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异黄酮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兰玲
袁婧威
+7 位作者
赵成新
李起龙
杨大伟
于东声
陈学聪
王雪岭
陈宏博
张秀凤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异黄酮类小分子(大豆素和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结合距离等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具有相同结合位点的情况下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高于大豆素,主要归...
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异黄酮类小分子(大豆素和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结合距离等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具有相同结合位点的情况下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高于大豆素,主要归因于在相同的母核结构上葛根素比大豆素多一个葡萄吡喃糖基,导致反应的结合能力不同。且经过计算得知,异黄酮分子通过形成不发光复合物和F 0··rster能量转移使人血清白蛋白发生静态猝灭。圆二色光谱中葛根素使蛋白质中的α-螺旋含量增加,蛋白结构更加紧密导致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高于大豆素,这对于临床医学、制药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大豆素
葛根素
荧光猝灭
特异性结合
构象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艳伟
程欢
+5 位作者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表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会影响宏观热塑性,而焦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焦炭的宏观性质。通过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可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热塑性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的转变过程密切相关,即其与矿物质、预热速率、煤岩组成以及炼焦煤本身的结构有关;炼焦煤在成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热塑性阶段孔隙率总体呈现出减小—上升—再减小的过程,芳烃缩合度不断上升,脂肪族碳氢含量不断下降,且炼焦煤性质和炼焦工艺也会对与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转变过程造成影响;焦炭结构的形成与煤—焦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目前对于煤—焦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认知,但煤成焦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的动态过程,而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其中1个维度进行研究,在全面模拟成焦过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微观结构
演变规律
成焦过程
热塑性
物理化学结构
焦炭模型
预热速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黄酮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兰玲
袁婧威
赵成新
李起龙
杨大伟
于东声
陈学聪
王雪岭
陈宏博
张秀凤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基金
华北理工大学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4092)
河北联合大学培育基金项目(LDPY006)
文摘
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异黄酮类小分子(大豆素和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结合距离等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具有相同结合位点的情况下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能力高于大豆素,主要归因于在相同的母核结构上葛根素比大豆素多一个葡萄吡喃糖基,导致反应的结合能力不同。且经过计算得知,异黄酮分子通过形成不发光复合物和F 0··rster能量转移使人血清白蛋白发生静态猝灭。圆二色光谱中葛根素使蛋白质中的α-螺旋含量增加,蛋白结构更加紧密导致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高于大豆素,这对于临床医学、制药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大豆素
葛根素
荧光猝灭
特异性结合
构象改变
Keywords
human serum albumin
daidzein
puerari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ific binding
conformation changes
分类号
Q51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艳伟
程欢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机构
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煤焦化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煤质技术》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E201820931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QN2020217)。
文摘
炼焦煤在热塑性阶段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导致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剧烈变化从而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深入探究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对于阐明结焦机制、指导配煤炼焦、生产高质量的焦炭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表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会影响宏观热塑性,而焦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焦炭的宏观性质。通过综述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可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热塑性与煤、焦微观物理化学结构的转变过程密切相关,即其与矿物质、预热速率、煤岩组成以及炼焦煤本身的结构有关;炼焦煤在成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微观物理化学结构变化,热塑性阶段孔隙率总体呈现出减小—上升—再减小的过程,芳烃缩合度不断上升,脂肪族碳氢含量不断下降,且炼焦煤性质和炼焦工艺也会对与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的转变过程造成影响;焦炭结构的形成与煤—焦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有关。目前对于煤—焦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具有一定认知,但煤成焦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的动态过程,而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其中1个维度进行研究,在全面模拟成焦过程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关键词
炼焦煤
微观结构
演变规律
成焦过程
热塑性
物理化学结构
焦炭模型
预热速率
孔隙率
Keywords
coking co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law
coking process
thermoplasticity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coke model
preheating rate
porosity rate
分类号
TQ522.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异黄酮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兰玲
袁婧威
赵成新
李起龙
杨大伟
于东声
陈学聪
王雪岭
陈宏博
张秀凤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炼焦煤成焦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韩艳伟
程欢
杨庆彬
梁英华
闫立强
于东声
史春雷
田鑫
《煤质技术》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