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化瘀通络灸促血管性痴呆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嘉琪 樊吟秋 +4 位作者 石海平 乔晓迪 邓倩 郑紧紧 张庆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胼胝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胼胝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灸促VD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随机选取12只大鼠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复制VD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艾灸+LY294002组,每组12只。艾灸组予以化瘀通络灸干预,艾灸+LY294002组在化瘀通络灸干预的基础上予以PI3K抑制剂LY294002腹腔注射,采用Long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神经髓鞘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胼胝体髓鞘的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髓鞘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艾灸+LY294002组大鼠的Longa评分显著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胼胝体内髓鞘纹理不清,排列混乱,边缘呈空泡或空网状改变,髓鞘线圈样结构离散,部分膨出和崩解,有髓神经轴突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和艾灸+LY294002组比较,艾灸组大鼠Longa评分显著下降(P<0.05),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胼胝体内髓鞘结构有所恢复,排列整齐,边缘结构较为致密,有髓神经轴突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修复VD大鼠损伤髓鞘并促进其重塑,恢复脑白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化瘀通络灸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髓鞘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静 陈瑞全 +5 位作者 肖洪波 张庆萍 杨骏 汪林英 乔晓迪 杨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针刺治疗)和观察组(25例,给予化瘀通...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针刺治疗)和观察组(25例,给予化瘀通络灸和针刺治疗),每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MAD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MADRS、ADL评分及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MA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HAMD、MAD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化瘀通络灸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乔晓迪 张媛媛 +1 位作者 张庆萍 井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从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于模... 目的动态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从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VD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耳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30、60天时,采用跳台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治疗第60天时,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模型复制后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及海马CA1区锥体存活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治疗30、60 d后,与模型组比较,耳针组及西药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耳针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存活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可以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耳针可改善变性的海马CA1神经细胞,促进其修复与再生,从而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是临床耳针治疗VD有效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耳针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晓迪 肖洪波 +1 位作者 王安琴 张庆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方法入选SIVD患者15例为SIVD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序列和DTI序列的...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改变。方法入选SIVD患者15例为SIVD组,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序列和DTI序列的MRI检查,应用纤维束示踪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值,比较2组DTI上FA和MD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改良的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18.07±2.12)分vs(29.10±0.85)分、(10.00±1.24)分vs(30.78±0.72)分和(9.33±1.68)分vs(26.75±1.12)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存在广泛的白质纤维束改变,且左侧白质纤维束改变多于右侧,FA值明显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胼胝体(膝部和体部为主)、双侧扣带束、左侧上纵束、双侧下额枕束、丘脑后辐射、钩束、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等;MD值明显增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胼胝体、穹窿联合、左侧下额枕束、左侧上纵束(P<0.05)。结论DTI技术可作为检测SIVD早期脑白质改变的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脑白质病 胼胝体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汪林英 肖洪波 +3 位作者 张庆萍 杨骏 张金静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0-44,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M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灸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s-CRP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和血浆Hcy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MCI,可降低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化瘀通络灸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