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AC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
1
作者 李博文 梁家伟 +4 位作者 代吉华 万东锦 李圣斐 买文宁 张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该实验考察了活性炭负载铜氧化物(Cu/AC)为催化剂的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序批式反应中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臭氧投加量为12.5 mg/min,初始pH为7.5时,在此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 该实验考察了活性炭负载铜氧化物(Cu/AC)为催化剂的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序批式反应中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臭氧投加量为12.5 mg/min,初始pH为7.5时,在此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OD)和波长254nm处紫外吸光值(UV_(254))去除率分别为79.0%和94.7%。催化剂多次使用后COD和UV_(254)去除率下降幅度均<5%。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形态平整,铜元素主要以CuO的形式存在并分散在AC上,有利于提升催化性能。经过长时间连续运行,COD和UV_(254)去除率仍能达到76%和92%,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为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在复糟酱香白酒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糟酱香白酒废水 微气泡臭氧 非均相催化剂 催化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废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买文宁 曾科 何争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复合床 (2 2m3 )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12m3 )处理抗生素废水 .当厌氧复合床的容积负荷为 6 0kgCOD/(m3 ·d)时 ,SS ,COD ,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9% ,91 1% ,95 5 % ;当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浓度为 ... 采用中试规模的厌氧复合床 (2 2m3 )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12m3 )处理抗生素废水 .当厌氧复合床的容积负荷为 6 0kgCOD/(m3 ·d)时 ,SS ,COD ,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74 9% ,91 1% ,95 5 % ;当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浓度为 4 0 0 0mgMLSS/L ,污泥负荷为 0 4kgCOD/(kgMLSS·d)时 ,SS ,COD ,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90 3% ,87 6 % ,95 4 % ,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生物制药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抗生素 厌氧复合床 UBF 周期循环性污泥系统 CASS 技术参数 制药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厌氧系统处理乙酰螺旋霉素废水 被引量:5
3
作者 买文宁 周荣敏 王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两相厌氧系统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生产性应用表明 :当两相厌氧系统进水pH ,VFA ,COD ,BOD5分别为 5 4 6 ,1376mg/L ,85 97mg/L ,4 12 6mg/L ,产酸器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的停留时间为 12h时 ,pH由5 4 6升高至 6 18,VFA由 1376mg/L升高至... 两相厌氧系统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生产性应用表明 :当两相厌氧系统进水pH ,VFA ,COD ,BOD5分别为 5 4 6 ,1376mg/L ,85 97mg/L ,4 12 6mg/L ,产酸器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的停留时间为 12h时 ,pH由5 4 6升高至 6 18,VFA由 1376mg/L升高至 32 81mg/L ,BOD5/COD由 0 4 8升高至 0 5 2 ;产甲烷器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的停留时间为 39h时 ,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90 4 %和 94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厌氧系统 乙酰螺旋霉素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莫西林 被引量:22
4
作者 范顺利 张磊 +1 位作者 买文宁 吴志皓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58,262,共3页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 阿莫西林 罗丹明6G 测定 抗生素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生成树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荣敏 买文宁 雷延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图论和遗传算法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求最小生成树的改进遗传算法 .该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最小树问题 ,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图的连通性判断 ,并设计出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单亲换位算子和单亲逆转算子以及四种控制性进化策略 ,以提... 以图论和遗传算法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求最小生成树的改进遗传算法 .该算法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最小树问题 ,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图的连通性判断 ,并设计出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单亲换位算子和单亲逆转算子以及四种控制性进化策略 ,以提高算法执行速度和进化效率 .与Kruskal算法相比 ,该算法能在一次遗传进化过程中获得一批最小生成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最小生成树 进化策略 网络优化 图论 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IC反应器处理淀粉酒精综合废水启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允 买文宁 +1 位作者 王慧芳 赵雅光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条件,以某酒精生产企业的综合废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IC反应器的启动研究,废水水质COD为11500mg/L;BOD5为6000mg/L;pH3.5~4.5。本次启动研究历时105d,启动完成并进入稳定运行期后,出...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条件,以某酒精生产企业的综合废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IC反应器的启动研究,废水水质COD为11500mg/L;BOD5为6000mg/L;pH3.5~4.5。本次启动研究历时105d,启动完成并进入稳定运行期后,出水VFA的浓度在300mg乙酸/L以下、COD去除率95%以上、pH值保持在6.5~7.8。启动完成后反应器内部形成一定机械强度、沉淀性能良好、粒径为1~4mm的颗粒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淀粉酒精 综合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湾稳定塘生态处理工程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何争光 买文宁 +1 位作者 刘寅 谢丽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33-36,共4页
研究了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双洎河污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设计出一种适合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的生态处理工程 .实验表明 ,在停留 2 4h时 ,CODcr的去除率可达 5 8.8% ,超过 2 4h时 ,增加不明显 ;SS的去除率在停留 2 4h时可达 5 0 .7% ... 研究了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双洎河污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设计出一种适合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的生态处理工程 .实验表明 ,在停留 2 4h时 ,CODcr的去除率可达 5 8.8% ,超过 2 4h时 ,增加不明显 ;SS的去除率在停留 2 4h时可达 5 0 .7% ,而在 36h后增加不明显 .将水利工程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技术运用到稳定塘设计之中 ,使塘内水流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实际监测表明 ,生态处理工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该工程与原拟建的污水处理厂方案相比 ,不仅满足了目前COD的削减目标 ,而且投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洎河 稳定塘 总量控制 工程设计 造纸污水 生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导活性炭催化处理酸性靛蓝废水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国媛 买文宁 肖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518-3520,共3页
[目的]对微波处理靛类染料废水进行积极探索。[方法]采用微波诱导活性炭催化法,研究其处理印染废水中的酸性靛蓝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对于100 ml浓度为100 mg/L的酸性靛蓝溶液,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当活性炭用量为1.5 g,微波... [目的]对微波处理靛类染料废水进行积极探索。[方法]采用微波诱导活性炭催化法,研究其处理印染废水中的酸性靛蓝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对于100 ml浓度为100 mg/L的酸性靛蓝溶液,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当活性炭用量为1.5 g,微波辐射时间为7 min,微波功率为100%档的情况下,对酸性靛蓝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79%,且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辐射时间>微波功率>活性炭用量。[结论]该试验可拓宽微波的应用领域,并为水处理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活性炭 催化 酸性靛蓝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BR运行方式强化味精生产废水的脱氮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雅光 买文宁 刘广亮 《河南科技》 2007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味精生产废水 运行参数 脱氮效果 SBR 强化 NH3-N 废水处理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法预处理林肯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杨峥 买文宁 +1 位作者 谢付兵 梁允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利用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及硫酸亚铁与聚丙烯酰胺2种复合混凝剂,在不同pH值及不同投加量的情况下,对林肯霉素废水中COD及SS的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PAM在pH值为12,投加量为300 mg/L时,相对硫酸亚铁+PAM... 利用聚合氯化铝(PAC)与聚丙烯酰胺(PAM)及硫酸亚铁与聚丙烯酰胺2种复合混凝剂,在不同pH值及不同投加量的情况下,对林肯霉素废水中COD及SS的去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PAM在pH值为12,投加量为300 mg/L时,相对硫酸亚铁+PAM有较好的去除率,且去除率达到了最大值;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22.05%和32.81%.混凝沉淀法可作为林肯霉素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单元,以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减轻生物处理的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肯霉素废水 混凝沉淀 PAC PAM 硫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酒精废水的生产性UBF反应器启动研究
11
作者 贾晓凤 李峰 +1 位作者 杜红伟 买文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6-77,79,共3页
以某酒精厂的酒精废水处理工程为对象,深入研究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的生产性启动规律,单体UBF反应器有效容积为500 m3,污泥接种量为4 kg/m3。依据进料有机负荷模型、容积负荷模型及启动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通过模型计算,提出了UBF反... 以某酒精厂的酒精废水处理工程为对象,深入研究厌氧复合床(UBF)反应器的生产性启动规律,单体UBF反应器有效容积为500 m3,污泥接种量为4 kg/m3。依据进料有机负荷模型、容积负荷模型及启动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通过模型计算,提出了UBF反应器启动运行的进料方案,并确定适合酒精废水的模型参数。共历时5个月,处理酒精废水的UBF反应器成功启动,达到设计负荷,并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F 酒精废水 生产性启动 进料方案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纸造纸废水生物处理方式的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利 买文宁 马新辉 《河南科技》 2006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废纸造纸废水 废水生物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 活性污泥法 废水处理工艺 组合工艺 造纸企业 生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Se(Ⅵ)对厌氧处理APMP废水及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美晨 买文宁 +2 位作者 岳喜明 梁家伟 代吉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6,共8页
本研究以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套实验室厌氧反应器装置(对照组R1、实验组R2),研究微量元素铁(Fe(Ⅱ))和硒(Se(Ⅵ))对厌氧反应器运行性能和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套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从3.3 ... 本研究以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套实验室厌氧反应器装置(对照组R1、实验组R2),研究微量元素铁(Fe(Ⅱ))和硒(Se(Ⅵ))对厌氧反应器运行性能和微生物群落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2套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从3.3 kgCODCr/(m^(3)·d)逐渐提高到16.0 kgCOD_(Cr)/(m^(3)·d)时,R2中COD_(Cr)平均去除率达(78±4.5)%,R1中去除率仅为(67±6.4)%;挥发性脂肪酸(VFA)与碱度(ALK)比值显示R2<R1<0.3,R2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实验结束时,R1、R2中辅酶F_(420)浓度相较于实验开始时分别增加了12.6%和19.6%,污泥的挥发性固体悬浮物/总固体悬浮物含量(V/T)分别为66.9%和68.2%,R1中污泥粒径整体小于R2。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微量元素Fe(Ⅱ)和Se(Ⅵ)能够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相对丰度,对厌氧系统的处理效果及优势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厌氧生物处理 Fe(Ⅱ) Se(Ⅵ) 微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芳烃生物降解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买文宁 顾夏声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2-37,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单环芳烃生物降解机理的分析,得出影响单环芳烃生物降解性的因素主要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建立了生物降解性与电子效应常数和位阻效应常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对这一关系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单环芳烃 化学结构 定量关系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