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划与市场的悖论——再评苏联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乔瑞雪 孟凡东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18,共3页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进程中,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再评苏联模式可以正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模式由列宁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构成,而在这两个模式中,恰恰反映了苏联模式中计划和市场的运用失误。先计划再市场,否市场再...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进程中,市场与国家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再评苏联模式可以正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模式由列宁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构成,而在这两个模式中,恰恰反映了苏联模式中计划和市场的运用失误。先计划再市场,否市场再高度计划,集权化代替了计划化,计划经济成为统制经济的代名词。极端的计划经济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理论和历史的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模式 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计划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中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乔瑞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传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编辑的角色修养和角色定位决定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进程,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须加强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构建编辑的主体意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意识、提高编辑的社会产... 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传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编辑的角色修养和角色定位决定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进程,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须加强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构建编辑的主体意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意识、提高编辑的社会产品转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角色修养 角色定位 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锁国政策的产生根源
3
作者 乔瑞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9-251,共3页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军事、经济、儒家思想及政治结构和中国历来的保守思想综合促成的。从最初看,锁国政策是为了防止倭寇并保护自身经济的发展,从军事上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而是军事、经济、儒家思想及政治结构和中国历来的保守思想综合促成的。从最初看,锁国政策是为了防止倭寇并保护自身经济的发展,从军事上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也给予了清朝统治者进行锁国政策的必要经济基础,在儒家文化以及历来的保守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认为清朝天下为大,一切文明都不如清朝。正是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导致当列强入侵时他们才知晓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但为时已晚。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它限制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它隔绝了中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使得中国与西洋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成为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从多元视角解析清朝锁国政策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从过去的历史当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锁国政策 产生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法案与孤立主义
4
作者 乔瑞雪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93,共2页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并很快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国会在30年代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中立法案为依据,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即美国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迅速崛起,并很快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面对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国会在30年代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中立法案为依据,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即美国式的绥靖政策。围绕着中立法的制订与修正,国际主义者与孤立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法案 孤立主义 罗斯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编辑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播的思考
5
作者 乔瑞雪 《成人教育》 2012年第7期105-106,共2页
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文化教育功能的发展状况。为强化编辑传播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出版物中的策划定位。同时,提升新媒体数字时代下编辑的传播技能和素养,发挥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中... 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文化教育功能的发展状况。为强化编辑传播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出版物中的策划定位。同时,提升新媒体数字时代下编辑的传播技能和素养,发挥编辑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性思维,打造文化精品,使其符合市场社会化的需求,促进人类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传播 传统文化 教育 创新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