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卧龙巷及周边历史文化与景观设计结合探析
1
作者 王许诺 于东飞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在现代城市中,以老旧建筑为主的传统街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街巷在城市的演变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西安的卧龙巷就具有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设计者应采取合理的微更新、微改造、微介入的城市景观改造方式,在补全... 在现代城市中,以老旧建筑为主的传统街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街巷在城市的演变中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西安的卧龙巷就具有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设计者应采取合理的微更新、微改造、微介入的城市景观改造方式,在补全街区服务功能的同时,结合卧龙巷的各方面优势,突显其个性文化特征,塑造西安传统街区景观的新时代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巷景观 卧龙巷历史文化 唐代纹样 五王子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河底村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东飞 米继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1.概况南河底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古称河阳镇,也称河底镇,规模较大而分为南北两社,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河底村地处太行古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四周群山环绕,南有大箕河从西向东流过。南河底村是茶马古道的... 1.概况南河底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古称河阳镇,也称河底镇,规模较大而分为南北两社,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河底村地处太行古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四周群山环绕,南有大箕河从西向东流过。南河底村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是古代晋豫商道的重要驿站,也是政务沟通的休憩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晋城市 豫商 中国传统村落 茶马古道 泽州县 河底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驱动下国外城市公园绿地需求变化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于东飞 米继陶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根据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研究结果,在以全球性新冠疫情大流行为标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需求向“生活必需品”方向转化的客观事实;同时还发现,具有出色服务模式、社区凝聚力以及健康作用和... 根据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查研究结果,在以全球性新冠疫情大流行为标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识到城市公园绿地的使用需求向“生活必需品”方向转化的客观事实;同时还发现,具有出色服务模式、社区凝聚力以及健康作用和公平可达等优势的城市公园绿地在新冠疫情期间呈现出城市“重要生命线”的独特属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上新价值的认识对未来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1)服务向下游覆盖,关注点从使用权向邻近性转移,公园绿地供给和分配的公平性要求凸显;2)注重人均面积向关注可获得性转变,尤其是作为健康服务功能和生活必备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可达性受到重视;3)重视公园绿地的社会性作用,其社会韧性和协同作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受到广泛关注。最后,针对我国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几点启示,即以社区为单位完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注重增强独立社区内部公园绿地空间的开放与融合性、注重发掘并弘扬我国人居空间环境的社会协同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公园绿地 需求变化 邻近性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和“汇水小区”理念的城市雨水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东飞 乔木 +1 位作者 王云中 刘宝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3-727,共5页
近年来城市雨洪生态化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雨水生态化和景观化利用研究与实践,已在绿色街道、雨水花园、场地景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以西安城市雨水景观设计为例,利用Arc GIS软件对城市地理信息... 近年来城市雨洪生态化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雨水生态化和景观化利用研究与实践,已在绿色街道、雨水花园、场地景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以西安城市雨水景观设计为例,利用Arc GIS软件对城市地理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了基于"汇水小区"建设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并依托GIS平台进一步提出了以"汇水小区"为单位进行城市雨洪生态化管理与景观化利用的整体性方法.初步形成了依托GIS分析技术划分城市"汇水小区",进而藉由"汇水路线"联系、沟通"汇水点",构建完整"雨水链"的雨水管理利用模式和思路,有望推动城市雨水景观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以及城市绿地、公园、河湖水系等绿色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整合,实现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理 汇水小区 GIS汇水分析 设计生态 生态雨水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东飞 乔木 +1 位作者 王涛 乔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713,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探讨了西安地铁选线、规划和修编的基本理论及依据,包括城市空间发展、绿色低碳出行、客流走廊和城市客流集散点预测等.西安地铁线网规划在保证中心区域近期需求的基础上,保留了随城市发展而...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布局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探讨了西安地铁选线、规划和修编的基本理论及依据,包括城市空间发展、绿色低碳出行、客流走廊和城市客流集散点预测等.西安地铁线网规划在保证中心区域近期需求的基础上,保留了随城市发展而变动的调整余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合理规划的线网布局,将发挥出快速轨道交通的聚集效应,推动副中心和边缘城市形成,对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和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地铁宏观选线 线网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138-4140,共3页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2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qu...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2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整体水环境 “长安八水” 城市代谢 城市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建设背景下的西安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了提高大城市的运作效率,应对大型城市的交通难题,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交通建设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网络化地铁交通线路以及作为城市稀缺性资源的地铁出入节点必然会对城市空间利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建... 为了提高大城市的运作效率,应对大型城市的交通难题,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交通建设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网络化地铁交通线路以及作为城市稀缺性资源的地铁出入节点必然会对城市空间利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建设对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结合地铁建设的城市空间环境优化意识及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交通 城市空间优化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东飞 盛馨尹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合形式、优化视线通廊及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廊道等设计策略,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活力影响因素 活力评价 陕西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整体水环境——西部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6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文章根据中国西部的具体情况,建议在城市滨水开发中,注重区域统筹、全面建设城市水体系统。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水系空间如何由点及面逐步结合,并向整个城市扩散、渗透,与城市其他生态无素有机结合,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体... 文章根据中国西部的具体情况,建议在城市滨水开发中,注重区域统筹、全面建设城市水体系统。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水系空间如何由点及面逐步结合,并向整个城市扩散、渗透,与城市其他生态无素有机结合,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可以这样说,西部城市滨水地区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水和景观,也不是简单的节水与调水,而是生态环境意义上的景观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城市滨水区 城市设计 整体生态水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透水硬化表面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
10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0,81,共7页
现代城市地表逐渐被阻水材料所覆盖,不断加重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学意义上的"人造沙漠"效应。本文以西安为例,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城市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西安季节性暴雨特征明显,... 现代城市地表逐渐被阻水材料所覆盖,不断加重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学意义上的"人造沙漠"效应。本文以西安为例,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城市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西安季节性暴雨特征明显,以城市硬化表面的生态透水设计为切入点,将有助于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以达到合理调整城市环境气候、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硬化表面 生态透水铺面 雨水景观 城市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书院空间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东飞 余恩如 张曼琳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5期137-142,共6页
历史上闽北书院林立,名家先贤辈出,地位卓然。本文尝试通过分析闽北书院礼乐相成、庙学共生等建设思想与艺术特色,以及闽北书院教化乡邻、哺育一方的空间艺术魅力,探讨“山水比德”“问祖寻根”“化民成俗”等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文化对... 历史上闽北书院林立,名家先贤辈出,地位卓然。本文尝试通过分析闽北书院礼乐相成、庙学共生等建设思想与艺术特色,以及闽北书院教化乡邻、哺育一方的空间艺术魅力,探讨“山水比德”“问祖寻根”“化民成俗”等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文化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区域书院链群式保护、功能空间转化重构和精神场所转译等途径,探索了闽北书院空间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特色 传承途径 集群式保护 功能重构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本土文明,发展我国现代景观——读《文心雕龙·神思》有感
12
作者 于东飞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8期21-23,共3页
在古代的中国,景观的设计阐释了建筑的设计,没有其他地方像在中国这样把景观作为建筑真正的题材。谈论我国的现代景观,必然和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中国最早的艺术创作理论,《文心雕龙·神思》(1)对中国现代建筑与景观艺术借鉴... 在古代的中国,景观的设计阐释了建筑的设计,没有其他地方像在中国这样把景观作为建筑真正的题材。谈论我国的现代景观,必然和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中国最早的艺术创作理论,《文心雕龙·神思》(1)对中国现代建筑与景观艺术借鉴、学习及创造的指导意义,或可概括为:"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然后秉心养术,可期"结虑司契,垂帷制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景观 馈贫之粮 中国现代建筑 景观发展 景观艺术 《神思》 奥姆斯特德 现代主义建筑 景观规划设计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城市滨水设计对策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城市建筑》 2006年第10期14-17,共4页
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指出在城市滨水地段的开发中应着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探索城市水系空间如何由点到面逐步结合,并向整个城市扩散、渗透,并探讨了如何使水系空间与其他城市生态元素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体... 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指出在城市滨水地段的开发中应着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探索城市水系空间如何由点到面逐步结合,并向整个城市扩散、渗透,并探讨了如何使水系空间与其他城市生态元素共同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最后,文章结合地方特色、历史文脉、时代特征、自然要素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滨水区 城市设计 整体生态水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化时代城市历史地段保护规划速度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涛 乔木 +1 位作者 乔征 于东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是当代城市规划、设计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速度化的时代的背景下,这一课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速度对城市历史地段的空间遗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发展思想与速度空间耦合理论影响下的速度与空间和谐配置... 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是当代城市规划、设计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速度化的时代的背景下,这一课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速度对城市历史地段的空间遗存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发展思想与速度空间耦合理论影响下的速度与空间和谐配置的理念成为这一课题的核心观念.根据这一观念,提出了城市历史地段应当配置传统速度的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分离,速度控制,速度对接与转换等保护规划的策略方法,以促进传统城市历史文脉更好的持续传承.这些策略方法也体现了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地段 传统城市 保护规划 速度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绿道及其网络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琼 于东飞 乔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41-45,共5页
针对城市高密度区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不可回避的紧迫现实问题及既有绿道理论难以支撑该类区域内绿道建设的窘境,本文以居民近地健身为切入点,适应生态、健康、智慧等城市发展趋势,创新地提出微型绿道的概念与模式,从切入点... 针对城市高密度区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不可回避的紧迫现实问题及既有绿道理论难以支撑该类区域内绿道建设的窘境,本文以居民近地健身为切入点,适应生态、健康、智慧等城市发展趋势,创新地提出微型绿道的概念与模式,从切入点的不同、组成与分类的差异、侧重点的不同探讨微型绿道对绿道的创新与发展,并探讨其几何、拓扑、层级网络形态结构,重构快时代高密度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绿道在城市多样化、系统化、综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区 微型绿道 网络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健康绿道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琼 于东飞 乔征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4期97-99,共3页
论文关注如何让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从健康城市的视角出发,探讨健康绿道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创造低碳健康生活环境的意义。论文对健康绿道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 论文关注如何让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从健康城市的视角出发,探讨健康绿道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创造低碳健康生活环境的意义。论文对健康绿道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通过对国内外健康绿道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评述,提出我国健康绿道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健康绿道 现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历史景观(HUL)活态保护体系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慧敏 杨豪中 于东飞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0期36-37,共2页
文章通过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城市文化基因库,通过城市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活态保护体系策略。
关键词 西安 历史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基因 活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西安老旧社区公共绿地的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星雨 罗鑫 于东飞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公共绿地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西安老旧社区公共绿地空间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城市空间中的基础单元,因建设年代久远,绿地质量与数量不足,布局失衡及基础服务设施匮乏等问题突出。以风景园林、公共卫生等学科视... 公共绿地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西安老旧社区公共绿地空间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城市空间中的基础单元,因建设年代久远,绿地质量与数量不足,布局失衡及基础服务设施匮乏等问题突出。以风景园林、公共卫生等学科视角,剖析老旧社区绿地与公共卫生的关联性,提出“弹性利用”“平疫结合”的优化设计策略。改善老旧社区公共绿地中的防疫功能、促进公共健康功能,优化老旧社区公共绿地在“平疫”时期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拓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处理能力,延续老旧社区的长久生命力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常态化 老旧社区 公共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坝老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19
作者 张宏臣(文/图) 于东飞(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1.概况留坝老街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城关村境内,留坝厅故城遗址旁;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留坝老街街道宽4m,全长900m,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由长条的石板铺设而成。老街现有居民80余户、200余人,其中张姓人家25户,还... 1.概况留坝老街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城关村境内,留坝厅故城遗址旁;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留坝老街街道宽4m,全长900m,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由长条的石板铺设而成。老街现有居民80余户、200余人,其中张姓人家25户,还有刘、王、李、梁、何等诸姓。2019年留坝县城关村入选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汉中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留坝县 城关村 传统村落 历史街区 老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窑上房--礼泉县烽火村民居田野调查
20
作者 张宏臣 于东飞 《古建园林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6,共5页
礼泉县烽火村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北接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下窑上房”式合院民居,反映了关中传统合院与陕北窑居建筑风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创新结合。本文从地区生境、村落概况、民居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了烽火... 礼泉县烽火村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北接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下窑上房”式合院民居,反映了关中传统合院与陕北窑居建筑风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创新结合。本文从地区生境、村落概况、民居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了烽火村及其民居建筑所蕴含的营造智慧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烽火村 村落格局 窑居建筑 营造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