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参1井深层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7
1
作者 乔秀云 杨建国 +2 位作者 孔惠 金玉东 万传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15,共3页
北参 1井是北安地区目前钻遇下白垩统最全的一口参数井 ,为建立北安地区深层标准剖面以便与松辽盆地深层地层、西北部、东北部的一些外围盆地相关层位进行时代对比 ,采用氢氟酸 -盐酸冷处理方法对 5 2块样品进行处理 ,在 12块岩心样品... 北参 1井是北安地区目前钻遇下白垩统最全的一口参数井 ,为建立北安地区深层标准剖面以便与松辽盆地深层地层、西北部、东北部的一些外围盆地相关层位进行时代对比 ,采用氢氟酸 -盐酸冷处理方法对 5 2块样品进行处理 ,在 12块岩心样品中获得了孢粉化石。依据古生物岩性资料 ,北参 1井深层 6 0 1 5~ 36 91 0m井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 5 1个小层 ,4个组 ,分别为上侏罗统或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依据北参 1井火石岭组岩性特征提出火石岭组二分的方案。将下部碎屑岩夹煤层划分为火石岭组一段 ,将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划分为火石岭组二段。火石岭组二分性在松辽盆地北部任 11井、杜 2 2井等许多井均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参1井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地质时代 孢粉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孢粉化石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乔秀云 金玉东 万传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9-50,共2页
本文论述了孢粉、沟鞭藻化石与矿物颗粒相互分离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氢氟酸冷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摒弃有毒重液,提高了化石收获率。
关键词 孢粉 筛选淘洗 重液 孢粉化石 石油地质 沟鞭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吉盆地延参1井早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 被引量:1
3
作者 乔秀云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论述了延参1井沟鞭藻和其它藻类的组合特征,结果与松辽盆地早白垩世登娄库组的沟鞭藻组合十分相似,二者为同期相似环境下的产物,同时对其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早白垩世 沟鞭藻纲 疑源类 延吉盆地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石结晶度指数在岩石变质程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焦玉国 李景坤 +2 位作者 乔建华 乔秀云 金玉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利用X射线衍射仪可以测量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结晶程度。引入国际通行的半峰宽法 (KI指数法), 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和松辽盆地北部石炭 -二叠系的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结晶度指标的研究, 发现在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和松辽盆地... 利用X射线衍射仪可以测量粘土矿物中伊利石结晶程度。引入国际通行的半峰宽法 (KI指数法), 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和松辽盆地北部石炭 -二叠系的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结晶度指标的研究, 发现在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和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的岩石中存在不同级别的变质作用。使用伊利石结晶度指数法可以将极低级变质与未变质的岩石类型区分开, 也可以将极低级变质与浅变质的岩石类型区分开, 从而解决了沉积岩与浅变质岩之间过渡岩石类型划分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伊利石 结晶度 极低级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站地区营城组孢粉化石的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2 位作者 孔惠 金玉东 杨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4,共3页
提出松辽盆地营城组自下而上应划分为 3段 ,即中基性火山岩及含煤碎屑岩段、酸性火山岩段、含煤碎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段。其中酸性火山岩段中的流纹岩是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岩性。首次在松辽盆地三站地区深层中发现孢粉化石 ,其孢粉... 提出松辽盆地营城组自下而上应划分为 3段 ,即中基性火山岩及含煤碎屑岩段、酸性火山岩段、含煤碎屑岩及中基性火山岩段。其中酸性火山岩段中的流纹岩是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岩性。首次在松辽盆地三站地区深层中发现孢粉化石 ,其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东南缘九台地区、北部北安地区营城组孢粉组合对比。孢粉组合中出现了Appendisisporitessp 、Aequitriraditessp 、Pilo sisporitessp 、Klukisporitessp 等早白垩世特有或在早白垩世繁盛的分子 ,特别是Cicatricosisporitesaustraliensis (Balme)Potonie的含量高达 31 8% ,以及没有出现原始被子类花粉这一特征 ,可将三站地区营城组时代进一步确定为早白垩世中期 (大致相当巴列姆期 )。据孢粉化石所属母体植物的生态特征 ,推测该区营城组沉积时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站地区 早白垩世 孢粉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地质时代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古气候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丽岩 孙跃武 +2 位作者 乔秀云 薛云飞 金玉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孢粉数据指示:早白垩世铜钵庙组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铜钵庙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灌木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南屯组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 孢粉数据指示:早白垩世铜钵庙组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铜钵庙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灌木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南屯组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疏林,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中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木丛,属湿润的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木丛,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上述各组段的孢粉古植被和古气候特征可作为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的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白垩纪 孢粉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万传彪 赵传本 +3 位作者 乔秀云 吕茜 张国斌 张莉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 在系统研究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被子植物花粉产出时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中国早白垩世中、晚期的被子植物花粉具有地区分布广、东西部差别大;化石时代分布完整的剖面少;属种类型与化石数量由少增多,递增迅速;个体小、萌发器官多样,三沟粉占主要位置;经历了两个演化阶段;南北分区明显等规律。中国陆相白垩系极其发育,被子植物花粉产地点多面广,因此开展中国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研究,对全球被子植物花粉起源与演化的研究提供地区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价值;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早期被子植物花粉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地层的细分和全球地层时代的精确对比,以及古植被古气候演变等信息,因此也具有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被子植物花粉 起源 演化 单沟类花粉阶段 三沟类花粉阶段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藻类化石组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5 位作者 吕茜 金玉东 王平 迟焕远 焦玉国 张国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36,共4页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 ,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 ,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 ,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 Pinus pollenites Dinogymniopsis、Dinogymniopsis Leio... 依据孢粉、沟鞭藻外壁成分特征 ,建立了一个同时获得孢粉和沟鞭藻化石的方法 ,在已往孢粉分析方法没获得沟鞭藻的嫩三段中分析出十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 ,自下而上发现了Cyathidite Pinus pollenites Dinogymniopsis、Dinogymniopsis Leiosphaeridia Pinus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 Pinuspol lenites Botryoccocus、Dinogymniopsis Chlamydophorella Taxodiaceae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 Pi nuspollenites Pediastrum、Nenjiangella Balmulaspinosa Cyathidites、Cyathidites Trilobosporites Botryoccocus等 7个能识别水体盐度变化的化石组合。同时指出嫩江藻在松辽盆地嫩三段范围内稳定分布 ,是嫩三段的标准化石 ;丰富的藻类化石特别是葡萄藻是最好的生油母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 长垣 嫩江组 孢粉 藻类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N-V浮游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王洪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依据在东北地区下白垩统中发现的淡水微咸水微体浮游植物化石,提出了NV浮游植物群和NV浮游植物区的新概念,并探讨其与地层学、指相、生物演化和生油的关系。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 藻类地层学 生态环境 藻类 石油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林深4井早白垩世孢粉化石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云飞 万传彪 +3 位作者 赵俊丽 金玉东 孙立东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0,共5页
林深4井是林甸地区一口新钻的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法对14块岩心样品进行处理,在5块样品中发现孢粉化石,其中2块样品发现的孢粉化石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的意义,代表了2个不同的孢粉组合,为林深... 林深4井是林甸地区一口新钻的重要探井,为解决该井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采用氢氟酸-盐酸法对14块岩心样品进行处理,在5块样品中发现孢粉化石,其中2块样品发现的孢粉化石具有确定地质时代和层位的意义,代表了2个不同的孢粉组合,为林深4井深层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地层学依据。依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结合岩性、电性资料,将林深4井深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5个小层,并确定1—2层为沙河子组、3—8层为营城组、9—45层为登娄库组(3段+4段)。依据孢粉化石确定了林深4井登娄库组的地质时代为Aptian期,营城组时代为Hauterivian—Barremian期。依据孢粉化石推测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为湿润的热带气候,营城组沉积时期为湿润的中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深4井 孢粉组合 地层划分对比 地质时代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藻类组合序列与5次海侵事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王洪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15,共5页
本文在东北地区大量藻类化石分析鉴定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海相、陆相及过渡相藻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对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中的藻类化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21个组合。海相沟鞭藻化石组合表明东北地区晚中生代至少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 本文在东北地区大量藻类化石分析鉴定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海相、陆相及过渡相藻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对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中的藻类化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21个组合。海相沟鞭藻化石组合表明东北地区晚中生代至少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的海侵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沟鞭藻类 组合序列 海侵 晚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非海相微体浮游藻类组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德艳 陈德辉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16,共2页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首次发现大量藻类化石。其中沟鞭藻类25属39种(含1新种),绿藻类3属6种,疑源类2属3种。建立5个藻类组合带。对本区地层时代确定、地层划分与对比。
关键词 沟鞭藻 绿藻类 藻类组合 非海相 白垩纪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鲁盆地广1井白垩纪藻类组合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张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依据开鲁盆地广1井藻类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划分4个藻类组合,并对藻类产出层位的时代和沉积环境作了讨论。
关键词 沟鞭藻 白垩纪 开鲁盆地 藻类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非海相沟鞭藻化石的发现及其对陆相生油环境的新解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瑞祺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5-41,共7页
中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罕见。松辽盆地泉头组三段——姚家组发现具有特殊面貌的沟鞭藻组合,属于生存于湖泊中的非海相化石,在国内是首次报道;重新解释了目前世界最大陆相油田油气生成时期的古松辽湖泊的性质。沟鞭藻类... 中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罕见。松辽盆地泉头组三段——姚家组发现具有特殊面貌的沟鞭藻组合,属于生存于湖泊中的非海相化石,在国内是首次报道;重新解释了目前世界最大陆相油田油气生成时期的古松辽湖泊的性质。沟鞭藻类化石的垂向变化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过程,湖水由微咸—半咸—微咸—淡和水温由凉—暖的变化。古松辽湖是一个开口湖,赛诺曼期最大海侵时,由于海侵,古松辽湖通过古松花江与古东亚细亚海相通,海水进入湖泊。因此,古松辽湖与今日马拉开波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沟鞭藻 化石 生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安盆地穆棱组孢粉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传本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5,共5页
宁安盆地是一个开始早期油气勘探的盆地,本文首次利用孢粉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该盆地穆棱组的生油指标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通过孢粉分析资料的研究,得出穆棱组下部一至三段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较高,一至三级的样品约占64.6%;... 宁安盆地是一个开始早期油气勘探的盆地,本文首次利用孢粉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该盆地穆棱组的生油指标进行了研究和评价。通过孢粉分析资料的研究,得出穆棱组下部一至三段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有机质丰度较高,一至三级的样品约占64.6%;类型较好,Ⅱ1和Ⅱ2干酪根的样品约占40.0%;成熟度高,孢粉颜色指数均为2.5~4.5,全部进入生油门限,表明宁安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安盆地 穆棱组 孢粉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沿江林场依列克得组含煤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波 张梅生 +1 位作者 王丽岩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共6页
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北沿江林场西发现一个产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点,化石产于依列克得组中。依列克得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含煤、油页岩等沉积夹层的地层。该组一般整合覆于上库力组之上,与上覆大磨拐河组... 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北沿江林场西发现一个产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点,化石产于依列克得组中。依列克得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含煤、油页岩等沉积夹层的地层。该组一般整合覆于上库力组之上,与上覆大磨拐河组煤系地层整合接触。其沉积夹层多为湖相沉积,产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沿江林场附近胜利煤矿出露的本组沉积夹层中发现大量孢粉及植物大化石,还有少量鲟鱼类、昆虫、叶肢介化石。经初步分析,此孢粉组合接近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至大磨拐河组下段之间的孢粉组合,化石群总体相当于热河生物群的中、晚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早白垩世 依列克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家王云五与胡愈之关系探讨
17
作者 乔秀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及其广有影响的刊物《东方杂志》为切入点。重点论述王云五与胡愈之这两位中国近现代著名出版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致他俩观点和立场的异同的时代环境因素。
关键词 出版家 王云五 胡愈之 商务印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