血清γ GT分析结果与此相似。结论 肝组织癌变后 ,其γ GT的糖链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2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减少 ,3、4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增高。提示带多天线糖链结构的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Γ-谷氨酰转肽酶 凝集素亲和层析 糖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均值质控法用于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 被引量:5
8
作者 沈薇 张军 于嘉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了解移动均值质控法(XB质控)可否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标本。方法以仪器均值为靶值,设定±3%浮动范围,观察一定数量标本的数据情况,在认为可初步运用XB质控的前提下校准好仪器的工作状态,继续验证。结果观察校准前13d121个数据点2... 目的了解移动均值质控法(XB质控)可否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标本。方法以仪器均值为靶值,设定±3%浮动范围,观察一定数量标本的数据情况,在认为可初步运用XB质控的前提下校准好仪器的工作状态,继续验证。结果观察校准前13d121个数据点2040个标本情况,通过校准仪器得出XB质控法的靶值设定±3%浮动范围的允许范围,继续验证15d,结果只有一个失控点,但并未发生失控。通过XB质控发现仪器自动进样系统出现了故障。结论XB质控可运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B质控 血液常规检验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醇脱氢酶同工酶)的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宓庆梅 于嘉屏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鉴定血清乳酸脱氢酶 (LD)同工酶检测中出现的第 6条带“LD6”的蛋白质性质。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LD6”相对分子质量 ,免疫转移印迹法鉴定人血清中“LD6”抗原性。结果 测定人血... 目的 鉴定血清乳酸脱氢酶 (LD)同工酶检测中出现的第 6条带“LD6”的蛋白质性质。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LD6”相对分子质量 ,免疫转移印迹法鉴定人血清中“LD6”抗原性。结果 测定人血清LD同工酶时出现的第 6条带“LD6”为醇脱氢酶 (alcoholdehydrogenase ,AD)同工酶 ,相对分子质量为 80 0 0 0 ,用western免疫固定转印法鉴定核实。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表明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6”与血清“LD6”为同一物质。 1 0 0例患者有 37例血清含有AD ,其中 34例AD活性≥LD总活性7.9% ,病人 1周内死亡 ,死亡率达 91 .9%。结论 正常人血清内不易检测出AD活性 ,而正常肝组织内有强的AD Ⅱ活性。当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时 ,AD从肝细胞内逸出 ,释放入血 ,导致血清AD活性明显升高。血清中AD活性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亡标志物 血液 醇脱氢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电泳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血清Amy和ALP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华 翁维明 +2 位作者 许绍辉 于嘉屏 王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淀粉酶同工酶 碱性磷酸酶 同工酶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乳酸脱氢酶2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爱华 顾鹏飞 +2 位作者 于嘉屏 竺蓓 邓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巨乳 乳酸脱氢酶 治疗 假性 巨分子酶 临床误诊 正常 文献 情况 正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 王爱华 +1 位作者 顾鹏飞 于嘉屏(指导)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 获得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 (uMtCK)的全长基因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研制抗uMtCK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从培养的肿瘤细胞 (Hela细胞 )中成功扩增出 10 6 2bp的uMtCK的基因片段 ,插入到质粒pMD18 T中 ,经酶切和... 目的 获得人线粒体肌酸激酶广泛型亚型 (uMtCK)的全长基因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研制抗uMtCK多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从培养的肿瘤细胞 (Hela细胞 )中成功扩增出 10 6 2bp的uMtCK的基因片段 ,插入到质粒pMD18 T中 ,经酶切和测序证实为uMtCK的基因编码序列 ,再插入到质粒pQE30 ,转化大肠埃希菌 ,诱导重组质粒pQE30 uMtCK表达酶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 ,并进行SDS PAGE、westernblot鉴定及酶活性测定。纯化的uMtCK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uMtCK多抗。结果 RT PCR扩增出的片段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为uMtCK的基因 ;在大肠埃希菌M15中实现了高效、可溶性的融合表达 ,表达量约 17%。重组uMtCK具有CK样催化活性 ,表明原核表达的uMtCK具有类似于天然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经免疫印迹分析 ,制备的抗uMtCK多抗适合作uMtCK的进一步分析之用。结论 人uMtCK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制备了针对uMtCK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 大肠埃希菌 亚型 高效表达 肌酸激酶 线粒体 抗体制备 酶切 测序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