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性发热病因病机及论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习弯弯 谷宁 +1 位作者 徐羽 李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7-1202,共6页
基于大量中西医文献研究,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癌组织本身释放的多种病理因子所致的非感染性发热,病情演变与肿瘤的消长相关,控癌是治疗的关键。中医病机为郁、虚、毒、瘀等或交织为病,郁多为气郁、湿郁,前者治以调... 基于大量中西医文献研究,癌性发热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癌组织本身释放的多种病理因子所致的非感染性发热,病情演变与肿瘤的消长相关,控癌是治疗的关键。中医病机为郁、虚、毒、瘀等或交织为病,郁多为气郁、湿郁,前者治以调畅肝气、清热泻火;后者结合虚实清热利湿、通腑泻浊或健脾升阳、化浊除湿。因虚发热,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多见,治以甘温除热、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正虚内生癌毒,侵袭流注、耗伤正气,湿、瘀互结成痰形成实质肿块,脏腑功能失调蒸酿而成痰毒,毒邪内蕴,耗气伤血损津,“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手术、化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外邪”与癌毒相裹挟,加重毒聚之势,耗正气伤精血,治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瘀分虚实,实则气血瘀滞于经脉化热,治以活血祛瘀清热;虚则阴血亏虚,瘀滞经脉,治以养阴化瘀退热。基于病机辨证也可辅以针刺、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控制热势后要着眼于癌病本身以防病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论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