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批评·文学史·新兴文类写作--於可训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於可训 方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8,F0002,共9页
一文学批评与审美体验方舟:於老师,您是小说评论领域的专家,同时您还自己创作小说,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进行小说创作的?是当评论家久了,本身掌握了许多素材,并且熟知小说创作技法,因此尝试着自己写小说,还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想把自己... 一文学批评与审美体验方舟:於老师,您是小说评论领域的专家,同时您还自己创作小说,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进行小说创作的?是当评论家久了,本身掌握了许多素材,并且熟知小说创作技法,因此尝试着自己写小说,还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爱好,想把自己关于人生的感悟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论 文学批评 於可训 创作小说 个人兴趣爱好 创作技法 方舟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典与现代之间──论近期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冲击波 创作潮流 近期小说 现代主义 话语权力 现代现实主义 人道主义 理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的困境与蜕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103,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遭遇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学边缘化趋势的加剧;作家价值立场的混乱;文学文体的泛化。与此同时,新世纪文学也在发生艰难的蜕变,主要表现在:先锋作家的转向;向民间文化、文史典籍、传统诗文和方言土语寻求艺...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遭遇的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学边缘化趋势的加剧;作家价值立场的混乱;文学文体的泛化。与此同时,新世纪文学也在发生艰难的蜕变,主要表现在:先锋作家的转向;向民间文化、文史典籍、传统诗文和方言土语寻求艺术创新的文体资源和语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困境 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於可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98-102,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篇小说保持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老中青三代作家各擅胜场,不同题材佳构迭出,依旧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镇。
关键词 新世纪 当代文学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书的命运和阐释的历史——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被引量:3
5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61,共4页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也是在革命队伍中遭受磨难最多的女作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出众的女作家的创作,从她初涉文坛的20年代到她复出后的80年代,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在这个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她经历了从早期的以表现知识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为主,到逐渐转向以反映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创作发展过程。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她从1946年开始创作,后来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丁玲作为一个作家,也是丁玲的人生道路的辉煌的顶点。这部作品同时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新收获,是毛泽东的“延座讲话”以后中国新文学再度发生历史性转换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开端与起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阐释史 接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的历史与历史的阐释 被引量:2
6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阐释和重释,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其中既包含有因历史的变动而引起的阐释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的变化,也包含有这种阐释和重释活动的历史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含的一种阐释的契机或者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 对现代文学经典的阐释和重释,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其中既包含有因历史的变动而引起的阐释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的变化,也包含有这种阐释和重释活动的历史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所隐含的一种阐释的契机或者可能性。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重释何以成为可能?重释经典需要注意哪几个原则?支持现代文学经典重释的学理资源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期文学版特邀请於可训、陈漱渝、秦弓、王宁四位教授对上述问题作了多角度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中国现代文学 阐释 学理 王宁 存在 历史 活动 价值取向 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关山林性格及其文化涵义──对《我是太阳》中心人物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於可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2-88,共7页
什么是关山林性格及其文化涵义对《我是太阳》中心人物的文化阐释於可训1已经很久没有一部文学作品的中心人物像《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这样引人注目了,即使是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长篇小说中的人物也是如此。对关山林作为一种人物形... 什么是关山林性格及其文化涵义对《我是太阳》中心人物的文化阐释於可训1已经很久没有一部文学作品的中心人物像《我是太阳》中的关山林这样引人注目了,即使是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的长篇小说中的人物也是如此。对关山林作为一种人物形象、作为一种性格类型的阐释,已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是太阳》 文化涵义 英雄性 文化阐释 山林 和平时期 中心人物 思想性格 英雄悲剧 英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科学的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的科学性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文学批评对于科学性的追求是一个渐进过程,常常表现为一种"片面性形式",即在不同阶段上,文学批评追求科学性的目标和侧重点,所取的方法、途径,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对立和互相取代的。文学批评的科学性不... 在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文学批评对于科学性的追求是一个渐进过程,常常表现为一种"片面性形式",即在不同阶段上,文学批评追求科学性的目标和侧重点,所取的方法、途径,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对立和互相取代的。文学批评的科学性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它兼有文学和科学的"双重本质"。对文学批评的科学性的理解,应该是合乎科学的一般规范,同时又应该具备文艺学的学科特征,尤其要顾及文学批评活动的特殊性质和文学批评对于科学性的特殊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科学性 “双重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 被引量:1
9
作者 於可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本文认为,当代文学由于其时间的进行态和开放性,研究者需要对其发展的进程不断进行新的历史整合,这种整合将会引起整个文学史系统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整合取得了许多新的学术进展,也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偏颇和局限。对此。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格局 历史整合 文学史家 中国新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文本 五四新文学 文学史研究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边的散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於可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 198 5年以后 ,我国的散文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 ,异国游记、学术小品、文化散文与生活小品等 ,有较突出的发展。然而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近两年在北京、上海等文学研究较发达地区才开始重视和讨论。本刊今年第七期刊登陈剑晖先生《论“诗性散文”》后 ,引起学界关注和良好的回应 ,因此我们续编此笔谈 ,以拓展相关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理论研究 研究视域 诗性散文 学术小品 文化散文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现代文学革新看传统的转化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1,共7页
近现代文学革新是依托传统进行的,现代新文学是从传统逐渐蜕变出来的。近现代文学革新的反传统,不是整体性的,而是单边的,要"推倒"的是文人创作的正统诗文的传统,所接续的是起于民间的白话文学的传统。反思近现代文学革新的... 近现代文学革新是依托传统进行的,现代新文学是从传统逐渐蜕变出来的。近现代文学革新的反传统,不是整体性的,而是单边的,要"推倒"的是文人创作的正统诗文的传统,所接续的是起于民间的白话文学的传统。反思近现代文学革新的这种单边反传统形式,有助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文学 改良与革命 单边反传统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立的环境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文学主体性问题的一个角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1988年第10期40-44,48,共6页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既然不是"孤立的" "寓言式的抽象品",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就不会是纯粹的思辨哲学的一个抽象的命题,而是与人置身其中的实践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哪些性质的环境因素对文学...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既然不是"孤立的" "寓言式的抽象品",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也就不会是纯粹的思辨哲学的一个抽象的命题,而是与人置身其中的实践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哪些性质的环境因素对文学创作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以为这是考察文学主体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角度.本文着重从对立的环境因素("逆境")主论,至于主体对环境的一般关系,存而不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性问题 缺乏性动机 现实环境 文学创作 人与环境 有机体 艺术创造 激发作用 弗洛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古典与民歌基础上发展新诗——毛泽东的诗学思想及其理论构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於可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91,共8页
毛泽东诗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在古典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他的诗学思想的理论构成及对当代诗学所发生的影响,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他的文化思想,主要是他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本位主义的文化立场;第二个层面是他的独特的文艺思... 毛泽东诗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在古典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他的诗学思想的理论构成及对当代诗学所发生的影响,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他的文化思想,主要是他的民族主义和民间本位主义的文化立场;第二个层面是他的独特的文艺思想;第三个层面是他对诗歌创作、诗歌历史和诗歌理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学思想 古典与民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忠孝观念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於可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73,共7页
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对与忠孝观念有关的文学题材所作的艺术处理,和不同时期作家对忠孝观念所持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忠孝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也逐渐在向现代发生"创造性转化"。简单提倡忠孝观念,... 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对与忠孝观念有关的文学题材所作的艺术处理,和不同时期作家对忠孝观念所持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忠孝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资源,也逐渐在向现代发生"创造性转化"。简单提倡忠孝观念,并非重建国民道德,重整伦理秩序的正确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情况,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忠孝观念,加以新的阐发,融入新的精神元素,才能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发生应有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观念 现代文学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8
15
作者 於可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近40多年来的创作,大胆突破,不断探索,迭经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也是宝贵的创作经验,需要进行系统总结。相近或相似的创作实践,其间必有一定的历史关联。重视这种历史关联,通过系统总结,在不同时代作家相近或相似...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近40多年来的创作,大胆突破,不断探索,迭经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也是宝贵的创作经验,需要进行系统总结。相近或相似的创作实践,其间必有一定的历史关联。重视这种历史关联,通过系统总结,在不同时代作家相近或相似的创作经验之间,建立一种历史联系,形成一种经验的谱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经验总结 现实主义经验 中国传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
16
作者 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88,133,共6页
巴金研究已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近30年里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对近3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大致梳理,可以厘清巴金研究发展的脉络,展示近年出现的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为今后的巴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巴金研究 传记式研究 思想研究 创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权政治的历史寓言
17
作者 於可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3,共4页
作为一部遵从现实主义原则创作的历史小说,《张居正》当然力求真实地、本质地再现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新政"的历史,但这样的历史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也不必要通过文学的方式"还原"和"再现"出来的。... 作为一部遵从现实主义原则创作的历史小说,《张居正》当然力求真实地、本质地再现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新政"的历史,但这样的历史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也不必要通过文学的方式"还原"和"再现"出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这样的历史,说到底,还是为了表达他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看法。而这种理解和看法,事实上也就是作者心目中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熊召政写了一个历史人物张居正,不如说他是借张居正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极权政治的一种阐释、理解和评价。《张居正》写尽了极权政治模式的种种精细微妙、机巧诡谲之处,也写尽了这种极权政治模式的种种风翻云卷、潮起潮落的机运。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张居正》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是中国极权政治的一种历史寓言。作者的意图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张居正这样一位封建时代的改革家,而是通过张居正的悲剧结局葬送那个极权政治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极权政治 历史寓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重建与21世纪文学(笔谈)
18
作者 杨义 柯汉琳 +7 位作者 龙泉明 陈剑晖 於可训 丁帆 张永泉 王兆胜 高旭东 韩雪临 《河北学刊》 2001年第4期17-24,78,共9页
20世纪90年代,文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商业化浪潮、大众文学的双重冲击下,文学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纷乱无序的“无名”时代,而文学的这种无序状态,实际上是价值观念混乱、价值立场缺失的必然结果。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坚守人文主... 20世纪90年代,文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商业化浪潮、大众文学的双重冲击下,文学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纷乱无序的“无名”时代,而文学的这种无序状态,实际上是价值观念混乱、价值立场缺失的必然结果。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坚守人文主义的立场,维护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尊严,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命运的学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文学评论》、《东方文化》杂志和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3月15日-19日,在华南师大举办了“价值重建与21世纪文学”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上述议题进行了自由而热烈的讨论。我们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言发表于此,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重建 21世纪 文学创作 中国 文学价值 消费 文学精神 鲁迅 文学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 被引量:25
19
作者 於可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77,共6页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於可训1作为在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於可训1作为在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人生模式 社会人生 “新写实” 道家哲学 《来来往往》 相对幸福 自然能力 自然本性 受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莉论 被引量:22
20
作者 於可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4-62,共9页
池莉以短篇小说《月儿好》引人注意。《月儿好》很容易让人想起贾平凹的《满月儿》。《月儿好》确实如《满月儿》透着一股灵气,这淡淡的一抹此后便成了池莉的小说的基本的艺术色调。《月儿好》还有一种内涵方面的东西,也与池莉在此前后... 池莉以短篇小说《月儿好》引人注意。《月儿好》很容易让人想起贾平凹的《满月儿》。《月儿好》确实如《满月儿》透着一股灵气,这淡淡的一抹此后便成了池莉的小说的基本的艺术色调。《月儿好》还有一种内涵方面的东西,也与池莉在此前后的创作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情感生活 生存环境 人生价值 日常生活 生活形式 表现形式 生存意义 理想与现实 池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