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标记用于葡萄、苹果等7种果树的品种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于华平 房经贵 +3 位作者 张美勇 杨光 曹雪 谭洪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5-9,共5页
针对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中易出现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以葡萄、梅、杏、桃、李、苹果、梨七种果树的不同品种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果树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了技术上的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理想的反应条件能够保证RAPD技术具... 针对RAPD技术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中易出现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以葡萄、梅、杏、桃、李、苹果、梨七种果树的不同品种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果树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了技术上的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理想的反应条件能够保证RAPD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适用于鉴定果树品种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不同长度的引物的RAPD技术在几种果树品种鉴定中体现出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方面不同的特点。其中,碱基数为9、10与11的引物在杏、桃、李和梅上的多态性较高且谱带清晰,苹果、梨和葡萄更适合应用11个碱基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品种鉴定 引物长度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法鉴定榧树属植物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华平 赵鹂 +2 位作者 程晓建 王燕飞 徐伟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3,共5页
以19个榧树属植物的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选用11个碱基组成的随机引物并筛选退火温度对其进行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分析,根据特异性谱带构建相应的图谱关系,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法(MCID),快速、准确鉴别... 以19个榧树属植物的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进行DNA提取,选用11个碱基组成的随机引物并筛选退火温度对其进行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分析,根据特异性谱带构建相应的图谱关系,通过人工绘制品种鉴别图法(MCID),快速、准确鉴别这19个榧树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ID 榧属 RAPD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及其优化技术在果树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华平 程晓建 +1 位作者 房经贵 宋长年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综述RAPD技术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优化技术,重点介绍其在果树种质资源的起源、遗传多样性及鉴定等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科学的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RAPD技术 种质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油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华平 程晓建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4期100-101,共2页
根据浙江省各地油茶的调研,分析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以及油茶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油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葡萄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彦苹 王晨 +2 位作者 于华平 蔡斌华 房经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140,共6页
比较了CTAB法、改良CTAB法、Trizol法、SDS-苯酚法和改良SDS法5种RNA提取方法提取葡萄叶片、花序、茎尖、卷须和果实组织RNA的效果。并进一步从总RNA中分离出了高质量的低分子量RNA(LMWRNA),建立了葡萄LMWRNA提取的方法。改进后的改良SD... 比较了CTAB法、改良CTAB法、Trizol法、SDS-苯酚法和改良SDS法5种RNA提取方法提取葡萄叶片、花序、茎尖、卷须和果实组织RNA的效果。并进一步从总RNA中分离出了高质量的低分子量RNA(LMWRNA),建立了葡萄LMWRNA提取的方法。改进后的改良SDS法能够克服果实中RNA提取难度大的问题,能够从果实中提取到质量和产量都很高的RNA。结果表明,改良SDS法适用于葡萄叶片、花序、茎尖、卷须组织中总RNA的提取,改进的改良SDS法是从果实中提得LMWRNA较佳选择。在总RNA提取的基础上建立的葡萄LMWRNA提取方法能够达到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总RNA LMWRNA 提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磊 上官凌飞 +2 位作者 房经贵 刘崇怀 于华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30,共8页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随机下载葡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8925条,利用Phrap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拼接后形成5642条序列,利用MISA软件共发掘出含有SSR位点的序列336条,共含有367个SSR位点,候选SSR位点出现的频率为6.50%...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随机下载葡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8925条,利用Phrap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拼接后形成5642条序列,利用MISA软件共发掘出含有SSR位点的序列336条,共含有367个SSR位点,候选SSR位点出现的频率为6.50%。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数目分别为79(21.53%)、83(22.62%)、29(7.9%)、60(16.35%)和116(31.61%)。利用Primer 3.0 Plus软件随机设计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产物多态性。50对引物中有36对引物能在20个葡萄品种中扩增出理想的PCR产物,占总引物的72%。其中,26对引物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利用16对经过验证的EST-SSR引物对20个葡萄品种亲缘关系的分析获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EST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RAPD标记的花梅与果梅品种的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玉娟 房经贵 +3 位作者 于华平 汪诗珊 李晓颖 陈翔高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了探讨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的2种类型———花梅与果梅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3条长度为11 bp的随机引物以及严格筛选退火温度的改良RAPD-PCR优化体系对25个花梅和21个果梅品种的基因组总DNA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UPGM... 为了探讨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的2种类型———花梅与果梅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3条长度为11 bp的随机引物以及严格筛选退火温度的改良RAPD-PCR优化体系对25个花梅和21个果梅品种的基因组总DNA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UPGMA聚类方法对46个花梅与果梅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强的23条随机引物,共从46个花梅和果梅品种基因组总DNA中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81.7%,说明花梅和果梅各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6个花梅和果梅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3;在遗传相似系数0.66处,供试的46个品种被分为5组。A组包含6个果梅品种和11个花梅品种;B组仅包含4个花梅品种;C组包含16个品种,其中15个品种为果梅;D组仅包含4个花梅品种;E组也仅包含5个花梅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花梅和果梅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遗传背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RAPD标记 花梅 果梅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建枫 于华平 《成人教育》 2012年第12期31-33,共3页
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扶持政策不配套、投入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方式与农民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浙江广... 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扶持政策不配套、投入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方式与农民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指出了现阶段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新型农民 农村实用人才 农民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黑葡萄不同节段硬枝扦插成苗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曹雪 黄振喜 +3 位作者 杨光 王晨 于华平 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扦插繁殖是葡萄最主要的育苗方式,用枝条直插建园是近年来葡萄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节位的插条以及采集时期对葡萄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均对扦插的成活与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中部节位... 扦插繁殖是葡萄最主要的育苗方式,用枝条直插建园是近年来葡萄大面积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试验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节位的插条以及采集时期对葡萄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均对扦插的成活与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中部节位插条成活后生长速度比上、下部节位快,而冬季插条采集时期越晚,扦插苗生长越好。本研究为葡萄苗木繁育中硬枝插条的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插条 不同节位 采集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5G+人工智能助力的“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开放教育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苹芳 于华平 赵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269-272,共4页
分析了当前新农科背景下针对农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农科课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人工智能的新农科课程开放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端设备、5G网络和课程服务器三个... 分析了当前新农科背景下针对农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农科课程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人工智能的新农科课程开放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端设备、5G网络和课程服务器三个部分。基于这一教学体系,可以开展虚拟课堂教学、增强型教学和沉浸式教学,满足不同人群的教学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新农科课程开放学习的效果。该教学体系的提出旨在高质量培养农民大学生,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开放教育 5G 人工智能 农民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