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1
作者 乔雨宁 任婧宇 +1 位作者 吴睿 马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66-72,78,共8页
为揭示新疆典型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基于水利遥感普查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栅格成果,获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级,剖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监测数据,... 为揭示新疆典型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基于水利遥感普查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栅格成果,获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级,剖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监测数据,得出1980—2022年流域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22年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06397.20 km^(2),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分布在流域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站以上、叶尔羌河卡群站以上输沙模数较流域均值分别高出106.15%、55.55%,是流域产沙源区段。(2)1980—2022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32931.81 km^(2),减幅为20.79%,北部山区及干流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输沙量则与之相反,且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突变时间滞后7个月。(3)空间上,风力侵蚀分布形式由面状分布转变为片状与斑状混合分布,水蚀空间分布仅有微小改变,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至主河段侵蚀强度有所上升。综上,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但区域水土流失仍较严重,侵蚀强度仍需降低。在后续工作中,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方向,突出重点,强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1980—202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刺槐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乔雨宁 董从国 +4 位作者 黄敏 曹扬 陈云明 吴旭 薛文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8,46,共9页
为阐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在不同植被带下的化学计量特征,明确气候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结合处理的方法对黄土高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中刺槐人工林的叶片、枯落物及土壤进行C,N,P含量测定,分... 为阐释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在不同植被带下的化学计量特征,明确气候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结合处理的方法对黄土高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中刺槐人工林的叶片、枯落物及土壤进行C,N,P含量测定,分析了化学计量比,同时剖析了气候因子与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组分C,N,P含量差异均显著,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各植被带内养分含量表现各异,其中森林草原带叶片与土壤养分含量处于最高水平。(2)同植被带C/P与N/P均呈现出叶片与枯落物显著高于土壤的趋势,而植被带间各组分化学计量比差异程度不同。(3)各植被带养分含量在叶片-枯落物-土壤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养分在生态系统内持续流动。(4)叶片C,N,P含量随着年均降水(MAP)和年均温度(MAT)的升高而降低,而枯落物与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土壤养分随年均太阳辐射量(MASR)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养分在空间上的耦合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植被带 刺槐人工林 叶片—枯落物—土壤系统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5种主要乔灌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乔雨宁 任婧宇 +2 位作者 韦思瀚 陈云明 吴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7-406,共10页
为阐释5种乔灌树种光合生理参数变化特征,采用LI-6400XT对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测定,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数据,得出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规律及日累积量差异性,剖析了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连翘及紫穗槐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 为阐释5种乔灌树种光合生理参数变化特征,采用LI-6400XT对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测定,收集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数据,得出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规律及日累积量差异性,剖析了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连翘及紫穗槐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表现出“双峰”与“单峰”变化规律,且峰值集中在10:00与14:00,侧柏Pn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2)不同树种间光合生理参数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灌木的Pn,Tr,WUE,Gs日累积量高于乔木,其中紫穗槐、丁香各项参数明显优于其余树种,侧柏除了胞间CO_(2)浓度(Ci)日累积量较大外,其余各参数累积量均显著低于其余树种;(3)各树种Pn与Gs相关程度最高且呈正比,Tr与Ci、大气CO_(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呈反比;浅层土壤水分(20,50 cm)与侧柏、连翘、丁香Pn,Tr表现出正相关性,深层土壤水分(120,150 cm)与丁香、紫穗槐光合蒸腾关系紧密,其中紫穗槐在二者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紫穗槐环境适应性最强,适合作为该区主要生态恢复灌木树种,油松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适合作为该区主要抗旱乔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参数 日变化规律 Pearson相关分析 生理生态因子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机在水土保持督查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景发 常温花 +2 位作者 乔雨宁 党小尼 郭嘉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2期61-62,共2页
依据水利部关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的有关要求,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强化细化行业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甘肃省督查组,首次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对小型无人机在水土保持督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无人机督查的技术要... 依据水利部关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查的有关要求,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强化细化行业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甘肃省督查组,首次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对小型无人机在水土保持督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无人机督查的技术要点,并针对无人机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为今后的水土保持督查工作提供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人机 水土保持督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油松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董从国 乔雨宁 +3 位作者 曹扬 陈云明 吴旭 薛文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为阐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差异,分析其随气候因素变化的响应机制,以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 为阐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差异,分析其随气候因素变化的响应机制,以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叶片、凋落物C含量以草原带最高,但其土壤C含量最低,叶片与土壤N含量均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叶片P含量以森林带最高,但其土壤P含量最低。2)叶片C∶N和C∶P以森林带最低,油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随降水梯度的升高而增加;森林草原带叶片N∶P为15.57,植被生长受到N、P元素共同限制,而森林带和草原带叶片N∶P均<14,油松生长受到N限制;土壤C∶P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P素释放潜力差。3)油松人工林叶片C含量随年均降水量增加而降低,N、P含量情况则相反;年平均降水、气温与土壤C、N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土壤P含量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P<0.05),气候条件变化对油松人工林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油松人工林 植被带 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沙棘混交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旭 牛耀彬 +2 位作者 陈云明 董从国 乔雨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6,共8页
以黄土丘陵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沙棘(H.rhamnoide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H_(r)P_(t)、H_(r)R_(p))及油松(P_(t))和刺槐(R_(p))纯林为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和0—100 cm土壤C、N、P... 以黄土丘陵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沙棘(H.rhamnoide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H_(r)P_(t)、H_(r)R_(p))及油松(P_(t))和刺槐(R_(p))纯林为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和0—100 cm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究混交造林对不同组分间养分协同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P_(t),H_(r)P_(t)中油松叶片C、N、P含量(p<0.05)及N∶P(p>0.05)增加,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有助于缓解N限制,加快其生长速率;相比R_(p),H_(r)R_(p)中刺槐叶片C、N含量及C∶P和N∶P降低,P含量及C∶N增加(p>0.05),表明H_(r)R_(p)增强刺槐对P的吸收,但降低其对C和N的固存;(2)相比P_(t),H_(r)P_(t)凋落物C、N、P含量及N∶P增加,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有助于加快凋落物分解,促进养分归还;相比R_(p),H_(r)R_(p)凋落物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均有所增加(p>0.05),表明H_(r)R_(p)对凋落物分解无显著作用;(3)相比P_(t)和R_(p),H_(r)P_(t)和H_(r)R_(p)土壤C、N、P含量增加,但C∶N和C∶P降低(p>0.05),表明H_(r)P_(t)和H_(r)R_(p)均有助于提高N和P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4)叶片、凋落物化学计量指标间具有较强协同效应,且N、P相比C在不同组分间的相关性更明显。综上,相比H_(r)R_(p),H_(r)P_(t)更有助于改善养分限制因子供给,加快组分间养分转化。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养分供应潜力及合理制定营林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沙棘 油松 刺槐 黄土丘陵区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主要树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婧宇 乔雨宁 +1 位作者 闫璐瑶 陈云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0,89,共9页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土壤贮水状况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得到该区最优适生树种,以4类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ECH_(2)O-5TM监测系统和U30-NRC气象站2019—2020年每30 min数据,采用Excel和SPSS对土壤体积含水量、降雨、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进...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土壤贮水状况与植被生长的关系,得到该区最优适生树种,以4类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ECH_(2)O-5TM监测系统和U30-NRC气象站2019—2020年每30 min数据,采用Excel和SPSS对土壤体积含水量、降雨、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进行月、季节尺度处理,运用多重差异性比较和曲线估算阐释了该区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土壤水分分为耗损期(5—10月)、衰退期(10月—次年1月)、提升期(2—4月)及低位期(3—5月),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撂荒地对照(CK)在1—5月则表现为稳升期,各树种土壤水分和降雨存在约30 d的滞后时差。(2)50—80 cm土壤剖层处于水分高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同树种土壤水分存在正负变化趋势;油松土壤水分在表层(20 cm)变异程度最弱。(3)全年与非生长季时期辽东栎土壤水分状况最佳,生长季时期辽东栎、撂荒地对照和油松土壤水分显著大于其余树种,同树种不同时期土壤水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4)不同树种土壤水分与温度呈负相关性,与降雨和湿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土壤水分与降雨量之间存在阈值(约70 mm)。综上,黄土丘陵区主要树种土壤水分在生长季时期变化最为显著,辽东栎和油松土壤水分在不同时间阶段均较为充沛,可作为当地贮水保水树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动态变化 气象因子 拟合模型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林和混交林3种植物光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峰峰 赵江平 +2 位作者 乔雨宁 赵敏 陈云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植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精准提升人工林改造水平,使用Li-6400XT对黄土丘陵区纯林和混交林中油松、连翘、柠条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并未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产生影响... 为探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植物光合生理响应机制,精准提升人工林改造水平,使用Li-6400XT对黄土丘陵区纯林和混交林中油松、连翘、柠条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模式并未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产生影响,仅对3个树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值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油松(纯林)、连翘(纯林)>连翘(混交油松)、柠条(混交油松)>柠条(纯林);在不同造林模式下,影响因子中仅空气相对湿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显示出差异;当光合有效辐射为2000μmol/(m^(2)·s)时,所有测定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趋于饱和,与纯林相比,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柠条(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42.1%、10.5%和74.0%,连翘(混交油松)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40.4%;采用4种光响应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效果最优,油松(混交连翘)、油松(混交柠条)光合参数均高于油松纯林,柠条(混交油松)高于柠条纯林。上述结果说明,在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纯林,油松与柠条的混交林可加强植物各自的光合能力,环境适应性更强,更适合在该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连翘 柠条 纯林 混交林 光合作用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