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牧 程相杰 +3 位作者 韩娟 乔林赏 袁磊 朱星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75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VA左、VA右、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眩晕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眩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后循环缺血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乔林赏 张举孔 袁艳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0例.联合组采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常规组予以纳络酮治疗,观察2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0例.联合组采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常规组予以纳络酮治疗,观察2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颅内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联合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意识觉醒时间早于常规组(P<0.01).两组颅内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意识障碍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纳络酮 醒脑静 意识障碍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牧 程相杰 +3 位作者 韩娟 乔林赏 袁磊 朱星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14,P=0.038;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92,P=0.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59±2.31),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43±14.74),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确切,改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4
作者 乔林赏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颅内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颅内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脑脊液生化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体温、颅内压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测得值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其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的糖蛋白定量、葡萄糖以及氯化物水平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测得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1%vs 71.79%,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安全性较高,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鞘内阶梯浓度 颅内感染 葡萄球菌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