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griDEM软件的小麦根系建模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瑾汶 于建群 +4 位作者 孙凯 孙永昌 王扬 梁留锁 于亚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AgriDEM,建立了小麦单条根和整株根系的离散元模型。然后,通过单条根的拉伸试验和仿真,确定了不同含水率(6%、15%和27%)下单条根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并对平行粘接模型的各项粘接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通过土壤堆积角试验和仿真,确定了土壤仿真使用的“黏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各项参数。最后,进行了单条根埋入土壤中的拉拔试验以及实际根系在土壤中的拉拔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中单条根和实际根系受到的平均最大拉拔力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由此证明了所建立的单条根和整株根系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收获后耕整地过程的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AgriDEM软件 小麦根系 根土复合体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橄榄果实建模及杨氏模量参数灵敏度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天月 于涵 +4 位作者 黄东岩 于亚军 李春荣 勾岩 王景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182,共8页
为设计和优化油橄榄果实采收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油橄榄果实进行准确地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几何模型进行构建,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合理地选取,并对其杨氏模量参数灵敏度进行必要地分析。该研究依据离散元法多球建模理论,对皮瓜尔、佛奥、... 为设计和优化油橄榄果实采收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油橄榄果实进行准确地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几何模型进行构建,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合理地选取,并对其杨氏模量参数灵敏度进行必要地分析。该研究依据离散元法多球建模理论,对皮瓜尔、佛奥、莱星、鄂植8号4个品种的油橄榄果实均建立了5、9、13球颗粒模型,并利用EDEM软件中的自动填充功能依次建立13球、基于0光滑度和2光滑度的多球模型,每个品种均建立6个离散元多球模型。通过对比手动填充和自动填充模型的体积比发现,其体积均接近实际种子颗粒外形,且手动填充模型的填充球数较少。同时,对油橄榄果实的接触参数(弹性模量、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以及碰撞恢复系数等)进行了测量。进一步地,为验证模型精度,采用旋转毂仿真试验与实际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球数目越少,其动态休止角就越趋近于实际试验的测量值,综合考虑计算时间得出皮瓜尔、佛奥、莱星、鄂植8号的最优组合球数目均为手动填充5球。通过对料仓堆积试验、颗粒-壁面碰撞试验过程的仿真分析,研究了杨氏模量数值的改变对多球组合单个颗粒及颗粒群体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杨氏模量数值的增大,颗粒-颗粒的叠合量降低,促使堆积高度增加,并导致仿真计算时间增加。此外,随着杨氏模量数值的增大,颗粒-颗粒或颗粒-边界接触碰撞时叠合量随之减少,进而造成接触点数量的减少。该研究更好地理解了离散元仿真结果与杨氏模量之间的关系,从多个维度评价了所建立模型的适用性。所建立的离散元模型及接触参数对油橄榄果实采收设备的设计及优化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休止角 杨氏模量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切割过程仿真的小麦茎秆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验证
3
作者 孙凯 于建群 +4 位作者 赵瑾汶 孙永昌 于亚军 梁留锁 王扬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7,共12页
基于离散元法的小麦植株切割过程仿真,对于小麦收获机械切割部件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准确测量及标定小麦植株力学参数是仿真重要前提。本文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在自主研发的AgriDEM软件中建立小麦茎秆模型。搭... 基于离散元法的小麦植株切割过程仿真,对于小麦收获机械切割部件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准确测量及标定小麦植株力学参数是仿真重要前提。本文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在自主研发的AgriDEM软件中建立小麦茎秆模型。搭建单摆切割试验装置并进行了茎秆动态切割试验,探究了茎秆相关物理特性及切割参数对茎秆切断力的影响,同时,基于AgriDEM软件进行了茎秆单摆动态切割仿真并与实际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准静态粘接力学参数进行动态切割仿真时,茎秆切断力仿真误差随着切割速度增大而增大。为降低不同切割速度下仿真误差,提出了2种茎秆粘接力学参数标定方法。(1)以刚度和临界应力为试验因素的多变量中心组合优化标定方法,得到摆切线速度为1 m/s的情况下,法向刚度、切向刚度、临界法向应力和临界切向应力优化值分别为2.82×10^(11)N/m^(3)、1.32×10^(11)N/m^(3)、9.50×10^(6) Pa和6.46×10^(6) Pa。(2)以粘接半径放大因子为单变量的标定方法,得到摆切线速度为0.5、1.0、1.5、2.0、2.5、3.0 m/s时,粘接半径放大因子优化值分别为0.997、1.106、1.163、1.213、1.323、1.439,并得到切割速度与粘接半径放大因子标定值间的拟合方程。通过最大切割速度为1 m/s的往复式切割试验与仿真对比可知,采用刚度和临界应力组合优化标定方法,茎秆切断力仿真误差由22.55%降低到9.13%;采用粘接半径放大因子的方法,当粘接半径放大因子为1.068时,茎秆切断力仿真误差由22.55%降低至6.58%。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两种参数标定方法可有效降低茎秆动态切割仿真误差,且利用有效切割速度中间值对应的粘接半径放大因子标定值开展往复式切割作业仿真是准确且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小麦切割作业过程仿真和关键切割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秆 离散元法 AgriDEM软件 动态切割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粒机构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大欣 周德义 +2 位作者 于亚军 胡伟 于春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8期34-38,共5页
农业脱粒机构结构复杂、工况恶劣,在进行实物研究时耗时费力。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脱粒机构的工作状态,预测故障,积累数据并提供解决方案。对脱粒机构数字孪生系统的研究表明,选取脱粒滚筒扭矩、滚筒转速、轴承温度、振动加速... 农业脱粒机构结构复杂、工况恶劣,在进行实物研究时耗时费力。采用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脱粒机构的工作状态,预测故障,积累数据并提供解决方案。对脱粒机构数字孪生系统的研究表明,选取脱粒滚筒扭矩、滚筒转速、轴承温度、振动加速度及消耗功率作为关键参数可对脱粒机构物理实体进行准确地状态判断,运用Unity软件和AMESim软件构建物理实体的数字孪生系统可用于虚拟仿真,使用ZigBee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能够满足数字孪生系统数据交互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系统 脱粒机构 脱粒滚筒 数字建模 数据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聚合体的玉米果穗建模方法 被引量:33
5
作者 于亚军 周海玲 +2 位作者 付宏 吴玄辰 于建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174,共8页
在采用离散元法分析玉米脱粒过程时,需要建立玉米果穗的分析模型。该文根据玉米果穗的结构和形态,提出基于颗粒聚合体的玉米果穗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并研制了玉米果穗的建模软件,同时添加到自主研制的玉米脱粒过程分析软件中。通过实际玉... 在采用离散元法分析玉米脱粒过程时,需要建立玉米果穗的分析模型。该文根据玉米果穗的结构和形态,提出基于颗粒聚合体的玉米果穗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并研制了玉米果穗的建模软件,同时添加到自主研制的玉米脱粒过程分析软件中。通过实际玉米果穗与其分析模型的对比和玉米脱粒过程的初步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玉米果穗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采用离散元法分析玉米的脱粒过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分析 建模 软件 玉米 脱粒 颗粒聚合体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樱桃育种进展 被引量:61
6
作者 于亚军 代汉萍 +1 位作者 李宝江 陈丽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较系统阐述了樱桃的分类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明确了优质、自交可孕、不易裂果、耐贮运、适于机械采收、抗病虫、抗寒等现代育种目标,总结了育种技术和手段、生物技术应用,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育成的品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 较系统阐述了樱桃的分类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明确了优质、自交可孕、不易裂果、耐贮运、适于机械采收、抗病虫、抗寒等现代育种目标,总结了育种技术和手段、生物技术应用,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育成的品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我国的樱桃育种情况,并展望了甜樱桃和酸樱桃育种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樱桃 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水肥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7
作者 于亚军 李军 +2 位作者 贾志宽 刘世新 李永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在查阅1970~2004年国内外大量旱作农田水肥耦合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30篇进行了分析总结。综合评述了旱作农田水肥效应关系、水肥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水肥条件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施肥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 在查阅1970~2004年国内外大量旱作农田水肥耦合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中30篇进行了分析总结。综合评述了旱作农田水肥效应关系、水肥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水肥条件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施肥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模型和研究方法等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今后水肥耦合研究应该加强施肥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同时依据不同试验目的选用田间试验或模拟试验,注重构建通用性的水肥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区 水肥耦合模型 作物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区不同施肥量下马铃薯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于亚军 李军 +2 位作者 贾志宽 任广鑫 王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1,共4页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宁南半干旱区不同施肥量下马铃薯盛花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亏缺情况下,4种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宁南半干旱区不同施肥量下马铃薯盛花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关键期土壤水分亏缺情况下,4种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是气孔调节作用的结果。合理增加氮磷肥可以提高作物光合能力,但施肥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应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制约。土壤水分状况越差,增加施肥对作物光合能力的提高效应越差。高肥处理时,由于马铃薯植株生长旺盛,营养生长期水分消耗过大,生殖生长期土壤水分供应状况更差,作物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导致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马铃薯 光合特性 土壤水分 宁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对宁南旱地谷子产量、WUE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于亚军 李军 +1 位作者 贾志宽 王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宁南(海原)旱农试验区,通过谷子生育期补充灌水模拟当地不同降水年型,研究了不同水肥配合对谷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型(不补灌)和平水年型(中补灌和高补灌)水分条件下,谷子产量和WUE的最... 在宁南(海原)旱农试验区,通过谷子生育期补充灌水模拟当地不同降水年型,研究了不同水肥配合对谷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型(不补灌)和平水年型(中补灌和高补灌)水分条件下,谷子产量和WUE的最高值均在中肥水平(N 120 kg/hm2,P2O5108 kg/hm2)时获得。然而,在欠水年型,从施肥增加当季作物产量和提高有限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考虑,中肥水平的施肥量并不经济,而应适当减少施肥量,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但从培肥地力的角度看,这种施肥水平是可取的。在丰水年型(高补灌)水分供应条件下,高肥水平(N 180 kg/hm2,P2O5162 kg/hm2)可使谷子产量达到最高,而中肥水平WUE却最高,因此,从提高旱作农田作物WUE和肥料利用效率角度看,施中等肥量更为合理。不同水肥条件通过改善土壤水分状况而改善作物净光合速率(P n)和蒸腾速率(T r),在水分亏缺的年份,作物受土壤水分胁迫严重,施肥对P n和T r的效应不明显;但当土壤水分供应状况较好时,P n和T r随施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调控 谷子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土壤-蔬菜系统N2O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于亚军 朱波 荆光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18,共6页
2O05年4月11日~2O06年5月8日,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蔬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氮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蔬菜生长对N2O排放的影响,为准确估算蔬菜地N2O排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土壤... 2O05年4月11日~2O06年5月8日,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蔬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氮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及蔬菜生长对N2O排放的影响,为准确估算蔬菜地N2O排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土壤一蔬菜系统在不施氮和施氮(2O0kg,hm^2)情况下,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8.7±13.9),(83.8±16.2)μg/(m^2·h).施氮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O.38%.施氮蔬菜生长期N2O排放呈双峰型季节变化趋势.休闲期N:O排放波动较小,但土壤翻耕导致出现1周左右的突跃性高排放.施氮增加N2O排放量的效应随不同蔬菜生长期间单位时间施肥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蔬菜生长期和休闲期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WFPS)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春季蔬菜生长期N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冬季蔬菜和休闲期土壤N2O排放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时,不施氮情况下,蔬菜地N2O排放通量高于水稻~油菜轮作系统,施氮蔬菜地N2O排放系数也稍高于水稻一油菜系统,表明成都平原蔬菜地N2O排放强度高于大宗粮食作物农田的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 季节变化 菜地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土壤N_2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于亚军 王小国 朱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30-1838,共9页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种菜历史超过20a的紫色土菜地进行了1a 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蔬菜参与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在不施氮和施氮(N150kg/hm2)情况下N2O平均...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种菜历史超过20a的紫色土菜地进行了1a 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菜地N2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蔬菜参与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菜地生态系统在不施氮和施氮(N150kg/hm2)情况下N2O平均排放通量为(50.7±13.3)和(168.4±37.3)μg.m-.2h-1,N2O排放系数为1.86%.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强度高于当地粮食作物农田,其主要原因在于菜地较高的养分水平和频繁的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措施.从菜地N2O排放总量的季节分配来看,有64%的N2O排放量来自于土壤水热条件较好的夏秋季蔬菜生长期,冬春季蔬菜生长期N2O排放量较少,仅占34%.因此,土壤水热条件不同是造成菜地N2O排放量季节分配差异的重要原因.氮肥对增加N2O排放的效应因蔬菜生育期内单位时间施肥强度不同而异,蔬菜生育期越短,施氮对增加N2O排放的效应越明显.不施氮和常规施氮菜地N2O排放通量与地下5cm处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不种蔬菜的空地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并且常规施氮菜地土壤温度(T)对N2O排放通量(F)的影响可用指数方程F=11.465e0.032 T(R=0.26,P<0.01)表示.土壤湿度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当土壤含水空隙率(WFPS)介于60%—75%时更易引发N2O高排放.因此,依据蔬菜生育期特点,结合土壤水分状况调节施肥量与施肥时间可能会减少菜地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通量 季节变化 菜地生态系统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离散元法边界建模软件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亚军 于建群 +1 位作者 陈仲 付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103,98,共6页
针对目前离散元法边界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UG软件二次开发,结合VC++平台、MFC函数库和Access数据库,设计了三维离散元法边界建模软件,实现了与UG软件和三维离散元法分析软件的集成。以型孔轮式排种器为例,通过排种器的CAD设计、排种... 针对目前离散元法边界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基于UG软件二次开发,结合VC++平台、MFC函数库和Access数据库,设计了三维离散元法边界建模软件,实现了与UG软件和三维离散元法分析软件的集成。以型孔轮式排种器为例,通过排种器的CAD设计、排种器工作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法仿真分析以及与试验的对比,证明了边界建模软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边界建模 UG软件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田与菜地N_2O排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亚军 高美荣 朱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田和种菜历史超过20a的菜地进行了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旱地和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特征的差异,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两种农田系统N2O排放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旱地小麦-玉米轮作田和种菜历史超过20a的菜地进行了N2O排放的定位观测,分析了旱地和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特征的差异,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两种农田系统N2O排放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情况下,旱地和菜地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7.8±5.6和50.7±13.3μg m-2h-1,菜地N2O排放通量是旱地农田的3.1倍。在施氮(N 150 kg hm-2)情况下,菜地N2O排放系数较旱地高39.0%。粮食作物参与和蔬菜作物参与对增加各自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的贡献无明显差异。旱地和菜地不同作物季N2O排放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造成单位时间施肥强度存在差异。所以,根据作物生育期特点调节施肥量可能会减少农田生态系统N2O排放量,并且由于菜地各蔬菜生育期长短的差异更大,因此,菜地若能实现精量施肥,其N2O减排的潜力可能大于旱地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菜地生态系统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于亚军 任珊珊 +1 位作者 郭李凯 毕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8,共5页
土壤贮水能力是复垦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基础。因此开展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能力研究对于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a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对象,分析了2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m土层贮水状... 土壤贮水能力是复垦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基础。因此开展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能力研究对于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a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对象,分析了2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m土层贮水状况。结果表明:(1)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土壤容重分别较普通林草地(CK)高12.7%和19.0%(p>0.01)。两种复垦地土壤容重的剖面变化有别于普通农地,并且其差异主要体现在60cm以上土层。(2)SL样地和GL样地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CK样地低20.5%和30.9%,非毛管孔隙度分别较CK低80.0%和74.9%,而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较CK样地高14.1%和2.4%,因此,两种复垦地土壤饱和贮水量和非毛管贮水量明显低于普通农地,但毛管贮水量高于普通农地。(3)SL样地和GL样地1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总贮水量分别较CK样地高7.8%,12.3%和23.5%,34.9%,但两种复垦地与普通农地1m土层含水量和贮水量的差异在60—100cm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山 重构土壤 土壤贮水能力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县雾灵山村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15
作者 景金龙 冀士和 +3 位作者 李探 隋国臣 王宏阳 于亚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兴隆县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特色各异的山区型村庄。以兴隆县雾灵山镇雾灵山村为例,分析了村庄现状、发展优势和劣势,树立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理念,从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 兴隆县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特色各异的山区型村庄。以兴隆县雾灵山镇雾灵山村为例,分析了村庄现状、发展优势和劣势,树立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理念,从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方面合理制定了村庄空间发展规划,以期为类似地区制定相应的村庄空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型村庄 村庄优势 空间发展规划 河北兴隆 雾灵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NO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亚军 王小国 朱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10-2916,共7页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了1.5个轮作周期的NO排放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在不施氮情况下,...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进行了1.5个轮作周期的NO排放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作物参与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系统在不施氮情况下,表现为土壤NO负排放(吸收),而施氮(N150kg/hm2)时NO排放通量为(5.5±3.3)μg m-2h-1,施氮能显著增加土壤NO排放量,并且其效应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水稻季更明显。整个观测期NO排放量有56.1%来自水稻季,而2个小麦季和休闲期NO排放量分别占32.5%和11.4%,由于休闲期NO高排放主要是作物收获后的几次翻地引起的,因此,减少休闲期翻地次数可能会有效减少NO排放。土壤温度是影响NO排放的首要环境因素,并且两者呈线性回归关系,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因土壤湿度本身状况而异,土壤湿度条件较差时,其增加有利于NO排放,而当土壤湿度较好时会抑制NO排放。此外,土壤水热条件还是造成NO负排放(吸收)和作物参与对水稻季和小麦季NO排放贡献有别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排放 水稻-小麦轮作系统 影响因子 土壤水热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优良抗旱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亚军 夏新莉 尹伟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本文在沙棘杂交育种工作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优良抗旱品种雄性植株无性系,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无性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离体培养,建立和优化再生体系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生长旺盛的健康新梢,建立无菌培养... 本文在沙棘杂交育种工作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优良抗旱品种雄性植株无性系,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无性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离体培养,建立和优化再生体系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生长旺盛的健康新梢,建立无菌培养体系效果最好,试管苗再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1)采用培养基WPM+BA0.5mg/L+2,4-D0.5mg/L可以诱导无菌叶片和茎段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采用培养基WPM+BA0.4~0.6+IBA0.02~0.03,可以诱导茎段来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绿色不定芽点;经继代培养后,不定芽最终可以生长成为具有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健壮新梢;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mg/L+NAA0.5mg/L上培养20d后,生根率可以达到100%。2)不定芽也可以直接从茎段或叶片的切口处发生,采用最佳的培养基(WPM+TDZ0.01~0.02mg/L+IBA0.01~0.02mg/L)和适宜的试材类型(从无根组培苗上剪取的茎段和从有根组培苗上剪取的叶盘),不定芽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平均每个茎段上产生的不定芽数为4.45个,叶片上产生3.25个;不定芽再经过增殖、伸长、壮苗(培养基为WPM+BA0.2mg/L+IBA0.05mg/L)后,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mg/L+NAA0.5mg/L上培养20d后亦可100%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抗旱 再生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变毛白杨及其亲缘种扦插生根相关内源酶活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亚军 尚敏克 +3 位作者 侯义龙 张立娟 于大永 姜国斌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共3页
毛白杨为扦插难生根树种,而芽变毛白杨较易生根。芽变毛白杨插条内POD活性比毛白杨低,在生根过程中与另一亲缘种大官杨相比,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IAAO活性与毛白杨变化趋势相反,与大官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不定根出现时期,芽变毛白杨... 毛白杨为扦插难生根树种,而芽变毛白杨较易生根。芽变毛白杨插条内POD活性比毛白杨低,在生根过程中与另一亲缘种大官杨相比,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IAAO活性与毛白杨变化趋势相反,与大官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不定根出现时期,芽变毛白杨插条内的POD和IAAO活性均为最高。芽变毛白杨组培苗生根过程中POD和IAAO活性变化趋势与田间苗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变毛白杨 内源酶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旱轮作稻田一氧化氮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9
作者 于亚军 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3-1609,共7页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分别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两种水旱轮作稻田进行了一个轮作周期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速率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速率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 应用静态暗箱/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法分别对成都平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两种水旱轮作稻田进行了一个轮作周期的一氧化氮(NO)排放速率定位观测,分析了NO排放速率特征及施氮、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轮作稻田NO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8.3±3.7)μg·m-2·h-1和(7.2±5.4)μg·m-2·h-1,而整个轮作周期NO排放总量分别为(58.1±29.2)kg·hm-2和(37.4±14.0)kg·hm-2。施氮既是NO排放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也能显著增加NO排放量,并且其增加效应在水稻季更明显。整个轮作周期NO排放量超过一半来自水稻季,旱季和休闲期NO排放量较少,休闲期NO高排放主要是作物收获后翻地引起的,因此减少休闲期翻地次数可能会有效减少NO排放。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N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温度与NO排放速率呈线性关系,但土壤湿度对NO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在土壤湿度条件较差的作物季,土壤湿度的提高有利于NO排放,而当土壤湿度较好时,土壤湿度的提高会抑制NO排放;同时,土壤水热状况较差也是造成土壤NO负排放(吸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排放 水旱轮作稻田 影响因子 土壤水热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垦煤矸山重构土壤剖面养分状况研究
20
作者 于亚军 任珊珊 +1 位作者 毕斌 郭李凯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402-4405,共4页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复垦6年草地,其中养分改善程度较好的是土壤全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较差的是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复垦6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明显较常规果园低,但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却优于或相当于常规果园;复垦6年草地除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草地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草地。从两种复垦煤矸山100 cm土层养分含量的剖面差异来看,复垦6年果园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均高于复垦6年草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或中层,但2种利用形式复垦地土壤全氮含量在100 cm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山 重构土壤 复垦 养分恢复 果园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