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Sentinel-2时序数据的海地多云地区地震滑坡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齐文文 许冲 乔月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8,共16页
受云雾影响,强震震后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质量较低,限制了震后地震滑坡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本文以2021年8月14日海地尼普斯(Nippes)MW7.2地震附近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 受云雾影响,强震震后的高分辨率光学影像质量较低,限制了震后地震滑坡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本文以2021年8月14日海地尼普斯(Nippes)MW7.2地震附近区域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和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提出了一种遥感序列影像去云和地震滑坡识别的方法。首先,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及机器学习算法获取的Sentinel-2云概率数据产品,对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进行去云处理,镶嵌融合得到无云的影像数据;然后对无云光学影像进行多尺度最优分割,利用遥感数据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不同类别的空间邻近关系特征等,构建了面向对象的地震滑坡识别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去云和滑坡识别方法有益于多云地区强震震后滑坡空间分布的准确识别,能够为灾后应急调查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遥感 滑坡识别 谷歌地球引擎 海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的林地信息提取与分类 被引量:4
2
作者 乔月霞 刘烽 +2 位作者 谭来钱 陈婷 毛海亚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2期25-33,共9页
【目的】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森林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征,导致了林地分类方法的复杂性。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林地信息提取和分类要'因地制宜'。【方法】以河南省为... 【目的】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森林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征,导致了林地分类方法的复杂性。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林地信息提取和分类要'因地制宜'。【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河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河南省属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林地分布、种类特征南北差异明显。本文首先基于河南林地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区域划分:暖温带林地、北亚热带林地。其次,基于研究区的特殊性,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季节植被指数差的概念辅助进行林地类型分类。面向对象的方法能够避免传统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的不足,综合考虑像元的光谱信息、对象的内部结构、纹理以及相邻对象之间的关联信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随后,基于不同分类方法分别对两个区域进行了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类型的划分,并在有林地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类型划分。最后,基于随机点及混淆矩阵理论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总体精度为72.92%,能够满足大区域林地分类精度要求。【结果】分类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林地类型为阔叶林,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49.53%,整体分布不均衡,总体覆盖率较低,地域分异显著,不仅表现在南、北有'纬度地带性'差异,且内部林地类型镶嵌分布。【结论】基于面向对象的林地信息提取与分类技术流程,能够满足大区域作业的精度要求,也可作为温带与亚热带地区林地提取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对于季相节律性差异显著的林地类型分类效果较好,而灌木林、疏林、其他林均为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植被,在分辨遥感影像中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的差异不明显,容易造成这些类型的错分、混分,如何进一步提高这类林地类型的提取精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林地 信息提取 温带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模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婷 武文斌 +3 位作者 何建军 乔月霞 刘烽 文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0-1308,共9页
人居环境监测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管理实践提升的基本,是目前人居环境研究落地的重点。传统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在数据更新速度、精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出利用遥感数据与互联网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 人居环境监测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管理实践提升的基本,是目前人居环境研究落地的重点。传统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在数据更新速度、精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出利用遥感数据与互联网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结合,建立人居环境监测模型。模型主要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构建自动化提取建筑物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地物特征集,以POI点对应样本为种子,利用全局最优和区域生长算法,自动提取城市建筑物,再利用全局最优算法确定其他地类的阈值;二是人居环境指标计算,将建筑物、绿地、水体信息提取结果与POI数据结合,利用密度类与距离类空间分析算法,分别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类指标。基于上述模型,利用2018年4月的北京二号遥感影像和POI点数据在北京市回龙观社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信息提取结果中,总体精度超过95%,Kappa系数超过92%,提取效率提高2.3倍,表明信息提取精度高且可信,适合工程化应用。计算回龙观社区人居环境监测指标,分析结果认为,社区内自然类指标差异不大,但缺乏水体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社区内的商业比较繁华,但是学校和医疗不充足,尤其是缺乏大型公立医院。综上,通过人居环境监测模型研究和应用分析,将遥感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结合应用于人居环境质量监测有效提高了精度和速度,有利于业务化,服务政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北京二号 兴趣点(POI) 遥感影像 信息提取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