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性心肌病关键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
作者 蒲烨 易琮翔 +2 位作者 常烨婷 赵蔚 于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4期380-384,共5页
肥胖性心肌病是由肥胖作为病因引起的心脏形态、功能和代谢异常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该病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炎症反应、能量代谢、氧... 肥胖性心肌病是由肥胖作为病因引起的心脏形态、功能和代谢异常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患病率持续上升,该病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肥胖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炎症反应、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钙稳态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共同参与肥胖性心肌病的病理过程。深入理解这些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为肥胖性心肌病的治疗策略和针对治疗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性心肌病 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钙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大模型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建明 龚循飞 +2 位作者 于勤 罗锋 廖程亮 《汽车文摘》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交互是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为了研究AI大模型赋能智能座舱实现多模态交互的技术原理,利用AI大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分析了多模态交互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评估国内外科技公司和车企在多模态交互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百度、华为、腾讯和科大讯飞的大语言模型,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AI大模型在多模态交互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任务处理效率与准确性,增强了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最后探讨了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前景,为AI技术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智能座舱 多模态交互 AI大模型 技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建明 龚循飞 +2 位作者 于勤 樊华春 罗锋 《汽车文摘》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为了分析电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并探索其创新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概述了电驱动系统中的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指...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为了分析电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并探索其创新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概述了电驱动系统中的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指标。通过分析电驱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包括电机设计、控制算法、散热技术、功能安全在内的创新方向,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电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驱动系统 电机控制器 永磁同步电机 控制算法 功能安全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的动态黏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于勤 张丽 +2 位作者 曹建华 王强 范雪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14,共5页
将木浆进行预处理、醋化和水解后得到的二醋酸纤维素片溶解于丙酮溶剂中,形成了不同质量分数二醋酸纤维素纤维(CDA)的纺丝溶液。采用Physica MCR101流变仪进行动态扫描实验,考察了CDA纺丝溶液的动态黏弹性。结果表明:当角频率一定时,随... 将木浆进行预处理、醋化和水解后得到的二醋酸纤维素片溶解于丙酮溶剂中,形成了不同质量分数二醋酸纤维素纤维(CDA)的纺丝溶液。采用Physica MCR101流变仪进行动态扫描实验,考察了CDA纺丝溶液的动态黏弹性。结果表明:当角频率一定时,随着CDA纺丝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或温度的降低,纺丝溶液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均呈现增加趋势,但损耗角正切(tanδ)逐渐降低。当纺丝溶液的质量分数或温度一定时,随着角频率的增加,纺丝溶液的G'、和G″相应增加,而tanδ和η*则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动态黏弹性 储能模量 损耗模量 损耗角正切 复数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流变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于勤 张丽 +3 位作者 曹建华 郭叶书 王强 范雪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为研究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成形工艺,采用Physica MCR101流变仪测试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纺丝溶液的流动曲线。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出纺丝溶液的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和黏流活... 为研究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成形工艺,采用Physica MCR101流变仪测试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纺丝溶液的流动曲线。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出纺丝溶液的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流变参数。结果表明: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为切力变稀非牛顿流体,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表观黏度和结构黏度指数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加;随着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的表观黏度和结构黏度指数呈现增大趋势,而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流变性能 表观黏度 非牛顿指数 结构黏度指数 黏流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纤维纺丝溶液的挤出胀大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于勤 王强 范雪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0,共4页
为研究二醋酸纤维素纤维(CDA)纺丝溶液在正三角形喷丝孔出口处的挤出胀大行为,通过激光外径测量仪,对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温度、流量的纺丝液和不同长径比的喷丝孔的挤出胀大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一定时... 为研究二醋酸纤维素纤维(CDA)纺丝溶液在正三角形喷丝孔出口处的挤出胀大行为,通过激光外径测量仪,对不同剪切速率条件下,不同质量分数、温度、流量的纺丝液和不同长径比的喷丝孔的挤出胀大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一定时,随着CDA纺丝液质量分数和纺丝液流量的增加,挤出胀大比也逐渐增加;提高纺丝液温度和增加喷丝孔长径比,挤出胀大比则呈现下降趋势。当剪切速率增加时,不同质量分数、不同温度和不同流量的纺丝液及不同长径比的喷丝孔的挤出胀大比也在增加,并且增加程度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分析正三角形喷丝孔纺制二醋酸纤维或丝束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纺丝溶液 挤出胀大 正三角形 喷丝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浆液浆膜性能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勤 范雪荣 王强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应用醚化剂和玉米淀粉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阳离子淀粉浆料,并测试了其浆液、浆膜性能以及与PVA混合浆的浆液、浆膜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粘度热稳定性良好,浆膜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其他变性淀粉接近,磨耗较低,对纯棉纱、涤棉混纺纱... 应用醚化剂和玉米淀粉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阳离子淀粉浆料,并测试了其浆液、浆膜性能以及与PVA混合浆的浆液、浆膜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淀粉粘度热稳定性良好,浆膜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其他变性淀粉接近,磨耗较低,对纯棉纱、涤棉混纺纱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与PVA混合浆的浆液、浆膜性能比单独使用阳离子淀粉或PVA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 阳离子淀粉 制备 PVA 浆液 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浆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于勤 范雪荣 +1 位作者 王强 巩晶晶 《印染助剂》 CAS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介绍了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概述了国内外阳离子淀粉浆料的浆液、浆膜和浆纱性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阳离子淀粉与PVA 混合浆的性能及阳离子淀粉浆料的应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淀粉浆料 研究进展 阳离子淀粉 制备方法 研究现状 浆纱性能 国内外 混合浆 PVA 浆液 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绒纯纺围巾的织造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勤 倪春锋 +3 位作者 沈骅 马华东 王鸿博 朱丹莲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简述牦牛绒纤维的优良性能,提出织制牦牛绒围巾的意义。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组不同织造工艺制得的8.3 tex牦牛绒精梳纯纺围巾的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织造工艺对牦牛绒围巾的经向断裂强力影响最大。据此,测试了5种不同织造工艺织制的牦牛... 简述牦牛绒纤维的优良性能,提出织制牦牛绒围巾的意义。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组不同织造工艺制得的8.3 tex牦牛绒精梳纯纺围巾的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织造工艺对牦牛绒围巾的经向断裂强力影响最大。据此,测试了5种不同织造工艺织制的牦牛绒围巾的经向断裂强力,得到了最优织造工艺,即综平时间220 mm,后梁高度88 mm,投梭力280 mm,投梭时间216 mm,经停架位置210 mm。为开发高档牦牛绒围巾产品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牦牛绒围巾 织造工艺 经向断裂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SU浆料及与PVA混合浆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勤 沈骅 倪春锋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7,共3页
为探讨PR-SU浆料取代PVA浆料的可能性,首先将PR-SU浆料与多种常用变性淀粉浆料的浆液、浆膜性能做对比,然后测试并对比了5种不同配比的PR-SU、PVA混合浆料浆液和浆膜性能。结果显示:PR-SU浆料的浆液黏度热稳定性比较良好,浆液的黏附性... 为探讨PR-SU浆料取代PVA浆料的可能性,首先将PR-SU浆料与多种常用变性淀粉浆料的浆液、浆膜性能做对比,然后测试并对比了5种不同配比的PR-SU、PVA混合浆料浆液和浆膜性能。结果显示:PR-SU浆料的浆液黏度热稳定性比较良好,浆液的黏附性、浆膜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常用变性淀粉浆料,而浆膜的断裂强度与其接近;PR-SU浆料与PVA浆料配比改变时,混合浆浆液对棉、涤/棉的黏附差异以及浆膜的断裂强度、磨耗差异并不明显,表明PR-SU浆料可以取代PVA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SU浆料 PVA浆料 浆液性能 浆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272A型梳毛机改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勤 倪春锋 +2 位作者 汤颖杰 张文滨 马华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受现有设备和技术的限制,采用毛纺工艺路线纺制长度较短的牦牛绒纤维精梳制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分梳点配置、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和出条定量作为因素,对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对B272A型梳毛机进行改造,以纺制... 受现有设备和技术的限制,采用毛纺工艺路线纺制长度较短的牦牛绒纤维精梳制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分梳点配置、锡林针布、道夫针布和出条定量作为因素,对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法对B272A型梳毛机进行改造,以纺制的牦牛绒精梳条的长度损失为测试指标,获得了最佳改造工艺:分梳点配置:分梳单元包括开松辊1个,胸锡林2个,大锡林4个,未采用莫雷尔除草装置,锡林针布型号BD3812×01890,齿密63齿/cm2;道夫针布型号BD4035×02080,齿密:62齿/cm2;出条定量8 g/m。试验发现,改造后的B272A梳毛机纺制的牦牛绒纤维条质量较好,纤维长度损失较低,符合梳毛机的梳理成条要求,为牦牛绒机织纱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毛机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牦牛绒 长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带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勤 王万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术后约束带使用情况,提高术后的护理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5例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约束带、加压固定止血,对照组仅加压止血,未使用约束带。应用约束带固定24 h后,观察比较两组失...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术后约束带使用情况,提高术后的护理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5例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约束带、加压固定止血,对照组仅加压止血,未使用约束带。应用约束带固定24 h后,观察比较两组失眠、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失眠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局部感染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后常规使用约束带能提高术后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术 约束带 护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与阴离子物质的混溶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勤 范雪荣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8,共3页
为研究阳离子淀粉与阴离子物质的混溶性,对阳离子淀粉与聚丙烯酸类浆料、乳化油的混溶性进行了试验。以分离速度和沉降率两个参数为衡量指标检验混溶效果,发现混合浆料中随着聚丙烯酸类浆料和乳化油的比例增加,分离速度加快,沉降率增加... 为研究阳离子淀粉与阴离子物质的混溶性,对阳离子淀粉与聚丙烯酸类浆料、乳化油的混溶性进行了试验。以分离速度和沉降率两个参数为衡量指标检验混溶效果,发现混合浆料中随着聚丙烯酸类浆料和乳化油的比例增加,分离速度加快,沉降率增加,同时试验了不同浓度的混合浆(处理前阳离子淀粉与处理后阳离子淀粉与阴离子物质的混合浆)在室温和95℃条件下的混溶情况。结果表明:处理后阳离子淀粉浆料在95℃条件下与阴离子物质的混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 阳离子淀粉 混溶性 分离速度 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外实习保障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勤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63-64,共2页
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校外实习保障机制的措施,包括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改革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实习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实时监控的在线教学管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高职院校 校外实习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合作的协同策略构建
15
作者 于勤 张圣 陈在铁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6年第10期57-59,共3页
以教育部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基础,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含义与特征,结合协同理论从政、校、行、企四个层面提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合作的协同策略,明确了各个层面的权益和义务,为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协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牦牛绒包芯纱的纺制
16
作者 于勤 沈骅 +3 位作者 任琴琴 顾石磊 倪春锋 马华东 《江苏纺织》 2013年第10期43-44,共2页
PTT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记忆能力,深受消费者青睐;羊绒纤维具有较高的市场空间,但是价格比较昂贵,而牦牛绒纤维的特性类似于羊绒纤维,但是纤维长度较短。本文以毛纺系统为基础,介绍了PTT/牦牛绒包芯纱的工艺流程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纺制的P... PTT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记忆能力,深受消费者青睐;羊绒纤维具有较高的市场空间,但是价格比较昂贵,而牦牛绒纤维的特性类似于羊绒纤维,但是纤维长度较短。本文以毛纺系统为基础,介绍了PTT/牦牛绒包芯纱的工艺流程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纺制的PTT/牦牛绒包芯纱具有较好的手感柔软、舒适,为牦牛绒纤维的多样化产品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纤维 牦牛绒 包芯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
17
作者 于勤 《安徽医学》 2009年第9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过程,病情观察,引流不畅的故障排除,疗效评价,探讨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引流疗效满意。结论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引...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过程,病情观察,引流不畅的故障排除,疗效评价,探讨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引流疗效满意。结论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引流,安全,痛苦少,便于病情监测,有利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绒/棉精梳细特衬衫纱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倪春锋 颜晓青 +1 位作者 于勤 刘巧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2,共4页
研究了牦牛绒与长绒棉混纺生产细特衬衫纱的工艺措施。根据牦牛绒纤维特点,提出了采用毛型纯纺精梳制条与棉型混并纺纱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生产绒/棉混纺类细特机织纱的方法,对牦牛绒脱色、梳毛制条、精梳成条以及混并后纺等工序的工艺条... 研究了牦牛绒与长绒棉混纺生产细特衬衫纱的工艺措施。根据牦牛绒纤维特点,提出了采用毛型纯纺精梳制条与棉型混并纺纱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生产绒/棉混纺类细特机织纱的方法,对牦牛绒脱色、梳毛制条、精梳成条以及混并后纺等工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获得的绒条和纱线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与超过80%的长绒棉混纺,实现了2种原料优势互补,改善了牦牛绒纤维高支成纱的可纺性,获得的较低线密度的绒/棉机织纱适合用于衬衫面料的开发,拓展了牦牛绒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绒 长绒棉 精梳 细特纱 工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二重哔叽的开发与生产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春芳 倪春锋 于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34,共3页
将羊绒、澳毛、涤纶及少量导电纤维混纺成的高支纱线设计成正面为2/2哔叽组织、反面为经二重组织的精纺呢绒产品,阐述了产品技术规格以及织造的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了有关技术参数及织造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且对产品进行了后整理,测试出... 将羊绒、澳毛、涤纶及少量导电纤维混纺成的高支纱线设计成正面为2/2哔叽组织、反面为经二重组织的精纺呢绒产品,阐述了产品技术规格以及织造的工艺流程,简要介绍了有关技术参数及织造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并且对产品进行了后整理,测试出成品的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正反面采用不同组织能体现产品的异面效应;由于加入导电纤维,消除了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干扰,同时提高产品抗起毛起球等级;经过整理后的精纺呢绒成品呢面整洁、手感丰满、光泽柔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哔叽 经二重 设计 后整理 生产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梳毛纺系统的超短羊绒纯纺梳毛工艺与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倪春锋 于勤 +1 位作者 高卫东 王鸿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1,共4页
为了突破长度30 mm以下的超短羊绒不能纯纺精梳制条的技术瓶颈,采用正交试验,对超短羊绒进行了基于精梳毛纺系统的纯纺制条试验,确定了梳毛工艺再造的最优配置条件:开松辊表面配置1对工作辊/剥毛辊单元、胸锡林配置2对工作辊/剥毛辊单... 为了突破长度30 mm以下的超短羊绒不能纯纺精梳制条的技术瓶颈,采用正交试验,对超短羊绒进行了基于精梳毛纺系统的纯纺制条试验,确定了梳毛工艺再造的最优配置条件:开松辊表面配置1对工作辊/剥毛辊单元、胸锡林配置2对工作辊/剥毛辊单元、大锡林配置4对工作辊/剥毛辊单元,去除莫雷尔除草辊,锡林针布齿密为61.7齿/cm2,道夫针布齿密为62.5齿/cm2,绒条出条定量为8 g/m。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获得的超短羊绒精梳条纤维长度平均损伤<0.5 mm,毛粒<16个/g,达到了后道进一步纯纺精梳高支纺纱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毛纺系统 超短羊绒 梳毛机 精梳制条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