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沙变化条件下长江澄通河段河道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乔红杰 陈雪梅 +3 位作者 张菁 汪斓琅 林雍权 杨一迪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研究相关河道演变规律,基于1950~2023年大通站和2005~2023年徐六泾站的水沙资料,分析了2003年前后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基于1977~2023年澄通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各汊道历年分流比监测资料... 近年来,长江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研究相关河道演变规律,基于1950~2023年大通站和2005~2023年徐六泾站的水沙资料,分析了2003年前后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基于1977~2023年澄通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各汊道历年分流比监测资料,分析了深泓线、深槽、深泓纵剖面、河道冲淤及汊道分流比的近期变化,总结了水沙变化条件下澄通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特征,预测了河道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自然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澄通河段的河势总体向稳定方向发展,主支汊地位将长期维持相对稳定,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后,河床总体持续冲刷,但强度逐步放缓;在已实施的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护岸工程和码头工程的共同作用下,澄通河段的河道边界大部分较为稳定,限制了河道横向演变的空间;澄通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各汊道现有主、支汊格局基本不会改变,但仍存在影响局部河势稳定的不利因素;受三峡水利枢纽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影响,上游来沙持续走低,澄通河段的河道仍将以冲刷为主。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防洪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水沙变化 冲淤量 澄通河段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根提取物对鸡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乔红杰 王贵平 李春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药物血清对鸡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含药血清制备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点的确定。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立4个试验组即高(40... 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了金荞麦根乙醇提取物药物血清对鸡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首先通过预试验确定含药血清制备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方案和采血时间点的确定。根据预试验结果,设立4个试验组即高(40g生药/kg.d)、中(24g生药/kg.d)、低剂量组(6g生药/kg.d)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服2次,连续14d,末次灌服后40、80、120、180min分别翅下静脉采血,无菌分离血清,经56℃、30min灭活备用。同时,通过体外试验系统中的血清不同添加量试验,确定以2.5%的金荞麦根含药血清为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采用MTT法来探讨金荞麦根各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荞麦根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呈明显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其中以中剂量组120min时相含药血清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最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根提取物 血清药理学 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后汛期长江口严重咸潮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乔红杰 王金华 +1 位作者 张志林 卜东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2,共5页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现象,9月长江口河段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咸潮入侵,对长江口沿江水源地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2022年后汛期(9~10月)长江口严重咸潮入侵的空间分布,掌握咸潮上溯的最上游位置,基于2022年9~11月长期站实测资料... 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现象,9月长江口河段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咸潮入侵,对长江口沿江水源地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2022年后汛期(9~10月)长江口严重咸潮入侵的空间分布,掌握咸潮上溯的最上游位置,基于2022年9~11月长期站实测资料和咸潮应急监测资料及历年实测水文资料,定量分析了长江口咸潮的横向、纵向及垂向分布,结合FVCOM盐度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北港水域盐度底表层差异显著,底表层盐度比值平均为25;咸潮最严重时,影响到徐六泾节点段,最上游到达苏通大桥上游约1.0 km。研究结果对长江口应急水源地的规划选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咸潮入侵 盐度 数值模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ack Max软件在河道冲淤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乔红杰 张静怡 刘军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南通如皋港区泓北沙前沿水域为例,基于实测水下地形资料,采用HypackMax软件中的TIN模型绘制1995~2009年的河道,中淤图,计算了冲淤面积与冲淤量,依据冲淤图并结合等深线的变化,分析了水域冲淤变化规律。实例结果表明,该法可行... 以南通如皋港区泓北沙前沿水域为例,基于实测水下地形资料,采用HypackMax软件中的TIN模型绘制1995~2009年的河道,中淤图,计算了冲淤面积与冲淤量,依据冲淤图并结合等深线的变化,分析了水域冲淤变化规律。实例结果表明,该法可行、精度高,为研究河床演变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ack MAX 冲淤分析 TIN模型 冲淤图 冲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下长江口咸潮入侵成因及压咸补淡措施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致远 吴敬文 +2 位作者 乔红杰 陈鹤翔 金光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2022年长江上游遭受极端干旱,长江口咸潮入侵加剧,区域用水安全受到严峻考验。为探究极端干旱天气下咸潮入侵成因和应对策略,基于长江口2019~2023年枯水期的实测盐度、潮水位、风速风向数据与同期上游大通站径流量数据,采用Spearman相... 2022年长江上游遭受极端干旱,长江口咸潮入侵加剧,区域用水安全受到严峻考验。为探究极端干旱天气下咸潮入侵成因和应对策略,基于长江口2019~2023年枯水期的实测盐度、潮水位、风速风向数据与同期上游大通站径流量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卡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22年9月起长江口咸潮入侵过程与长江口咸潮入侵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①2022年8月起长江干流枯水期提前,叠加台风和天文大潮情况,使得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长江口地区崇明洲头站、杨林站和六滧站的盐度大幅超标,分别达到1.922‰,0.585‰和2.134‰。②长江口3个主要盐度监测站点受上游来水影响时间存在前后差异,在大通站流量低于15000 m^(3)/s时,不同站点所属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咸潮入侵情况。③2022年10月的压咸补淡措施在小潮期间作用于长江口地区,使得大通站流量高于12000 m^(3)/s,在南支上半段产生较好的压咸效果。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流域不同地区咸潮上溯成因分析和压咸补淡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入侵 盐度 径流量 潮差 压咸补淡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玉岩 乔红杰 +1 位作者 李春玲 王贵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体外抗菌活性 金荞麦 提取物 《本草纲目》 双子叶植物 高寒地区 苦荞麦 荞麦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流化床的膜污染控制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杨 乔红杰 +2 位作者 王世和 刘琴 施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7-371,共5页
通过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生物流化床(MBFB)的对比试验,研究了2个系统的膜过滤特性.并从生物质量浓度及结构、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与组成、以及污泥沉降性能3个方面分析了MBFB中混合液性质的改变对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MBF... 通过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生物流化床(MBFB)的对比试验,研究了2个系统的膜过滤特性.并从生物质量浓度及结构、胞外聚合物(EPS)的含量与组成、以及污泥沉降性能3个方面分析了MBFB中混合液性质的改变对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MBFB具有更优越的抗膜污染性能,平均膜污染速率仅为MBR的38.8%;MBFB中微生物以附着生物膜为主,悬浮污泥质量浓度(MLSS)仅为总生物质量浓度的41%,减轻了悬浮污泥在膜面的沉积和游离细菌对膜孔的堵塞;MBFB混合液中EPS的含量及蛋白质、可溶性EPS(SEPS)所占比例较之MBR明显降低,且EPS不易黏附在膜面形成污染;MBFB和MBR长期运行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值分别在80和180mL/g左右,较低的SVI值使MBFB的跨膜压力(TMP)上升速率得到良好控制,延长了膜过滤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流化床 膜污染 生物质量浓度 胞外聚合物 污泥沉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长江口北支咸水倒灌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乔红杰 刘大伟 +2 位作者 闻卫东 王珏 张东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9,共7页
基于长江口历年枯季、2022年9~11月初的实测盐度、潮汐资料以及同期大通站和徐六泾站径流量成果,分析了2022年北支咸水倒灌的特点及与其他年份的差异,结合流域来水及极端天气情况,探讨了北支咸水倒灌的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及传播路径。... 基于长江口历年枯季、2022年9~11月初的实测盐度、潮汐资料以及同期大通站和徐六泾站径流量成果,分析了2022年北支咸水倒灌的特点及与其他年份的差异,结合流域来水及极端天气情况,探讨了北支咸水倒灌的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及传播路径。分析显示:2022年北支咸水倒灌开始时间较前几年显著提前,强度明显提高;咸水倒灌强度与上游来水呈负相关;北支咸水倒灌对影响长江口的台风及寒潮偏北大风较为敏感;出现了咸水倒灌与外海咸水通过南支上溯正面袭击相叠加的现象;咸水倒灌存在与潮汐类似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其强度与潮汐动力呈正相关;咸水倒灌可影响到南支右岸白茆至陈行水库一带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倒灌 盐度 径流量 潮汐 长江口北支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枯季盐水倒灌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乔红杰 卜东平 +1 位作者 张志林 毕军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7-20,共4页
基于2007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枯季实测潮流和盐度资料,1983年以来枯季分流比成果以及历年河势监测资料,分析了北支盐度分布特征和盐水倒灌影响区域及其强度变化趋势,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盐度沿程分布差异较大,垂向存在明显... 基于2007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枯季实测潮流和盐度资料,1983年以来枯季分流比成果以及历年河势监测资料,分析了北支盐度分布特征和盐水倒灌影响区域及其强度变化趋势,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盐度沿程分布差异较大,垂向存在明显梯度变化;北支盐水倒灌强度与上游来水关系较为密切,大潮期主要影响北支进口区域,小潮期较弱;2015年以来,小潮期北支进口盐度未超过0.45(饮用水标准);白茆沙北水道盐度显著高于南水道,落潮期盐度高于涨潮期,盐水主要来自北支,但对该区域影响较小;近期北支进口落潮分流比小幅增大,涨潮分流比持续减小,入流条件稍有改善,北支盐水倒灌呈减弱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季 盐水倒灌 盐度 长江口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大通水文站水沙特性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乔红杰 张志林 +1 位作者 朱巧云 卜东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7,18,共5页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大通水文站为例,选取1986~2012年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水沙关系特性及悬沙中值粒径、悬沙颗粒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月均流量与输沙率变化过程...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大通水文站为例,选取1986~2012年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水沙关系特性及悬沙中值粒径、悬沙颗粒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月均流量与输沙率变化过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存在着输沙率峰值超前或滞后于流量峰值的现象;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通水文站的水文泥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洪季泥沙中值粒径大于枯季,汛初流量增大阶段泥沙粗于汛末流量减小阶段,多年平均中值粒径基本不变,但泥沙有逐年变粗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水文站 水沙关系 中值粒径 颗粒组成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澄通河段床沙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红杰 杜国元 +1 位作者 朱巧云 张志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17,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江口水土资源和岸线开发利用工作对该段河床演变和水动力变化的影响,根据2012年及2013年枯水期长江口澄通河段两次大范围床沙取样监测成果,分析了各主支汊床沙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丰枯水年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澄通河...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江口水土资源和岸线开发利用工作对该段河床演变和水动力变化的影响,根据2012年及2013年枯水期长江口澄通河段两次大范围床沙取样监测成果,分析了各主支汊床沙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丰枯水年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澄通河段主槽砂粒粗,浅滩砂粒细;主汊砂粒粗,支汊砂粒细;总体上,从上游向下游床沙粒度逐渐变细;主槽及主汊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细砂及粉砂质砂,支汊及浅滩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及黏土质粉砂;2012年,全河段床沙的粒度组成表现为,砂含量大于粉砂含量,粉砂含量大于黏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通河段 床沙 粒度 中值粒径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双涧沙整治工程效果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红杰 朱巧云 胡国栋 《水利水电快报》 2019年第10期24-29,共6页
长江口如皋沙区域变化频繁,对河势影响较大。基于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如皋中汊和右汊大潮落潮期分流分沙比的变化,探讨了汊道断面面积、平均流速及平均含沙量变化与分流分沙比变化的关系,评价双涧沙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结果表... 长江口如皋沙区域变化频繁,对河势影响较大。基于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如皋中汊和右汊大潮落潮期分流分沙比的变化,探讨了汊道断面面积、平均流速及平均含沙量变化与分流分沙比变化的关系,评价双涧沙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如皋中汊大潮落潮期分流分沙比存在明显的洪枯季差异,枯季多年平均分流比较洪季约小4.0%,枯季多年平均分沙比较洪季约小4.7%;工程实施后,如皋中汊平均落潮分流比为28.2%,较工程前减小约2.7%,未达到工程预期效果。工程的实施对双涧沙北水道的自然过流能力形成了约束,如皋中汊的落潮流速值和相对流速均变小,但其断面落潮平均含沙量大多高于右汊。工程的实施对如皋中汊的分沙比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涧沙 整治工程 分流比 分沙比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涌潮现状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宝华 乔红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共5页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中段新村沙整治和海门中下段围垦等工程的实施,使北支河宽不断缩窄,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径潮流动力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解近期北支涌潮的特性,采用自记潮位仪采集潮位数据、人工岸边观测潮头、抛设浮标观测流速...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中段新村沙整治和海门中下段围垦等工程的实施,使北支河宽不断缩窄,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径潮流动力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解近期北支涌潮的特性,采用自记潮位仪采集潮位数据、人工岸边观测潮头、抛设浮标观测流速以及快艇迎潮头(潮头追快艇)的形式观测涌潮。结果表明:涌潮主要发生在浅滩区域,包括青龙港上游及崇海汽渡上游浅滩处,涌潮高度分别约为0.63 m和0.74 m,在灵甸沙至崇海汽渡上游浅滩仍然存在一线潮现象。掌握涌潮生成、增强、衰弱及消失的大概位置,分析涌潮成因、形态和特点,能够为深入研究北支中上段河床冲淤变化与其特殊水动力条件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稳定北支河势、合理开发利用北支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位 潮头 潮波 潮位仪 长江口 北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沉积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巧云 张志林 乔红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1,共6页
1991~2010年间长江口北支河段实施了诸多河道整治工程,天然动力沉积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探讨在新的水沙条件下北支河段沉积物的特征,对丰水年2012年和枯水年2013年两个典型年枯季的大范围沉积物取样样品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1991~2010年间长江口北支河段实施了诸多河道整治工程,天然动力沉积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探讨在新的水沙条件下北支河段沉积物的特征,对丰水年2012年和枯水年2013年两个典型年枯季的大范围沉积物取样样品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支河段沉积物中值粒径平均为0.055mm,颗粒较粗;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砂集中分布在灵甸港以上河段,黏土质粉砂主要分布在新村沙至连兴港河段。②纵向上,从崇头至连兴港沉积物中值粒径总体呈减小趋势,且沉积物沿程特征差异显著,以灵甸港为界,上段沉积物中值粒径约是下段的2.5倍;横向上,沉积物粒径主要表现为“槽粗滩细”。③丰水年粒径粗于枯水年,尤其在以流域来沙为主的灵甸港以上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特征 中值粒径 整治工程 北支河段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跨江断面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朝阳 田洁 +1 位作者 李伯昌 乔红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89-93,共5页
基于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轴线区域布置的8条垂线洪季和枯季水文监测数据,结合实测断面地形,对该大桥轴线区域的潮汐、水流以及悬沙浓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生港水道的涨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浏海沙水道的落潮... 基于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轴线区域布置的8条垂线洪季和枯季水文监测数据,结合实测断面地形,对该大桥轴线区域的潮汐、水流以及悬沙浓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生港水道的涨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浏海沙水道的落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落急流速附近有双悬沙浓度峰的出现;由涨转落憩流点前后3 h的流速比较小,而且变化平缓,该时段对于施工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潮流 悬沙浓度 沉井施工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巧云 刘传杰 +1 位作者 刘桂平 乔红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针对通州沙西水道存在的诸多问题,2011-2016年间通州沙西水道实施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为通州沙汊道形成稳定的双分汊河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从通州沙西水道分流比、通州沙沙体、河道的冲淤、河道尺度等... 针对通州沙西水道存在的诸多问题,2011-2016年间通州沙西水道实施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为通州沙汊道形成稳定的双分汊河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近年来实测水文、地形资料,从通州沙西水道分流比、通州沙沙体、河道的冲淤、河道尺度等方面,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河道演变出现的新变化以及整治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通州沙沙体基本稳定,西水道分流比增加2.4%,-5 m河槽全线贯通,四干河以下-10 m河槽基本贯通,达到工程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州沙西水道 通州沙沙体 分流比 河道冲淤 河道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